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生活点滴,培养知识能力转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ue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生活中许多小事,能够激发出学生求知的潜在意识,细心观察生活所发生的每一件事,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关键词】留心转换自主学习实验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四川的高考也将于2013年执行新课程标准。很快临近,怎样执行?前不久,省教厅下发一个征求意见稿,学校组织各学科讨论,参照广东、山东执行该方案多年,他们的高考模式已经成熟,大家各抒己见,也没一个统一的见解,相互猜测省上很大可能是执行其中的一种。
  我最早接受新教材培训,担任两个理科班的教学工作,感触叵深:以往的课程理念和习惯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是难以完成这一任务的。学生要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
  经过对这几年已经执行了新课标改革的省份高考模式来看:高考改革以求具备调节未来人才智能结构为重要导向的功能作用,试题编制以一定问题和情境为背景实现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总体走向。情境化作为新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尝试,其创设情境、立足基础、立意能力的命题形式正引导着我在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反思:如何结合学科特点,情境施教,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瓶颈和单调的知识印随,从而真正培养学生在认知中的科学思维和能力。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3个必修模块中,编排了大量的实验内容和前沿学科知识,就探究实验而言就有11个,以实验探究(实验、技能训练和探究)为特色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资料的分析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本地的实际,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去理解真实的学科情景、感悟知识的魅力。
  如必修Ⅰ中第一个实验,就是让学生在高倍镜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以增加他们对细胞的感性认识。学生们刚升入高中,对细胞的认知神秘色彩较重,多数学生对细胞没印象,初中所学的内容早已不在。开设这个实验时,会理的雪梨也大量上市,动员学生做实验时带一个来,并且可在上课前吃,这样学生们的好奇心就更强了,他们也不知到底是为什么——做实验有这等好事,我同时也准备了一些白菜的叶柄和晒干的玉米杆,正常的实验材料由实验员准备。实验时,不急于操作,叫他们把带来的梨吃掉,剩余部分放在实验桌上,问他们为什么不全部吃掉,有人说很粗糙、没味道……这时把带来的白菜叶柄和玉米杆也一并发下,问他们看到细胞没有,大家都目瞪口呆,细胞是用显微镜看的肉眼怎能看到?!提示他们梨中部口感不好较粗糙是大量的石细胞(细胞壁较厚),那一颗一颗的就是一个一个的细胞,而白菜叶柄去掉表皮也能看到一个个的亮点,那也一个细胞,而干的玉米杆有许多细的长丝,那是由许多导管细胞连接形成。这时,他们明白有些细胞肉眼也能看到轮廓,细胞太小的神秘印象被打破。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组织的切片,多数学生能得出:不同部位、不同作用的细胞形态、结构差异很大。
  细胞的跨膜运输,要求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实验前我特意准备了当地俗称的汉菜(紫背天葵),实验时,安排几位同学放在水中清洗,然后放入烧开的大烧杯中,很快烧杯的水颜色发生变化;在清洗的水槽中无颜色、放入开水中很快变色?回答是千奇百怪,有说细胞破裂有色物质释放出来、当然有同学答出了开水杀死了细胞……这样就引出了实验的一个条件——细胞必须是活的。并且为以后的洋葱根尖的观察打下伏笔。
  选修模块Ⅰ中当学生品尝了自己亲手酿制的葡萄酒和制作的腐乳之后,虽然觉得口感和味道不太正宗,但基本上不再需要老师去讲解发酵、灭菌以及微生物培养等知识了,课后还会有不少学生去探究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风味和质量的影响。
  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教师以声、形、式、情的形式,积极寻求和营造贴近学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多方面情景素材信息刺激,创设教学语言生动化、教学形态活泼化、教学呈现方式形象化、教学情感真实化的全方位视听情境化教学场景,从而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情感共鸣,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学习志趣,让学生在启发和感悟中主动学习。
  在新课标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的一些方法的尝试,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起到为知识拓路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毅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落实了素质教育。但探究性学习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较多,没可能每节课都实施,所以本人多数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景或演示实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然后通过讨论,学生总结学习。
其他文献
在上期的一次检测中,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答题,突然,一位高个子站了起来,另一个同学则肆无忌惮地嚷叫着:"老师,有人照抄"。我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位平时学习相当努力,成绩很不错的学生。  "不明白考试的规矩吗,扣掉20分……"我严肃地训斥着。只见这位学生的脸刹时通红,低下了头不答。其他的学生听后则面面相觑,教室中顿时鸦雀无声,气氛一下子凝结了。随后的时间里,那位学生一刻不停地动着笔,始终未抬过头。我知道,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作文是学生的包袱,在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写作是课改的重中之重。为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快乐地作文,我实践陶行之生活教育的理论——以"生活"为中心,作文就是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从教室、从校园解放出来,拓宽写作空间,不束缚学生思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从生活、从书本、从歌词、从电视、从多媒体网络中积累
【摘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可以让作文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开启学生智慧,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写作,使作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吐露真情的舞台。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了放眼生活阅读,开引写作源流;放胆真情流露,提升写作水平;放手修改评论、增强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放眼放胆放手  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
一、厌学表现及影响  (一)厌学的表现  以我校为例,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常旷课、迟到,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甚至顶撞老师。  2、经常找各种借口请假不上课。  3、上课时,虽然不做任何小动作,但是不看黑板,不看书,不做笔记,老师提问时是一脸的茫然,有些同学甚至根本不知道老师提的什么问题。  4、上课时故意破坏纪律,扰乱课堂秩序,不服从老师的管教。  5、上课就睡觉,下
期刊
课堂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学生突然发问超出所学的范畴或出现其它令教师尴尬的事情等,这些偶然性事情的发生,使教师难以按教案设计的步骤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求教师在具备其它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思维,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