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模块新旧教材对比——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为例

来源 :中学生物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l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新教材中“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与旧教材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教师研读教材、开展生物学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旧教材,新教材不但在体例上发生了变化,还在内容上具有更加聚焦重要概念、知识论述更深入、插图更清晰精美、编写更有逻辑和更重视发展学生素养等特点.
其他文献
“线上实验+线下情境”是一种以学生居家线上实验为基础,师生线下情境式课堂为延伸的混合教学模式.线上实验不仅是师生互观、互学、互评的平台,同时还能有效解决初中生物学课时有限的问题.线下教学可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运用探究式学习理念,通过问题引导、资料分析、实验设计等多种教学手段探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科学发展观,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人体小肠的环形皱襞和绒毛是肉眼不可见的微观结构,可借助物理模型放大,化抽象为具体.根据小肠的工作原理制作小肠结构模型,可生动、直观地呈现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以降低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重难点.
基于人教社高中生物学2019年版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的一幅插图所引发的疑问和思考,简要探讨细胞中几种生物大分子在单体组成和结构形成上的细节与差异,提出对插图的改进建议.
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思想,以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将学习进阶模型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具体可行的途径,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引导教学”的功能.
中学生物学知识点多、较为抽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理解和记忆.以“生态系统”为例,尝试将音乐教学法运用到生物学课堂中进行辅助教学.运用体验式音乐教学法创设情境,增强课堂趣味性;运用实践式音乐教学法编创生物学歌曲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表明,音乐教学法运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以苏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为素材,通过分析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测量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探究思维导图对提升初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作用,以及对生物学成绩的影响.结果 表明,思维导图可显著改善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t=5.997,P<0.05),对学生的生物学成绩提升也有显著作用(t=9.744,P<0.05).思维导图对培养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美国《坎贝尔生物学》是被广泛使用的经典生物学教科书,其中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编写颇具特色,内容丰富、紧贴科学前沿,且注重“整合式渗透”“贯穿式渗透”.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梳理与分析,可以为我国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的编写提供重要启示.
智慧教室是一种智慧化的学习方式,通过智能技术、云技术、物联网技术对新型教室进行构建.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智慧教室对学生开展“免疫与计划免疫”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以2019年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生物的进化”为例,阐述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利用分析图式建立概念体系的策略,以及运用概念解决问题进而实现迁移应用的策略.为高中生物学教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