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发挥“90后”大学生的优势,同时克服他们的缺点,对学生干部的选拔与管理是重中之重。目前对于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当与时俱进,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色,进行改革。本文旨在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的選拔模式,在对“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学生干部?最终引入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模式——“海选”加“国考”模式。同时又能结合“90后”的性格特点,不拘一格降人才,真正让人才脱颖而出。
【关键词】“90后”学生干部海选国考选拔模式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积淀,今天的中国进入了一个政治民主、言论自由和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同时,当“90后”正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主体的时候,这些学生在面对这个门户大开、西学渐进、色彩缤纷的多元化世界的时候,表现出了与前辈大学生完全迥异的性格特点。这势必对我国高校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如何发挥“90后”大学生的优势,同时克服他们的缺点,对学生干部的选拔与管理是重中之重。因为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代表,起着模范带头作用,既担负着管理学生的使命,同时又具有学生的特点,能更好地溶入学生中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同龄人。他们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双面胶,起着上行下效的作用。他们是引导良好学风,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
那么,如何在“90后”大学生中选拔属于他们这个时代的学生干部,先要分析“90后”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一、 当今“90后”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1. 热情开朗与孤独自闭矛盾共存。
“90后”大学生从小生活在相对富裕稳定的生活环境,见多识广,且得到父辈们的鼓励和关爱很多,形成了他们自信、热情、开朗与健谈等行为特点。但是这主要表现在熟悉的亲戚朋友与同学面前,在陌生人面前,他们又呈现出孤独甚至自闭的特点。“90后”大学生在高校中的这种特点表现得成为明显。他们在私底下或许很健谈,但是,在公众的集会中,大多数学生又显得相对缄默。有些在小圈子内很活泼,可是对班级以外的学生,甚至是宿舍外的同学,都不接触,甚至从来没有讲过话。这种热情与孤独并存的矛盾性格,在“90后”大学生中屡见不鲜。
2.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
“90后”大学生受时代的影响,从小就渴望独立的思想与生活。他们通常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不愿盲从。但同时,由于自小受父母宠爱,生活能力较差,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尤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寻求帮助,而非独立解决。
3.接受新事物很快,但持久性差
“90后”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超快,在他们的头脑中通常没有很多条条框框的阻碍,他们对新事物总是第一时间接受,甚至不辨好坏。但在接受之后的持久性较长,喜新厌旧的心理很强。
4.责任感差,但是在关键时刻却又能体现
“90后”大学生一直以来被诟病为缺少责任心,缺少担当。但
事实也不尽如此。在国家和个人遭遇空前危难的时候,“90后”大学生通常能够表现出特别的爱心和勇气。很多自发的慈善活动,创新的点子和良好的社会影响,都是由“90”后大学生组织起来的。
二、“90后”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干部?
1.拥有广阔的视野与开阔的胸襟。
今天的校园已非昔日“象牙塔”,多元化的时代,塑造了多元化的大学生。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普遍比从前的大学生高,这就需要学生干部拥有一个比同龄人更广阔的视野,这样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的时候,才不会显得没有底气,无力应付。同时,又必须具备开阔的胸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够容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很好地消化它们,减轻辅导员和老师的压力。
2. 具有创新精神。
既然“90后”大学生喜欢接受新事物,一些陈旧的管理模式、学习社交活动显然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大学生干部具有创新精神,在各种活动中,在对学生的管理中,时时有创新之举,能够赢得学生的青睐。
三、“90后”大学生干部的选拔方式
(一)过去学生干部的选拔存在的问题
1.选拔方式存在问题
学生选举、系里推荐或者老师直接任命是过去对学生干部选拔的主要方式。但投票选举的过程中存在拉票的现象,在现场展示自己才艺的时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会起到决定作用。而由老师直接任命和系里推荐又受到对学生的认识程度等主观因素的干扰。
2.选拔的过程存在舞弊现象。
由于高校学生干部在入党、评先进、就职等方面能够获得一定的先机,这就使得以上传统的选拔方式,存在一定的舞弊现象。有时难以让学生信服,更容易错失真正的人才。
(二)今天的学生干部选拔应与时俱进,引入“公开、公平、公正”的海选模式。具体分为以下几步:
1.设置竞选机构
学校抽调专门的老师和学生,组成竞选机构,拟定学生干部招考的公告。其中包括第一轮海选、复试、考试、考察、公示、审批等环节。
2发布竞选公告,进行海选
根据学生干部职位要求和空缺情况,不设门槛,确保学生人人参与。先在班级进行海选,由系老师和系学生会干部组成评委席,以学生投票为主,选出班级代表。海选的标准主要是针对“90后”学生干部所需要的种种素质,经学生报名后,现场通过演讲,展示自己的竞选理念与对新时期学生干部的思考,然后由学生投票、评委会打分两个部分相交,评出总分。选出班级代表,进入系选。
(二)对某些专门职位,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90后”是充满个性的一代,同时,也是多才多艺的一代。他们从小就被父母着力培养,所以在大学生中卧虎藏龙者众多。但是这一部分学生又有着自己的想法,甚至表现出特立独行。假如好好挖掘和引导他们,他们常常能爆发出另人意想不到的能量。对某些专长职位,如文娱部、宣传部、体育部等,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辅导员和校工老师都要具有相当的慧眼和耐心,同时可以采用自荐或同学推荐等方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贤”,人尽其才。他们会让学校的活动更具活力,也会带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加提升。
参考文献
[1]《“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李建军
【关键词】“90后”学生干部海选国考选拔模式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积淀,今天的中国进入了一个政治民主、言论自由和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同时,当“90后”正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主体的时候,这些学生在面对这个门户大开、西学渐进、色彩缤纷的多元化世界的时候,表现出了与前辈大学生完全迥异的性格特点。这势必对我国高校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如何发挥“90后”大学生的优势,同时克服他们的缺点,对学生干部的选拔与管理是重中之重。因为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代表,起着模范带头作用,既担负着管理学生的使命,同时又具有学生的特点,能更好地溶入学生中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同龄人。他们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双面胶,起着上行下效的作用。他们是引导良好学风,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
那么,如何在“90后”大学生中选拔属于他们这个时代的学生干部,先要分析“90后”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一、 当今“90后”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1. 热情开朗与孤独自闭矛盾共存。
“90后”大学生从小生活在相对富裕稳定的生活环境,见多识广,且得到父辈们的鼓励和关爱很多,形成了他们自信、热情、开朗与健谈等行为特点。但是这主要表现在熟悉的亲戚朋友与同学面前,在陌生人面前,他们又呈现出孤独甚至自闭的特点。“90后”大学生在高校中的这种特点表现得成为明显。他们在私底下或许很健谈,但是,在公众的集会中,大多数学生又显得相对缄默。有些在小圈子内很活泼,可是对班级以外的学生,甚至是宿舍外的同学,都不接触,甚至从来没有讲过话。这种热情与孤独并存的矛盾性格,在“90后”大学生中屡见不鲜。
2.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
“90后”大学生受时代的影响,从小就渴望独立的思想与生活。他们通常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不愿盲从。但同时,由于自小受父母宠爱,生活能力较差,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尤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寻求帮助,而非独立解决。
3.接受新事物很快,但持久性差
“90后”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超快,在他们的头脑中通常没有很多条条框框的阻碍,他们对新事物总是第一时间接受,甚至不辨好坏。但在接受之后的持久性较长,喜新厌旧的心理很强。
4.责任感差,但是在关键时刻却又能体现
“90后”大学生一直以来被诟病为缺少责任心,缺少担当。但
事实也不尽如此。在国家和个人遭遇空前危难的时候,“90后”大学生通常能够表现出特别的爱心和勇气。很多自发的慈善活动,创新的点子和良好的社会影响,都是由“90”后大学生组织起来的。
二、“90后”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干部?
1.拥有广阔的视野与开阔的胸襟。
今天的校园已非昔日“象牙塔”,多元化的时代,塑造了多元化的大学生。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普遍比从前的大学生高,这就需要学生干部拥有一个比同龄人更广阔的视野,这样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的时候,才不会显得没有底气,无力应付。同时,又必须具备开阔的胸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够容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很好地消化它们,减轻辅导员和老师的压力。
2. 具有创新精神。
既然“90后”大学生喜欢接受新事物,一些陈旧的管理模式、学习社交活动显然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大学生干部具有创新精神,在各种活动中,在对学生的管理中,时时有创新之举,能够赢得学生的青睐。
三、“90后”大学生干部的选拔方式
(一)过去学生干部的选拔存在的问题
1.选拔方式存在问题
学生选举、系里推荐或者老师直接任命是过去对学生干部选拔的主要方式。但投票选举的过程中存在拉票的现象,在现场展示自己才艺的时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会起到决定作用。而由老师直接任命和系里推荐又受到对学生的认识程度等主观因素的干扰。
2.选拔的过程存在舞弊现象。
由于高校学生干部在入党、评先进、就职等方面能够获得一定的先机,这就使得以上传统的选拔方式,存在一定的舞弊现象。有时难以让学生信服,更容易错失真正的人才。
(二)今天的学生干部选拔应与时俱进,引入“公开、公平、公正”的海选模式。具体分为以下几步:
1.设置竞选机构
学校抽调专门的老师和学生,组成竞选机构,拟定学生干部招考的公告。其中包括第一轮海选、复试、考试、考察、公示、审批等环节。
2发布竞选公告,进行海选
根据学生干部职位要求和空缺情况,不设门槛,确保学生人人参与。先在班级进行海选,由系老师和系学生会干部组成评委席,以学生投票为主,选出班级代表。海选的标准主要是针对“90后”学生干部所需要的种种素质,经学生报名后,现场通过演讲,展示自己的竞选理念与对新时期学生干部的思考,然后由学生投票、评委会打分两个部分相交,评出总分。选出班级代表,进入系选。
(二)对某些专门职位,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90后”是充满个性的一代,同时,也是多才多艺的一代。他们从小就被父母着力培养,所以在大学生中卧虎藏龙者众多。但是这一部分学生又有着自己的想法,甚至表现出特立独行。假如好好挖掘和引导他们,他们常常能爆发出另人意想不到的能量。对某些专长职位,如文娱部、宣传部、体育部等,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辅导员和校工老师都要具有相当的慧眼和耐心,同时可以采用自荐或同学推荐等方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贤”,人尽其才。他们会让学校的活动更具活力,也会带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加提升。
参考文献
[1]《“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