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1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我国乡村面临转型发展难题,同时村庄规划也存在理论认知层面不够深入与技术支撑不到位等问题。因此通过空间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与全域管控等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深层次干预乡村空间重构,持续强化乡村空间治理、行使自然资源监管职能、尊重多元价值诉求等重要内容,从多个方面思考解决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4.
  乡村振兴在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将会“转重点、开新局”,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等更加广泛的维度,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是乡村振兴的实施主体,农业是农村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是农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务之急是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指导性约束作用,对乡村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和整治进行全面安排和总体布局,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形成协调联动。
  1、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1.1农村空心化问题
  我国乡村振兴道路上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村空心化。改革开放成果卓越,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尚未形成有效的解决办法,在村庄布局规划方面还有待调整。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治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也必然会存在各种现实问题,例如:乡村地方政府组织建设亟待加强,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的思想认识亟待提升,同时还需要大量的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工作实践活动及相关经验用以参考。
  1.2内生动力不足问题
  农村乡村振兴建设要坚持脱贫攻坚与经济发展并进,精准扶贫与队伍建设并行,全力夯实乡村振兴根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只有在目标上、措施上、行动上“实”,实打实干,才能让脱贫攻坚的成效惠民利民。但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明显存在由资源匮乏、政府政策执行力度不到位、“面子工程”所导致的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它严重影响了农村贫困群体的“脱贫摘帽”,不利于乡村的全面振兴。简言之,乡村振兴还必须结合更深层次的教育培训、精准扶贫工作实际有效地开展,实施技术共建工程,积极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等。
  1.3村庄特色的消亡
  我国村庄特色消亡问题不断加剧,近乎所有村庄都在发生着这样的改变。其背景就是工业化、城镇化所导致的大量农村人口因为“二化”而被集中到城镇中生活生产,他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逐渐变化。大量的农业人口被“城镇化”,从而导致了大量传统村落的消亡,历史文化的遗忘、传统风俗的消失等一系列问题。拯救乡土文化,留住乡村记忆,记住乡愁已然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亟待合力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
  1.4政策及资金配套不足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另一大问题就是政策与资金配套不足。目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主要依靠财政专项投入与涉农资金整合,其中前期投入部分需要政府垫付,但垫付资金无法及时回笼,也为地方政府带来资金筹措的巨大压力。同时农村政策与资金配套的不到位,亦会导致农村建设无法及时推进、规划蓝图无法全部展开、乡村振兴战略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2、国土空间规划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
  2.1划定“三区三线”,树立底线思维
  “三区三线”是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及生态空间三大类型空间基础上,分别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及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国土空间划定“三区三线”过程中必须树立底线思维,明确三类空间与三条控制线的划定标准,结合地方特点与空间发展战略形成协调一致的核心内容,最终建立刚性控制线。这条刚性控制线就代表了底线思维,要求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做到精细地與区域管控边界、管控强度进行衔接,并做到自上而下的指标传导与自下而上的诉求反馈相结合。
  2.2坚持刚性与弹性结合,加强村庄的管理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必须做好乡村整治工作,从生态优先、产业转型、生活提质、文化兴盛、治理增效等方面探讨管控引导工作,做到村庄管理刚柔并济。在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永农保护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划定三区空间及管控边界,并探索村庄规划的“留白”机制。具体来讲,就是基于法理依据实施刚性管控策略,同时落实人居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柔性政策,建立乡村社会中的良性发展“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地的关系”“人与房的关系”及“人与产的关系”,引导村庄实现长期可持续治理发展。
  2.3强化乡村生态治理
  要强化乡村生态治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本质内容,也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在农村国土空间规划方面还存在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不到位,甚至无底线思维以重污染企业促发展等问题,因此强化生态管理意识已经成为了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指标。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逐渐完善乡村生活配套设施、修复村庄生态环境等,建立绿色宜居新农村。
  2.4强化乡村教育
  重振乡村的精气神,为国家发展建设提供更多的全方面优质人力资源,这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乡村教育不仅要抓好硬件的标准化建设,但更要抓好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国家在教育投入时应多向乡村等基层教育倾斜,一方面改善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学环境,建立健全学前儿童的受教育资助政策,一方面提高基层教师的收入水平。制定的基层教师招聘引进办法要切实可行,同步制定省级统筹的乡村基层教师增补机制和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推动城乡间教师适度流动与对口支援,为乡村教育定向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让更多优秀教师愿意留在乡村任教。
  2.5强化乡村文化事业
  一是立足当地特有的文化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切切实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家门口免费和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全力提升全体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二是大力提升文化产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开发当地独到的民族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自然生态风光文化等,努力使之成为振兴乡村全面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三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农村主流舆论文化价值,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以及淳朴民风,不断汇聚起新时代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
  结语:
  总而言之,乡村地区具有其错综复杂的地域特性,因此伴随当前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的演变现状,我国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必须起到奠基石作用,综合考虑在乡村发展条件差异巨大的背景下追求乡村振兴各方面要素的全面发展,建立村庄层面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体系,关注人口产业与资源文化变化,实现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整体提升,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高鑫.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方法探索[J].城镇建设,2019(12):83.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孕中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相关指标在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并发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PE)中的诊
为促进智能纤维材料和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发展,对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用电活性纤维材料进行了全面的陈述。总结了近几年纤维基和织物基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电活性纤维材料的定义、常用制备方式、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领域进行系统分类与性能探讨,包括应变传感、电致变色、智能调温、能量收集与存储等领域;讨论了目前电活性纤维材料用于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发展潜力和面临的问题;最后指出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电活性纤维材料在智能可穿戴纺织品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夜间高血压属于非生理性24小时血压模式之一,是指夜间血压与白天血压(非杓型和反杓型)相比下降不足,甚至异常升高,目前对其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仍存在争议。美国和欧洲指南对夜间高血压的定义并不一致,夜间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动态血压监测显著提高了我们对其的认识,并揭示了其对靶器官的损害。许多因素如糖尿病、代谢症候群、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肾脏疾病等均与夜间高血压有关,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并不明确,目前对其也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就夜间高血压的定义、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等进行综述,旨为提高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胎盘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的Notch信号通路配体Delta样配体4(Delta-like ligand 4,DLL4)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内皮细胞损伤的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进行了多次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支付的试验,DRGs付费与临床路径付费有机结合是我国现阶段医疗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文就DRGs与临床路径的概念,以及基于DRGs付费的临床路径的研究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旨为顺利推进我国的医疗改革提供参考。
“医生这个职业就是责任,是良心活儿,一定要亲自走到患者床前,多看两眼,多问两句.”这是张强对于自己职业的认识,这是最本真的认识,也是他做医生、做医院管理者的一颗朴素的
期刊
心血管疾病在全世界人群中均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炎症和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密切相关,炎症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及相关的研究中备受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可作为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慢性肾脏疾病等的可靠标志。本文就NLR的人群差异、NLR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NLR作为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因子的研究概况等进行了综述。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复杂的群落,由细菌、古生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组成。宿主从出生到死亡,其肠道微生物群的构成不断变化并深刻影响着宿主的免疫系统与代谢。成年后人体肠道微生物群不会发生自发性显著波动,但生存环境、地理因素、饮食习惯及抗生素治疗等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可能会引发肥胖、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疾病、癌症等问题。本文就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以及饮食的关系等进行了综述,旨为预防疾病的发生和诊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探讨胃肠起搏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老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65例IB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32例)与常规组(33例)。常规组患者给予胃肠起搏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胃肠起搏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不良情绪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
【摘要】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只有在保证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的情况下,数字城市的建设才能顺利推进,最终的质量也才能真正得到保障。论文从数字城市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数字城市建设中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作用,并对其应用策略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运维  【DOI】10.12334/j.issn.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