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侵袭性牙周炎正畸种植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修复效果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来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96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经口腔多学科联合治疗后的临床修复效果,阐述多学科联合治疗对口腔功能恢复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1例重度侵袭性牙周炎导致牙松动和脱落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牙周科、正畸科、种植科和修复科多学科联合治疗,观察患者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和种植体骨结合指标,以确定其临床修复效果;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于2016年1月自觉下颌前后牙开始松动不适,近期松动加重,不敢咬硬物。临床检查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差,31、35、36、37和41牙龈暗红,BOP(+),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训练(LIT)对雌激素剥夺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3~4月龄SD大鼠27只,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X)以制备雌激素剥夺模型,并随机分为OVX组、LIT组(OVX+LIT)和来曲唑(Let)组(OVX+LIT+Let),每组9只。大鼠于OVX术后第7天行LIT,每天1次,连续6周;Let组大鼠每天灌胃给药,剂量为10 mg·kg-1,连续6周。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中突触相关蛋白(Sy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抑制剂NVP-AEW541对3种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KYSE30、KYSE450和TE-1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KYSE30、KYSE450和TE-1 ESCC细胞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0μmol·L-1 NVP-AEW541,1 mLRPMI 1640完全培养基+1μL二甲亚砜(DMSO)]和实验组(2、4、6、8和10μmol·L-1 NVP-AEW54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接受一线含铂化疗的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的关联性,阐明NLR和PLR在SCLC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21年3月,收集接受一线含铂化疗的SCLC[包括局限期SCLC(LS-SCLC)和广泛期SCLC(ES-SCLC)]患者的临床研究。使用STATA 14.0软件对符合纳入与排除标
目的:探讨影响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儿童上气道矢状径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包含气道预测的正畸方案的制定提供思路。方法:选取2017-2018年就诊于本院正畸科9~15岁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儿童共1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儿一般信息(性别、身高和体质量)、牙弓测量数据和X线头影测量分析数据,分析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儿童上气道矢状径情况,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影响上气道各段矢状径大小的相关因素。结果:在喉咽段,与QCVMⅠ-Ⅱ期比较,喉咽段气道矢状径(V-LPW)在QCVMⅡ
目的:探讨miR-762与核受体辅助抑制因子1(NCOR1)的靶向关系及其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S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TSCC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和靶点。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48例TSCC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iR-762和NCOR1 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采用RT-q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人正常舌上皮细胞Hacat及人TSCC细胞(Tca-8113、CAL-27、SCC-1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模式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以及对脐血流及脐动脉血气的影响,为临床寻找更为理想的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要求行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初产妇90例陆续入组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产妇随机分为PIEB组和持续性硬膜外输注(CEI)组,每组45例。2组产妇均给予首次剂量(0.08 g·L-1罗哌卡因+0.4 mg·L-1右美托咪定)10 mL。PIEB组产妇注入首次剂量后1 h连接PIEB镇痛泵,脉冲剂量8
[摘要]目的:探讨人参二醇(PD)诱导3T3-L1脂肪前体细胞凋亡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T3-L1脂肪前体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浓度PD处理组,采用CCK-8法测定0~100μmol·L-1PD作用后未分化3T3-L1脂肪前体细胞及分化后成熟脂肪细胞的细胞活性。不同浓度(0、5、25和50μmol·L-1)PD作用于3T3-L1脂肪前体细胞,采用DA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3T3-L1脂肪前体细胞凋亡率和不同细胞周期细胞
目的提高对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EM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2020年6月收治的1例伴t(8;22)(p11;q11)BCR-FGFR1融合基因EM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及诊治经过。结果患者细胞遗传学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t(8;22)(p11;q11),临床特征主要为骨髓粒系增生明显、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肝脾大等;荧光原位杂交显示FGFR1基因重排。结论t(
目的提高对伯基特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收治的1例哺乳期伯基特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双乳肿大明显,肝功能及肾功能实验室检测均正常。PET-CT结果示:双侧乳房巨大,放射性弥漫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10.8,考虑淋巴瘤可能性大,不除外伯基特淋巴瘤。病理结果示:胶原纤维组织中见多量肿瘤细胞弥漫增生浸润,可见明显"星天"现象,骨
基于病理学特征的危险度分层标准是目前评估胃肠道间质瘤(GIST)进展潜能与预后的主要方法。肿瘤转移及转移灶分布范围和手术切缘也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并且影响手术或靶向治疗的决策。同时,疾病的进展和转归是各种内在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作用的累积效应。随着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包括v-kitHardy-Zuckerman4猫科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多肽(PDGFRA)基因突变、特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DNA甲基化、微小RNA(mi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