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苗在兴海县退耕还林工程中的造林试验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u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青海高寒干旱区退耕还林工程中,柠条直播造林出苗率、保存率低的现状,进行柠条容器苗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柠条容器苗造林比直播造林保存率提高48.35%,且容器苗以百日苗造林效果最好,栽植深度以容器上端与穴面相平为好。
  关键词:高寒干旱区:退耕还林;容器苗:造林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920135--01
  
  容器苗栽植,塑膜容器限制了基质水分向土壤中的水平扩散,使苗木根系相对保持水分,为苗木的成活和生长创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条件,使抗旱苗木的抗旱能力得以发挥,从而提高了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兴海县唐乃亥乡,海拔3000m,年均温2 3℃,元月份平均气温-11.5℃,7月份平均气温13.2℃,极端最高温度29.4℃,极端最低温度29.2℃,日温差22"C,无霜期64d,年均降水量398.7mm,年蒸发量达1412.5mm,风季风速一般达到20m/s。
  
  1.2 试验材料
  树种为柠条容器苗,容器为山西林科所蜂窝状塑膜育苗容器。
  
  1.3 试验内容
  1.3.1 塑膜容器苗留袋造林试验
  设4个试验处理:
  带容器栽植:栽植时苗木连同容器一并植于树穴内;
  破容器栽植:在容器苗中下部的4个方向纵向将容器划破,然后栽植:
  去容器栽植:栽植时将塑膜容器去掉;
  裸根苗栽植:选择与容器苗同期育成,基础一致的同批裸根苗栽植。
  1.3.2 栽植深度试验
  设3个处理:
  高于穴面:栽植时容器上端高出栽植穴面2~3cm;
  低于穴面:栽植时容器上端低于栽植穴面2~3cm:
  与穴面相平:容器的上端与穴面持平。
  1.3.3 容器苗苗龄试验
  


  以苗龄120天、1年生、1.5年生的柠条塑膜容器苗进行栽植试验。
  
  1.4 试验方法
  于2005年春季4月初栽种地整地,6月初雨季栽植,栽植时将苗木和容器一并植于树穴内,第二年秋季调查栽植苗木成活率、保存率、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长、侧根数等,然后分析效果。
  
  2 试验结果
  
  2.1 塑膜容器苗栽植幼苗成活率与生长效果
  据栽植后第二年9月份调查,无论是栽植成活率还是幼苗的生长情况。带容器栽植者均优于其它3个试验处理。带容器栽植的苗木成活率分别较破容器、去容器和裸根苗3个处理相对提高6.096、12.4%和48.35%,苗高分别提高51.4%、80.6%和68.7%,侧根条数增加30.3%、38.8%~58.9%,效果十分明显。祥见表1。
  
  2.2 不同栽植深度效果
  不同栽植深度效果见表2。
  


  试验结果表明,与穴面持平试验处理的成活率、苗木生长情况,优于高于穴面处理,高于穴面处理又优于低于穴面处理。如果以与穴面相平者的成活率为100,高于和低于穴面两个处理分别为96.3和85%。
  
  2.3 不同苗龄柠条塑膜容器苗栽植效果
  调查结果表明,120天苗、1年生苗、1.5年生苗的栽植成活率与幼苗生长情况不同苗岭间有明显的不同,苗龄越大,其成活率越低,高生长速度越慢。详见表3。
  


  说明苗龄越大,苗木根系超出容器的数量较多,栽植时根系损伤程度 大,因而造林成活率低,缓苗时间长,生长缓慢。
  
  3 小结
  
  1)容器苗以百日苗造林效果最好,苗龄大,不仅育苗周期长,而且 起苗时苗木根系损伤多,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平衡度也越差,造林效果 差。
  2)容器苗造林时不宜深栽,以容器上端与穴面相平为好。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型精密仪器是高职学院从事常规教学及科研活动的重要工具,管好用好精密仪器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想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就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还要有一支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结构合理的操作管理队伍,同时要有相应的经理机制·充分发挥操作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 精密仪器;培训;管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临港新城位于上海市东南角,地处长江口与杭州湾的交汇处,亦是上海市最重要的新城之一,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 要:针对变电所发生事故后现象的收集,事故的判断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后给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事故判断;处理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920134--01    变电所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电网局部的中心,担负着电网负荷分配的重任。事故发生后,变电所迅速进行事故信息收集、判断和处理,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