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治疗肾病的“误区”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pppp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误区一:激素能够治愈此病。
  很多病人发病之初感觉倦怠,双腿沉重,早上起来后,脸部水肿,像“胖了”一样,到医院检查,发现小便中有蛋白或潜血,被确认为此病。
  此病的常规治疗,往往采用口服激素、雷公藤、环磷酰胺等药物来控制尿蛋白、潜血。刚开始治疗效果还明显,检验指标很快好转、消失,但遇到感冒、劳累又发作。于是,又开始使用激素,如此反复,一次比一次加重,渐渐出现恶心、呕吐等肾功能不全症状。
  其实道理很简单,小便中出现蛋白和潜血是因肾小球基底膜受到了严重损伤,单纯使用一些控制性药物,从指标上看尿蛋白、潜血暂时消失了,并不等于此病治好了,这些激素类药物有明显的副作用,治标未治本,指标今天下降明天又会上升。
  误区二:药物的滥用与乱用。
  中药有十八反十九畏,就是指药物的相互配伍禁忌问题,西药也有配伍禁忌,很多化学药不能同时使用。然而临床上治疗上经常把降低免疫力的激素,雷公藤,环磷酰胺与提高免疫力的黄芪注射液,金水宝,香菇多糖注射液,胎盘片等合用。如此,一是造成患者资金的浪费,二是导致疾病缠绵难愈,病情反复。我们不可否认,激素在控制急性期的尿蛋白有很好的效果,但使用时间不能超过3个月。对慢性肾病患者尽量不要使用激素。
  其次,迷信偏方。有些偏方是可治疗疾病,但对于某一位患者的病情却不一定适合,肾炎的治疗是需要一定的疗程和规律用药的,患者接受治疗后就应该按照医生为其制订的治疗方案坚持治疗,切不可迷信偏方,尤其不可瞒着主治医师用药,以免耽误治疗,加重病情。
  另外,频繁、超量应用抗生素。部分患者把肾炎和一般的炎症性疾病(如肠炎、肺炎、膀胱炎等)等同起来,采用抗生素治疗。其实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肾炎是由免疫系统异常所引起的,而炎症性疾病则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后者可以用抗生素治疗,而前者的治疗主要是清除抗原物质,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很多抗生素都伴有肾毒性,如果滥用,也可能引起肾损害,加重肾脏病变。
  误区三:透析,无法摆脱。
  西医认为,尿毒症患者如果开始了血液透析,要想摆脱掉是不可能的,但事实却不尽如此。因为每个人的原发病不一样,导致出现尿毒症的原因及诱因也不完全一样。如果能采取有效的办法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摆脱血透是完全可能的。
  很多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多是病情长期稳定,血肌酐、尿毒氮也相对稳定,并未到非透析不可的程度,残存的肾功能部分仍很可观。往往是由于感冒、发烧、肺部感染、腹泻肠炎、泌尿感染、高血压控制不良,外伤或是与别人发生纠纷情绪激动,或者工作疲劳未注意休息等情况,导致病情发生恶化而透析的。对于此种情况,如能解决原发病,使患者拉长透析间隔的时间,最终摆脱透析是完全可能的。
  如果不抓住机会迅速正确地治疗,肾单位大量坏死,最终无法逆转,就只有依赖透析了。透析带来的巨大费用和不适,成为此病患者和家庭难以承受的负担。
  误区四:换肾,最好的解决办法。
  近几年媒体对换肾等器官移植的悲情故事宣传,使得不少人一听尿毒症就联想到换肾。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幸运地换肾成功,因为肾源太少,如果不是直系亲属能够提供,按照我国的法律,等待尸体肾的机会而且又能配型成功的太少了。而且并非每一次移植都能成功,万一失败,病人还要继续接受透析治疗,甚至面临再度换肾。
  还有一些疾病是不建议换肾的,如一些患者有慢性肝炎或肝功能不正常的,肾炎活动期、消化性溃疡、尿路感染及伴有下尿路梗阻者,均不建议作肾移植。
  其实换肾并不能一劳永逸,移植术后,病人要终身服用抗排斥药物,每月需要相当的费用,算起来与透析差不多。美国医疗专家统计:换肾后的平均生存期为7年,而中国肾脏移植后生存期一般为5~7年。
  误区五:盲目忌盐。
  医学上对肾炎患者的盐摄入量的控制是很严格的,主张这类患者“限盐”,但并非许多人认为的“忌盐”。盐是机体组织代谢必不可少的元素,长期禁盐不仅起不到缓解病情的作用,反而会使许多脏器功能下降,不利于恢复,轻者使病情迁延,重者危及生命。通常情况下,若无明显水肿和高血压,每日补充3~5克食盐即可;重度水肿或高血压者,可适当减少盐的摄入,每日1~3克或遵医嘱为宜。
  误区六:吃动物肾脏可以滋补肾脏。
  其实动物的肾脏虽然蛋白质含量较高,但不宜食用。因其胆固醇、嘌呤含量也很高,会加重肾脏负担。
  误区七:多饮水会加重肾脏负担。
  实际上恰恰相反,人体内的代谢产物有很大一部分要是从尿液中排出体外的。若尿量不足,就可能造成体内的代谢产物堆积,加重肾脏的损害。
  小贴士 踮起脚尖解小便
  现在,介绍一种“前卫”的解小便做法,即人们无论站立还是蹲,坐着,最好能踮起脚尖解小便。据有关专家介绍,为什么人类在解小便时,往往有寒颤的反应,这是因为解小便后,人体内的毛孔或毛细血管松弛了,完全处于无防备的状态。此时,如果稍不留意,便易患感冒或者患皮肤病、风湿病等,祖国医学称之为“表气破于邪”。因此,解小便时最好咬紧牙关,踮起脚尖小便,即把第一脚趾和第二脚趾用力着地,则可起到一时强肾的功能,因而能连带地达到强精及补肾利尿的效果。专家认为,若。能在一天内做上5~6次这样的踮脚尖运动,连续一个月或半年左右的时间,便能达到很好的强精、补肾又健身的作用,亦可缓解因长时间取站立位而导致的足跟痛。
其他文献
2003年2月发生在韩国的大邱地铁火灾,给地铁安全敲响了一记警钟;2004年9月1日莫斯科里加地铁恐怖主义爆炸事件所造成11人死亡、50人受伤的惨剧,更为地铁安全添上一层阴影。随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一些资源省份对拉动力巨大的煤化工项目的投资正在悄然加速。日前,山西省表示,今年将力推煤制天然气、油化电热一体化、甲醇、煤焦油深加工
牛蛙原产北美,是蛙类中仅次于非洲林溪蛙的大型食用蛙,因其鸣叫声宏亮酷似牛叫,故名牛蛙。牛蛙的营养非常丰富,味道鲜美,备受人们的喜爱。牛蛙养殖最早是19世纪末在美国东部
该项目对福建、广东等7个省37县市进行了667个场次调查,摸清了欧洲鳗鲡养殖的31种疾病,并对主要疾病的病源、流行情况、主要症状、诊断方法、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报道由恶臭假单
2000年8月9日,承德市科委受河北省科技厅委托在围场县邀请北京市自然博物馆、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对“野生细鳞鱼池塘驯养人工繁殖技术研
日本对虾是一种暖温性大型虾类.在渤海无自然资源分布。为了探索增殖渤海渔业新途径.提供新的捕捞资源,借鉴莱州湾东部日本对虾移殖放流的成功经验,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天津
每年的6月是高龄老干部查体的时间,在今年的查体结果中我们发现数例老干部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结果异常,该项检查是对前列腺癌筛查的主要指标。PSA对前腺癌的诊断特异
我是来自河南的求医者。我结婚已经5年了,可我老婆一直没有怀孕。开始时由于我和老婆没有要小孩的计划,所以也没有着急。谁知这两年我们想要小孩了,她却一直怀不上,急得我们
前列腺炎是男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专家提醒,前列腺炎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炎症疾病,患者在患上这种疾病以后,一定要警惕前列腺炎的治疗误区,并选择正确的治疗
“环境保护”、“绿色”、“无公害”成为当今各种传媒出现频率极高的几个词汇,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类对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关注前所未有,作为绿色革命的一部分,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