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合作开始提速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198207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9日下午,俄罗斯总理普京驾驶一辆“拉达”牌轿车,来到位于远东地区的阿穆尔州斯科沃罗季诺镇,出席中俄原油管道俄罗斯境内段的开通仪式。在第21号泵站的操作台上,普京亲手转动圆形的注油阀门。伴随着阀门被转动的“吱吱”声,俄罗斯的石油“宝库”开始了向中国注油的技术测试。预计在今年年底,这条象征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深化的石油管线将正式启用,同时也标志着俄罗斯终于打开了通过管道向中国输油的大门。
  
  中俄原油管道是一块啃了16年才啃下的“硬骨头”。这一来之不易的合作成果满足了中俄两国各自的利益需求。对于俄罗斯来说,首要是获得了以解燃眉之急的外部资金,大大缓解了本国石油企业面临的债务压力。对中国来说,中俄原油管道的开通使中国又多了一条能源运输的战略通道,对于中国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可带动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
  
  俄能源向亚洲全面倾斜
  
  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之间,其东西两侧紧邻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油气消费区——北大西洋和亚太地区。以前,向欧洲国家出口油气一直是俄罗斯油气地缘战略的重中之重。如今,随着中俄原油管道的开通,俄罗斯的能源版图开始向亚洲倾斜。俄罗斯计划到2020年时,把向中国、韩国等国家出口石油的比例从现在占俄石油出口总量的3%提升到30%,天然气从现在的5%提升到25%。
  近些年,俄罗斯一直在为开拓亚洲能源市场积极地做准备。去年12月底,位于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的科济米诺港石油储藏和海上出口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港口每年可接纳150艘油轮,向国外输送石油1500万吨,其启动将有助于俄罗斯占据亚洲石油市场。为鼓励发展东西伯利亚的石油储备,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为科济米诺港的建设投入了20亿美元,从该码头运油的公司还被给予豁免关税的优待。
  除了油气出口,俄罗斯还计划提升煤炭出口的比重。近年来,俄罗斯在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规模开采供出口的动力煤,目标出口地锁定为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2008年10月份,俄罗斯最大的动力煤生产企业、西伯利亚能源公司位于俄远东港口瓦尼诺的新煤炭码头投入使用,预计其最大吞吐量2012年可达到1200万吨/年。该码头的建成大大提升了俄罗斯对亚太地区的煤炭供应能力。另外,俄罗斯还计划在煤炭储量较丰富的乌卢格赫姆地区修建一条459公里长的“煤炭铁路通道”。这条铁路和已建的西伯利亚铁路及贝加尔阿穆尔铁路将构成一条连接亚太地区的运煤通道,促进俄罗斯煤矿资源向亚太地区的输出。
  俄罗斯正在开拓北极“能源快线”。8月25日,载有约7万吨轻质原油的一艘大型俄罗斯油轮成功通过北冰洋航线的难关海域,抵达俄东端楚科奇自治区的佩韦克,计划9月上旬抵达中国浙江省宁波。这次试航是为了检验俄罗斯经北极航道向东北亚国家出口能源的能力,此举将大大缩短俄罗斯经苏伊士运河到达亚洲的航程。
   摆脱欧洲掣肘的一步棋
   俄罗斯能源战略东移是伴随全球经济力量向亚太倾斜的必然选择。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给能源储量远远超过区域内其他国家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世界经济衰退、能源价格下跌的情况下,俄罗斯同亚洲国家加强能源合作,既可以使俄罗斯拥有稳定的东部石油销售渠道并保持相对稳定的石油出口价格,同时也可带动远东地区的经济开发。 开拓亚洲市场也是俄罗斯在对欧关系上获得更多筹码的战略选择。欧洲虽然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最大市场。但现在却成为俄罗斯的“软肋”。由于俄罗斯的油气出口主要依靠管道,受制于过境运输国,俄罗斯不断与其邻国发生“斗气”摩擦,导致其对欧洲“断油”、“断气”事件频发,极大地损害了俄罗斯作为可靠能源供应商的形象。欧盟不得不把能源进口多元化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从而迫使俄罗斯加快了实施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的步伐。
  
  中俄能源合作超越买卖关系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开始提速。目前,两国在能源领域已进入长期战略合作的新阶段,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中俄能源合作已从简单的买卖模式向更高层次的生产合作与相互投资方向发展。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中俄能源合作所涵盖的领域日趋广泛。核能发面,中俄两国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中国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的两台机组已经投入运行,目前正在开展二期和三期4台机组的扩建工程。与此同时,中俄两国将在建设浮动核电站、核应急研究及铀矿勘探等7个领域扩大合作,开拓新的核能合作领域。
  电力方面的合作也在稳步推进。2005年7月,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俄罗斯统一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根据双方合作计划,俄罗斯远东电网准备加大电能的产出,分阶段向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供电。中俄双方在煤炭领域的合作也展现出活力,双方2009年的投资额已经达到10亿美元。俄罗斯能源部方面还透露,俄拟邀请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该国的“煤制油”项目。
  除了建设石油管道外,中俄两国还在推动天然气管道的建设。2006年3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中石油在北京签署了《天然气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该协议,俄方计划修建东西两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从2011年起对华出口天然气。两个项目完成后,中国每年可以通过陆路进口约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从买卖关系到资本合作
   随着合作领域的深化,中俄能源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双方已经不局限于下游企业零星的点式合作,而开始转向大型项目由政府出面、上下游兼顾的全面合作。
  2009年10月,注册于中国香港的俄罗斯能源投资集团旗下子公司——中俄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正式出资收购俄罗斯松塔儿石油天然气公司51%的股权,从而取得了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两块储量达6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田的勘探开采权。本次收购被舆论认为开创了中俄能源资本合作的先河。
  中俄作为能源资源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将成为推动东北亚油气合作的核心力量。通过加大对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能源项目的合作开发,两国有可能逐渐形成经济上的“共生”关系,从根本上实现东北亚地区生产力要素的优势互补。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姜毅认为,中俄能源合作潜力巨大,但同时也存在可能诱发摩擦的因素,这需要两国不断磨合。
  一方面,两国在战略利益层面可能发生摩擦。俄罗斯推行的是均衡化的能源战略,希望油气资源能够“一女多嫁”,既想卖给中国,又想卖给日韩等国。中俄原油管道之所以谈了十几年,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两国的经济利益可能出现分歧。“俄罗斯不希望仅仅出口能源,而是要深入到下游市场,通过原料出口换取深加工技术。像原先说的想在中国境内建加油站,就体现了俄罗斯的这种考虑,但这必然会触及中国的经济利益。”
其他文献
高三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重要阶段,尤其在普通高中的高三数学复习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感到困难重重,表现在:一是读题有困难,不知道题中的条件是什么;二是不会把题中的诸多已知条件进行合理地整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三是想不明白,看不清问题的本质;四是虽然会做,但总是不够全面;五是只为了做题而做题,忽视做题后的回顾与反思环节.为此,笔者在波利亚解题理论的指导下试图探索适合普通高中学生实际、操作简单的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写作时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写作是非常讲究厚积薄发的,没有作文素材的积累,即使掌握了写作技巧也难以写出好的文章来。许多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不懂得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性,不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到了写作的时候,“无米下锅”,无从动笔,即使勉强为文,写出来的文章也显得空洞无物、枯燥无味。  怎样让干巴巴的作文鲜活灵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