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知识的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拓展探索

来源 :知识管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3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电子期刊RSS Feed作为核心数据源,介绍清华大学图书馆通过移动订阅、移动社交网络、主动推送等方式传播学科知识的具体实践,指出开展学科知识移动服务时在数据利用、应用场景、程序开发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各图书馆提供借鉴,使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在满足读者知识需求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学科知识服务 移动图书馆 移动服务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高校图书馆研究基金2012年项目“基于学科知识的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移动服务拓展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BGT2012103)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整合与系统集成研究”(项目编号:11BTQ011)研究成果之一。
  1 引言
  学科建设是构筑高等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核心环节,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辅助学校开展学科建设的重要一员。高校图书馆的用户主体是本校师生,他们对于文献信息的需求以获取知识为目的,与本学科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密切相关。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科知识服务,满足学科建设需要,是目前图书馆面临的重大课题。
  伴随国内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和环境的逐步成熟,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获取平台。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手机网民数量持续增长,继续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1]。各行各业的移动服务日趋主流化。聚焦高校图书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多家图书馆经过五六年的实践,移动服务建设已初具规模[2]。当然,面对手机等移动终端不断智能化、应用地位显著提高等情况,高校图书馆还需要持续拓展移动服务。利用移动图书馆开展学科知识服务,可以创造更便捷、体验更良好的应用环境,在满足读者知识需求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为例,详细介绍在学科知识移动服务方面进行的研究和实践,阐述利用移动图书馆发展学科知识服务的优势。
  2 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简介
  知识服务是以用户需求为驱动,面向知识内容,通过对信息的析取和重组,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3]。与传统的信息服务相比,知识服务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更高,其服务层次也更加深入。高校所面对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是对知识有着专业化、前沿性等需求的群体。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知识服务可以理解成通过挖掘知识资源、集成学科专业属性的知识产品,针对学科提供知识内容服务,以满足读者知识需求的过程。
  在线信息咨询、学科知识门户、学术查新服务等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日常的学科知识服务方式,但是要真正解决读者的实际问题,需要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发展变化,因此完善的学科知识服务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创新的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以支撑学校教学科研为根本任务,而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需要实时关注相关学科或者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成果。例如,教师需要不断吸收新知识以更新知识结构,充实授课内容,及时传授给学生[4];科研人员需要准确把握研究领域的最新信息。目前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文献老化周期快速缩短,读者对于信息时效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服务方式不能完全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需要开辟新的服务渠道。移动图书馆作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将使图书馆的服务得到有效延伸。以移动图书馆为平台提供学科知识服务,可为读者提供更为个性化和实时性的信息内容。
  3 基于学科知识的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
  电子期刊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术研究和高校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期刊的最新目次信息能够快速反映出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发展状态和趋势,具有重要的信息参考价值。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技术的应用迅速普及,高品质的电子资源平台纷纷通过RSS Feed的形式提供期刊的最新目次信息。清华大学图书馆对近3年的电子资源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读者访问量高的前150种电子期刊中有近8成的期刊提供RSS Feed。本馆及时捕获这些来自用户应用和期刊技术现状的信息,认为RSS 技术可促成热门期刊的目次推送,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该技术手段对现有数据进行抽取、重组,挖掘新的应用,从而形成更贴合用户需要的知识服务。本文也将这些RSS Feed作为核心数据源,在学科知识移动服务的拓展上进行尝试。
  3.1 移动订阅获取学科知识
  Web 2.0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应用,RSS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项,用户利用它可以轻松获得感兴趣的网站内容。RSS阅读分为离线阅读和在线阅读两种。离线阅读需要用户安装RSS阅览器,添加提供RSS服务的网站地址后,软件会实时将所订阅网站的更新信息发送到用户桌面。在线阅读器则不需要安装软件,只要联网就能够同步更新内容,通过浏览器进行阅读。本馆已经使用这些阅读器,开通电子期刊和新书通告等RSS订阅服务。
  对于本馆已收集的电子期刊RSS Feed而言,读者订阅后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期刊目次信息。但是,较早应用的RSS离线阅读器多为计算机桌面软件,并不兼容手机等移动终端;而较为主流的在线阅读器,像Google Reader却在 2013年7月不再提供服务,阅读功能也被整合到社交网络Google+ 中。考虑到兼容性、服务稳定性等因素,本馆认为应该提供适用于移动终端的RSS阅读器,因此利用HTML5技术开发了电子期刊RSS订阅网站。该网站以受关注度高的电子期刊RSS Feed为基础数据(见图1),直观地展示期刊封面、学科分类、收录情况等信息,读者可根据专业需求灵活订阅;通过“我的订阅”将获知期刊最新的文章列表,在网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在线全文阅读。
  应用HTML5提供订阅服务的好处在于可实现无缝网络,无论是笔记本电脑、台式机,还是移动终端都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尤其是移动平台,对于HTML5的支持程度甚至优于桌面平台。iOS和Android系统的内置浏览器均基于WebKit内核,不少HTML5的新特性最初都是在WebKit上实现,进而推广到其他内核的浏览器上的。同时,CSS3提供了更多的风格和更强的效果,使得网站展示更加直观、生动。因此,HTML5和CSS3的组合是开发兼容多平台网站的理想选择。此外,基于HTML5开发的网站能够通过开源框架封装成iOS和Android的原生应用,这有助于像高校图书馆这样的不以软件开发见长的机构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多平台维护的成本。   3.2 学科知识在移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
  智能手机的普及促使移动社交网络迅猛发展,微博、微信等应用随之兴起。特别是微信,在校园里的受众人数不断增加,很多高校已经开设微信公众号进行服务推广,实现热点消息推送、馆藏书目系统查询等功能[5]。以本馆为例,“清华图书馆”(Thu-lib)微信公众号启用仅3个多月时,累积关注人数就超过1 600人,交互消息量达2 100多次。为了轻松融入读者群,更加便捷地传播知识资源,本馆决定以微信为渠道开展学科知识服务。
  利用程序对热门电子期刊及其RSS Feed进行收集整理和定时分析,形成及时获取期刊最新目次信息的信息库,将微信消息接口与期刊信息库集成,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提供读者热门学术期刊查询功能。如图2所示,发送指令“qk#nature”给清华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Thu-lib),可以查询到最新的Nature杂志上的文章。这样,读者在社交网络环境里随时可以利用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读者黏性。
  微信等应用开放了接口,为灵活嵌入图书馆服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设置多样性的指令格式,增加多种后台处理逻辑,当读者发送微信指令与图书馆互动时,就能使用到更丰富的功能。例如“qk#借阅证号”,后台程序接到这样的请求后,将触发对图书馆用户认证系统的查询,得出该读者所属院系、专业的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期刊信息库的期刊分类匹配或者连同读者订阅行为数据一起分析后,汇集出读者可能关注领域的最新期刊文章信息。在微信中这样的交互可以将适当的知识快速传递给读者,提高学科知识服务的精准性。同时,读者与微信公众号交互时必然处于登录状态,所有发送的消息请求均带有标识读者微信号的ID信息。因此,通过记录读者使用微信服务的情况,后期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挖掘,图书馆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读者的关注点和使用习惯,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科知识服务。
  3.3 移动环境中学科知识的主动推送
  随身性是移动终端与生俱来的特性,将手机、iPad等设备扩展成学科知识的服务平台会使读者的信息获取更加方便、及时。当然,除了通过查询等互动为读者提供知识信息外,更能体现服务主动性的方式是信息推送。彩信是常用的移动推送方式之一,它拥有比短信更大的信息容量、内容传播形式也更加丰富[6]。这些优势恰好可以用来推送更新频繁、数据量大的学术信息。本馆在电子期刊RSS订阅网站中设置“信息通知”开关功能。读者一旦确认接收图书馆的通知,系统就会根据其订阅列表,生成含有期刊最新目次信息的彩信,实时发送给读者(见图3)。读者不用进行登录、输入指令等复杂操作,就能够直接获得信息。此举提升了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主动性。
  由于高校读者对智能化移动终端的使用越来越熟悉,移动原生应用的通知功能也成为一种有效的消息推送方式。推送通知无需额外向通信运营商付费,运营成本较低。与彩信基于手机号码进行推送操作不同,移动原生应用的通知推送是基于移动终端设备ID、使用不同移动操作系统提供的通知推送服务实现的,例如iOS系统提供APNS推送(Apple Push Notification Service)[7],Android系统提供GCM(Google Cloud Messaging for Android)[8]。以推送最新期刊文章的通知为例,读者可以在多台移动终端上安装图书馆提供的移动应用,只要确认接收通知,移动应用便向APNS或GCM注册,获取移动设备ID,系统将记录与用户相关联的移动设备ID。系统会采用异步方式定时轮询读者的电子期刊订阅列表,当发现有新文章时,就会查询所有与用户关联的移动设备ID,通过APNS或GCM将通知推送到读者的所有移动终端,使读者获知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确保了知识传递的及时性。
  4 开展学科知识移动服务的体会和建议
  智能手机、iPad等在校园内的普及,将促使读者对移动图书馆的认知度不断提升。目前,本馆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6万人。图书馆可以把移动图书馆作为推动学科知识服务发展的切入点,拓展出全新的服务模式。在学科知识移动服务实践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4.1 充分利用学科知识的来源数据
  将电子期刊最新目次信息作为本馆学科知识移动服务的核心数据,有助于读者快速把握学术发展动向。电子期刊种类多,各种期刊更新频率不同、资源上线的时间也不固定。同时,电子期刊的RSS Feed虽然都基于XML格式,但是不同资源平台提供的RSS Feed遵循的标准不完全一致。对于多源RSS Feed进行完整的分析、良好的重现,一般需要借助第三方分析工具。本馆采用的是YQL,它能够较好地解决各种不同格式RSS Feed的兼容性问题,同时YQL遵循HTTP协议的缓存机制,可避免对源服务器产生不必要的压力[9]。通过开发独立的程序,对多源RSS Feed进行分析处理,将最新文章信息解析为统一格式,保存至数据库,微信、彩信等任一服务渠道都可以按照各自的业务逻辑调用数据库,这样不仅提高了图书馆的开发效率,而且最大程度地增强了数据的复用性。
  4.2 在恰当的场景中合理使用移动服务
  尽管主动推送的服务方式能满足读者及时性的需求,但是推送频次过度也会招致读者的反感。电子期刊信息量大,一条彩信或者移动应用通知的容量相对有限,如iOS通知的限制为256字节。这就需要设置合适的推送策略,在保证对读者干扰较少的情况下,使信息能够最快到达。同时,各种服务方式应当相互配合,当推送内容过多时,可以精简内容,提供给读者可点击的链接,引导读者返回到移动网站或者原生应用中浏览更多内容。不同服务方式的混搭,也有助于提高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关注度。
  4.3 利用开源框架降低移动服务开发难度
  智能化移动终端的兴起,使读者对于图书馆移动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图书馆而言,开发适用于各种应用环境的移动服务,任务是艰巨的。因此,需要找出降低开发难度的方法。基于PhoneGap[10]这样的移动应用开源框架,开发者可以使用HTML5、CSS和JavaScript技术实现主要的服务界面和业务逻辑,同时应用原生语言(Java、Objective C)开发的插件实现Web开发技术所无法实现的功能,如通知推送、二维码识别等。更重要的是,使用开源框架可以借助开源社区的力量,重用已有的插件和模块,避免重复造轮子。   5 结语
  移动图书馆的建立拓宽了图书馆服务的时空范围,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无所不在的图书馆服务环境。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流行,未来利用移动图书馆开展学科知识服务将有更广阔的空间。借助移动终端的随时随身特点,图书馆进一步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而深度分析、挖掘、利用读者在电子期刊订阅、阅读等方面的使用数据,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性的学科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4-01-28].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1/t20140116_43820.htm.
  2. 管永昌. 国内外高校手机图书馆的对比研究[J].兰台世界, 2012(8):71-72.
  3. 张晓林. 走向知识服务: 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5):32-37.
  4. 侯君洁.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需求调查与分析——以图书情报学科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7):126-128.
  5. 白浩,郝晶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6. 付建材.彩信新闻服务平台的设计[J].数字通信,2010(4):89-92.
  7. iOS Developer Library. Apple push notification service[EB/OL].[2014-02-03].https://developer.apple.com/library/IOS/documentation/NetworkingInternet/Conceptual/RemoteNotificationsPG/Chapters/ApplePushService.html.
  8. Android Developers. Google cloud messaging for android[EB/OL].[2014-02-03]. http://developer.android.com/google/gcm/index.html.
  9. Yahoo Developer Network. Yahoo query language[EB/OL].[2014-02-05]. http://developer.yahoo.com/yql/.
  10.Apache Cordova. PhoneGap home page[EB/OL].[2014-02-08]. http://phonegap.com/.
  (本文责任编辑:刘远颖)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