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的要求并不是太高,而对于作文的真实性却有较明确、具体的要求。在现实中,不少学生在作文时却很难做到这一点,甚至有少数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翻作文书进行抄袭。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说出真话、实话、心里话,写出具有“生命力”的作文呢?结合近几年来的一些探索,我认为应争取做到如下几点:
一、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1.精心组织课内活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精心地组织课内活动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课内活动开展得并不充分,主要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应与其他课程的教师相互合作,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内活动,如在体育课上多做游戏,多开展竞赛;与音乐教师沟通,做好学生的声乐训练;与自然教师一起搞好小实验;与美术教师搞好写生、雕塑……当然,语文教师更要开展多种与本学科相关的活动,如写字比赛、背诵古诗文、阅读经典名著、朗读竞赛、查字典比赛等等,特别是注意作文训练目标,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观察、体验,解决作文材料问题,使学生写出内容具体、情真意切的作文来。
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辅导学生,注意其他同学的神态、动作,学会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和感受。这样,学生的观察、思考等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2.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教师应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如开展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例如,指导学生写《家乡变了》这篇作文时,我们可以把学生编成几个“家乡采访组”,让学生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去观察、采访。通过采访活动,学生发现家乡变了:低矮的房屋变成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泥泞的小路被宽敞的水泥大道取代……采访归来,学生有了说不完的家乡事,道不完的家乡情,写作文便非常容易了。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指导,要实事求是。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更要注意发展学生评价和表现的能力,要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写出他们的感受,如可以写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可以写对环保事业的担忧,以倡议书的形式或调查报告的方式来表现,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等等。
3.学生自主进行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每当他们看到课本中和作文书中的写景作文时,肯定会在课余时间走出去寻觅、欣赏大自然中的美景,也会留心观察周围景物的变化。如寻找春的足迹,观察夏的雷雨、秋的落叶、冬的雪花……其实,他们不用教师组织也会自己游戏,自己进行探究活动,只不过有时是教师和家长禁锢了他们的欲望。爱玩是学生的天性,这使他们发展个性、施展才能,手工制作、舞蹈、棋类、书法、绘画、摄影等活动也就能成为学生们习作的好内容。
二、多种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发展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评价手段单一,评价方法不合理。对学生作文结果的评价要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我认为可开展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作文成长档案。教师根据学生的条件让学生准备档案袋、笔记本或磁盘,让学生自行设计作文成长档案。学生定期整理自己满意的作品和每次考试时的作文,注重与自己以往的作文进行比较,只要在以往的基础上有进步,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教师都要在评语中给予充分的肯定。
2.自己评、同伴评、师长评。自己评,在写好后读给大家听,说说自己写作的过程和感受,谈谈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伴互评时,如果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当然是一种陶醉、一种欣赏,也能找到差距;如果他人的不如自己的,就是一种促进,一种教育,可以提醒自己。教师和家长的点评相对而言要更全面、精辟,对学生的影响也会较为深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向报刊投稿。“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作家,但人人都可以发表作品”。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每个独特的个性都会有与众不同的感受。每个学生只要“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表我心”,就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发表独特的见解,就会写出让别人有所触动的文章,也就有发表作品的机会。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投稿。我想,学生对这项活动会踊跃参与,如果活动成功,成果定会丰厚,肯定会有学生的作品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肯定会极大地鼓舞学生,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总之,不管如何,我们教师应在各个方面努力,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作文有浓厚的兴趣,想写、愿写且有说不尽、写不完的话,写出具有“生命力”的作文,这才是学生作文之根本所在,也是作文教学之根本所在。
(责编侯艳星)
一、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1.精心组织课内活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精心地组织课内活动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课内活动开展得并不充分,主要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应与其他课程的教师相互合作,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内活动,如在体育课上多做游戏,多开展竞赛;与音乐教师沟通,做好学生的声乐训练;与自然教师一起搞好小实验;与美术教师搞好写生、雕塑……当然,语文教师更要开展多种与本学科相关的活动,如写字比赛、背诵古诗文、阅读经典名著、朗读竞赛、查字典比赛等等,特别是注意作文训练目标,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观察、体验,解决作文材料问题,使学生写出内容具体、情真意切的作文来。
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辅导学生,注意其他同学的神态、动作,学会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和感受。这样,学生的观察、思考等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2.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教师应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如开展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例如,指导学生写《家乡变了》这篇作文时,我们可以把学生编成几个“家乡采访组”,让学生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去观察、采访。通过采访活动,学生发现家乡变了:低矮的房屋变成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泥泞的小路被宽敞的水泥大道取代……采访归来,学生有了说不完的家乡事,道不完的家乡情,写作文便非常容易了。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指导,要实事求是。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更要注意发展学生评价和表现的能力,要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写出他们的感受,如可以写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可以写对环保事业的担忧,以倡议书的形式或调查报告的方式来表现,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等等。
3.学生自主进行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每当他们看到课本中和作文书中的写景作文时,肯定会在课余时间走出去寻觅、欣赏大自然中的美景,也会留心观察周围景物的变化。如寻找春的足迹,观察夏的雷雨、秋的落叶、冬的雪花……其实,他们不用教师组织也会自己游戏,自己进行探究活动,只不过有时是教师和家长禁锢了他们的欲望。爱玩是学生的天性,这使他们发展个性、施展才能,手工制作、舞蹈、棋类、书法、绘画、摄影等活动也就能成为学生们习作的好内容。
二、多种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发展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评价手段单一,评价方法不合理。对学生作文结果的评价要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我认为可开展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作文成长档案。教师根据学生的条件让学生准备档案袋、笔记本或磁盘,让学生自行设计作文成长档案。学生定期整理自己满意的作品和每次考试时的作文,注重与自己以往的作文进行比较,只要在以往的基础上有进步,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教师都要在评语中给予充分的肯定。
2.自己评、同伴评、师长评。自己评,在写好后读给大家听,说说自己写作的过程和感受,谈谈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伴互评时,如果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当然是一种陶醉、一种欣赏,也能找到差距;如果他人的不如自己的,就是一种促进,一种教育,可以提醒自己。教师和家长的点评相对而言要更全面、精辟,对学生的影响也会较为深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向报刊投稿。“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作家,但人人都可以发表作品”。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每个独特的个性都会有与众不同的感受。每个学生只要“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表我心”,就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发表独特的见解,就会写出让别人有所触动的文章,也就有发表作品的机会。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投稿。我想,学生对这项活动会踊跃参与,如果活动成功,成果定会丰厚,肯定会有学生的作品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肯定会极大地鼓舞学生,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总之,不管如何,我们教师应在各个方面努力,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作文有浓厚的兴趣,想写、愿写且有说不尽、写不完的话,写出具有“生命力”的作文,这才是学生作文之根本所在,也是作文教学之根本所在。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