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加固 稳中有进 稳中向好

来源 :上海人大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7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持续恢复、韧性增强,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过半”。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102.5亿元,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4.8%,同比增速与全国持平。
   7月27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为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准备工作,市人大财经委结合高端产业发展专项监督等工作,研究制定了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方案,聚焦本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和计划执行情况,贯彻落实“四大功能”战略布局,推动“三大先导产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等重点内容,赴有关政府部门、部分区、产业园区、企业实地调研,并组织召开了浦东、黄浦、徐汇等8个区的半年度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同时,市人大财经委还就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内容,邀请部分专家和市人大代表进行座谈;召开上半年经济运行专题座谈会,听取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等政府部门工作汇报。
   全国人大财经委高度关心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情况,7月5日在沪召开天津、上海、江苏等11个省市的半年度经济运行分析片区会议,围绕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进行专题研究。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高度重视经济运行分析工作,蒋卓庆主任、肖贵玉副主任出席部分会议,并对当前经济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工业生产好于预期 主要行业保持增长
   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逐步回暖,重点工业行业总体处在扩张上升期。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两年平均增长5.4%,高于疫情前增长水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8%,两年平均增长5.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9.6%,两年平均增长12.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9.5%。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汽车、机械、石化、钢铁等行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服务业继续稳定恢复 利用外资规模创新高
   服务业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5.2%。现代服务业恢复较好,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两年平均增长10%以上。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上半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同比增长9.2%。住宿餐饮等人员聚集型服务业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国际资本和外资企业继续看好上海发展,上半年全市实到外资124.5亿美元,同比增长21.1%,两年平均增长13%。总部经济持续升级,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1家、外资研发中心12家,累计分别达到802家和493家。
  “三驾马车”共同发力 助力经济稳定增长
   工业、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共同发力。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8.8%,其中工业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10.5%、11.2%、11.5%;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投资910.4亿元,同比增长15.2%,完成全年计划52.6%;民间投资增长18.5%,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7.6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热点亮点涌现,“五五购物节” “六六夜生活节”等重大活动成效显著,线上消费、高端消费、节庆消费和重点商圈消费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48.4亿元,同比增长30.3%,两年平均增长7.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7%,两年平均增长6.8%;网络购物交易额增长17.8%,新增各类首店513家,首店数量和质量稳居全国首位。
   在国内经济领先恢复、国内外需求回升、国外产需缺口大等多重因素推动下,上半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其中进口增长25.4%,出口增长9.6%;汽车、奢侈品等升级类消费品进口大幅增长34.8%,拉动全市进口增长7个百分点;铜矿砂、铁矿砂、铜材、塑料等大宗商品进口快速增长,合计拉动进口增长4.4个百分点。汽车、汽车零部件出口分别增长1.9倍和33.9%,合计拉动出口增长3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财税收入增速稳步上升,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31.5亿元,同比增长20.2%。服务经济贡献作用凸显,第三产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4.6%,对全市收入增长贡献率达97.4%。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57元,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6.9%。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平稳,上半年CPI同比上涨0.7%,猪肉、蔬菜等“菜篮子”价格指数持续回落。
  迎难而上巩固成果 质量变革转型突破
   当前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艰巨,有效需求仍显疲弱,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仍较困难,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問题仍然突出,给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和专家们在充分肯定上半年工作成绩的同时,针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建议。
   坚持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巩固好疫情防控成果,继续推进“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扎实推动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来,进一步细化年度经济发展目标,学习借鉴兄弟省市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要发挥好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作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切实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市各方要统一认识、提高站位,拿出切实有效的支持措施,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努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要继续引导金融向实体经济让利,推动融资难融资贵等顽疾得到有效改善。要贯彻落实好《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推动供应链金融、融资担保等各项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谋发展。要高度关注大宗商品和国际物流价格上涨,“订单减、回款难、资金紧”,部分行业缺芯等问题给制造业带来的冲击,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渡过难关。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布局一批国家级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本市产业核心竞争力。要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实施重大产业创新专项,深化“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增强核心技术供给能力。要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科技评价机制、试错容错纠错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推动数字化转型。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放大数字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发展。要推动人工智能、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全面渗透和高效应用,推动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园区和智能示范工厂。要加快推进面向产业的数字新基建,打造丰富应用场景,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其他文献
一大早,中江县凯江镇花园村党支部书记李太书就带着村民代表监督路灯安装工程。花园村新班子上任伊始,就聚焦村主干道没有路灯,夜晚出行不便的难题,把安装路灯作为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的“开门第一件事”,不到一周时间,60盏太阳能路灯全部安装到位。“村民推选了我们,我们就要做点实事,干出成绩。我坚信,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花园村的未来会像装上路灯的道路一样越来越敞亮!”李太书说道。  为促进新一届村(社区)
沿天府大道一路向南,层层新绿映染出如画山水,老龙村便坐落其中。围绕“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理念,老龍村通过整合优质资源,促进基层党组织、群众自组织、社会组织等团体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产业项目建设,打造形成上千亩生态、文态、业态、形态“四态”融合的乡村公园。今年初,老龙村获评2020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摄影/廉钢)(责编/冯雅可)
期刊
新形势下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存在空间公共性异化、空间环境恶化加剧、空间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导致城市公共空间治理问题的原因在于:价值观偏颇、治理制度不完善、群体行动能力
“感谢你的善意提醒,要不然我就犯错了。”日前,一名综合监督单位的“一把手”向驻部纪检监察组的同志当面表达了感谢。原来,他在一次出差途中,临时接到紧急电话需要马上赶回成都开会,由于当时机票紧张,于是索性买了一张商务舱的机票返程。后来,在一次聊天时,他无意中向驻部纪检监察组的一位同志说起了这个事情,这位同志马上对他进行了提醒“:如果要报销,需要补齐商务舱与经济舱之间的差价,这样才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是有了这句提醒,才让这位领导干部没在这样的“小事”上犯错误。
车辆停放有序、乱搭乱建减少、物业管理规范、邻里关系和睦……今年以来,绵阳市涪城区城市小区面貌不断发生新变化。  小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老旧小区数量多治理难、城乡接合部治理难度大、城市小区物业服务质量不高等现实问题不同程度出现。涪城区以党建引领,精准分类精细治理城市小区,推进城市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警钟街社区涪江纸厂小区是涪城区典型的“三无”老旧小区,居民主要为涪江纸厂
从全民居家隔离到有序复工复产,从全面严防死守到疫情防控常态化,从新冠疫苗问世量产到分批有序接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考中,我们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抗疫史诗,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道路自信是战胜疫情的基础。疫情发生后,党中央果
期刊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著作家关于未来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设想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中华民族实现自由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社会自由的基础是人民自由、科学的理论是人民争取自由的武器、人民自由是个人自由实现的前提等关于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用以指导实践并获得历史性的成就,不仅推进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且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近年來,巴中市恩阳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民生需求,强化多元共治,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构建基层治理“恩阳模式”。  “红色物业”添服务,老旧小区换新颜。针对老城区“物业管理缺位、群众自治乏力、小区治理真空”的现实困局,探索“党建引领、共建融合”新模式,由社区党组织领办物业服务企业,搭建老旧小区“兜底”管理服务平台,将10家社区“红色物业”企业纳入统一管理,推动物业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調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今年3月,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平武调研时强调要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平武作为山区县,要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路径。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新的产权关系(“三权”)。通过对集体资产确权登记颁证,明确所有权、承包权(资格权)、经营权(使用权)。二是新的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