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案例探讨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w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性均在讨论中得以有力激发。现代教育必须注重这点,引导孩子自助参与课堂,进行一个小型座谈
  会,让不同层次的相应学生都加入到讨论中来,得到相应的内容,为最终结果。充分信任学生,同时让学生成为主体,老师要把自己当作一个主持人,从而调动学生思考与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红楼梦;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本案例为本人教学实践中课时安排上的第二课时。因为我们在上次主要简单介绍了《红楼梦》及它的作者曹雪芹,并且也对文中的几府关系和人物有初步的了解,所以在此我相信学生也有大概的把握。所以下面对《林黛玉进贾府》做出具体的分析,同学也应当知道所选的这一情节在本书中的作用。
  鉴赏小说,首先不只是对人物的形象以及大致的性格进行概括,同时深度剖析后面所蕴含的意义。老师在这里就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这有利于达到借助这些具体的小说主体让孩子去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是感情,并且对此进行形象的表达。《红楼梦》此作品中所有重要的角色是在第三回这一章第一次的出場。节选的部分只用了第五和第六两段来进行对王熙凤的描写,而且这些都聚集在了一起,刚好能够占据一个课时。还有在这集中的文章之间,详细描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用各式各样的手法描述人物。
  一、教学设计和课堂呈现
  老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才能“淘”出文章中出彩的语句呢?
  依据以上因素,我从两方面来安排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淘”出佳词锦句——对“出彩处”进行节录和评价;老师应该尊重同学们阅读后的第一感受,但也要对一些阅读的缺点和不恰当的地方进行点拨,这样可以让他们再次突破自己。
  以下是我这堂课的一些教学片段:
  1.课前预习环节。要求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摘抄。
  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其中一节,也就是《红楼梦》第三章之前,我给同学们安排了两个任务,让他们提前了解一下。一是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对原著和作品做一个对比查证,并且能够在这样的基础上,明确情节,了解人物的特点,有自己的感受。;二则是要求他们去抓住经典的语句,有利于积累,并且为今后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上课之前,我决定用3分钟来抽查,看他们是否在课下预习。请学生朗读他们摘抄的语句。
  大部分学生抄写的“经典”句子是描述人物形象的句子。
  2.课堂教学环节一。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他们能够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要认为是名著就怯于评价,老师要为班级营造和谐的气氛,这样才能促进交流。诸如,给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一个学生摘抄的是关于王熙凤的肖像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样之后,通过对眉眼、面容的表述,我清晰地记得他的表达是这样的:“王熙凤的眼睛有点异象,我想‘丹凤三角眼’应当是‘扩大版的狐狸眼睛”,穿过她的眼睛可以看到她的聪颖与狡猾,当他这么说完,班里很多的学生都笑了,但是我可以理解为同学们都认真在听课,这时候作为老师就应当“趁热打铁”,积极的引导孩子做出更深层次的思考。
  3.课堂教学环节二。举行读后感交流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分享阅读感受。
  班里每个同学都寻找一个“亮点”,彼此相互学习,互相交流进而吸取对方优点,而阅读质量就在这彼此交流之间得以有效提升。
  学生自身有着众多体会,发言交流不太现实,因此将他们划分为多个小组,进而实现有效的“读书交流”,划分好之后,把场地规定在学习园地。
  4.课堂教学环节三。将要结束前,师生共同总结出文章里面最出彩的部分。
  最出彩的诗句,必然是描写贾宝玉的那两首词,也就是《西江月》。通过同学们对为什么一定是它们这个问题的辩论,总结出:这两个词的创作者用夸奖却贬低的方法完成了对《红楼梦》这本名著中贾宝玉的看法。运用反语来表达,十分隐秘的阐述出创作者对贾宝玉的赞颂。
  二、教学反思
  研究性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认识,因为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能将知识以系统的方式讲授出来,并且引导孩子去体会其中的含义与情感,但是每个人都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不能要求“千篇一律”,现代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总结去体会课文真实的情感,在这个过程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所以,在这里作为语文教师我积极地反思了原有的方法,并且充分地分析我班的特点,制定符合孩子的方案。这样可以让同学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促进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使学生的思维模式也更加开阔,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之前对《红楼梦》的内容,基本都是琐碎并且浅显的了解,用本节的学习内容,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思考和评价,对《红楼梦》中人物特征有了较为整体而细致的认知,培养了对杰出文学作品赏析的方式。在上课期间,学生所展现的观赏水平,让我感到十分惊讶。
  去欣赏探讨一人物的形象,必须尽量不要运用文字语言的直接性。对学生进行点拨,使他们更好地欣赏文字,尽量接近文艺,领悟文字,同文字间进行亲密的对话及沟通,读懂其中包含的丰富内容,并理解作者运用文字的强大能力。单独想要通过观看电视电影作品来加强同学们的欣赏力是不可能的,而是要多多的阅读这些名著,由《红楼梦》改编的影视作品,已经失去原本的韵味。出演者的再创造,而且由于网络的发达,很多自媒体或个人喜欢跟风,就算没有熟读《红楼梦》的经验也是大肆评价,并且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这会导致现在的青少年受到不正确的引导。所以,老师必须注重这点,在日常的课堂上提醒学生,并且要求他们在课余时间主动去品读名著,通过自己的真实接触,去感受其中的情感。
  三、结语
  我们必须改变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替代组织学生学习语言的做法,同时我们必须明白不是要让学生去咬文嚼字的分析某句话,最终的目标是感受其中的情感。所以,强化语感教学很关键。
  参考文献
  [1]沈佩.重“阅读”之源头,现“人文”之活水[J].考试周刊,2013(36).
  [2]吕世军.课堂是浪漫而富有诗意的[J].新课程(综合版),2014(10).
其他文献
新的商业时代,是更加注重品牌发展的时代,而品牌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好的品牌文化与理念的积淀,更得益于品牌与渠道的联合创新。双枪竹木是一个竹制品的供应商,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从而帮助临床确定最佳手术时机。方法选取98例东莞市沙田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
唐代的民族混血现象较为突出,主要形式有:胡汉联姻、胡胡联姻、中外联姻等。主要原因有:唐朝的强盛与开放;皇室为之,百姓效尤,唐律不禁止以及政治上的需要等。结果不仅促进了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最令师生感到头疼的内容:老师长篇大论地讲构思、讲立意,而学生憋了半天还是不知道从哪里下笔,绞尽脑汁也无话可说,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学们之所以笔下无话可说,往往是没有招之即来的材料。其原因大致有五:(1)平时积累太少,胸中无话,源头枯竭。(2)没有对作文材料认识加工。(3)一个材料对应一个观点,缺乏变通。(4)材料是死板的、机械的,缺乏独立的思想。(5)没有积极
本文从审计质量和会计稳健性两个角度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重点研究了审计质量对会计稳健性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关系的调节效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审计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