【摘 要】
:
以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内于1995年放弃管护的水杉林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分别于自然恢复5,8和12年跟踪调查研究了林下植被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主要物种的种群结构与高
【机 构】
: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内于1995年放弃管护的水杉林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分别于自然恢复5,8和12年跟踪调查研究了林下植被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主要物种的种群结构与高生长速率的动态变化.调查结果显示:(1)在放弃管护后林下木本植物种类不断减少,物种多样性下降;(2)林下木本植物多分布于0~1.5 m层和1.5~3 m层,其中拥有丰富种源的棕榈贡献率最高;(3)种群基径级结构的总体发展趋势由间歇型转变为单峰型.其中棕榈有持续增加的趋势,而女贞和小叶女贞都处于衰退状态,林下植被恢复处于偏途演替阶段;(4)适合生长于林下阴湿生境的棕榈、八角金盘和小叶女贞具有较快的高生长速率.研究结果表明生境、种源以及种子扩散方式为人工水杉林在放弃管护后林下植被自然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
其他文献
采用重力出流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选择两种孔径的微滤膜考察其对污水中T4和f2两种模型病毒的去除情况.清水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膜孔径组件对T4和f2病毒的实际截留率远大于理论截留率;两种膜组件对T4病毒的截留均高于f2病毒.在MBR稳定运行状况下,两种不同孔径的膜组件对同一病毒的截留效果无显著差别:孔径为0.1μm的聚丙烯(PP)和孔径为0.22μm的聚偏氟乙烯(PVDF)对T
目的 比较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不同融合基因转录本临床特征的差异,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诊断为Ph+ALL患者(年龄≥15岁
从园林植物在造景中的作用以及各类园林植物应用特点入手,剖析了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与对策.
根据河北坝上地区的自然条件、植被分布和水土流失状况,分析了制约营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对策.
野猪损害庄稼问题是林缘地区庄稼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民在遭受损失后却不能获得相应的补偿,保护野生动物与农民的生存发展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针对保护区居民与野猪冲突
[目的]为简便鉴定发根农杆菌菌株,比较其转化活力大小,筛选出高效转化黄瓜的发根农杆菌菌株.[方法]通过测定菌液生长曲线和进行各种生理生化试验,来初步鉴定供试农杆菌菌株和
[目的]寻求适应塑膜大棚葡萄理想安全的催芽药剂.[方法]以欧美种群藤稔葡萄为试材,在塑膜大棚内,用石灰氮、芽灵和GA3 3种化学药剂对其进行催芽试验,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
介绍了该工程场地的热物性测试、地埋管换热器和空调系统的设计及地埋管换热器的施工,并就地埋管换热器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竞争与技术创新日益聚焦于大中城市,创新是城市的灵魂,并引导城市的发展;同时,城市作为创新的"神经中枢",只有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管碟法和活体组织法测定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酵液的稳定性,捷克溶剂系统纸层析法鉴别发酵液中抗生素类型.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