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视角下的农村环境治理——基于“公地悲剧”理论分析

来源 :农村经济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wl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经济飞速发展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必须牢牢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生态宜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试以“公地悲剧”博弈理论模型揭示农村环境治理失灵的内在机理,揭示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政府、企业和村民各自为政、相互博弈的现实困境。因此,只有政府发挥好“元治理”角色,转变发展理念,加大监管力度;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重拾社会责任;村民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履行义务,才能促进治理现代化,达到善治
其他文献
Ancient Craft, Modern Innovation  Chinese furniture experienced a ze-nith in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with both designs and functions per-fected. In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茶叶市场需求量持续增加,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是提升茶叶产量及品质的重要保障。该文从茶园建设、苗期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介绍庐江县柯坦镇无性系标准化茶园的建园与管理技术,以期为无性系标准化茶园建设探索新途径。  关键字:无性系;标准化;茶园;柯坦镇  中图分类号 F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7-0032-02  近年来,庐
Tashi Lhamo, 40, is not a Lhasa na-tive. Her parents, both illiterate, ekedout a living by growing barley in a smalltown at the border between Tibet andSiehuan Province, and the child helpedsupp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