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评哈贝马斯的形而上学批判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而上学批判是形而上学之后现代思潮的中心任务,也是哈贝马斯建立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前提之一。哈贝马斯在厘定形而上学概念的基础上,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后形而上学情景,并试图以一种新的哲学理论对之加以超越。笔者认为,形而上学、后形而上学以及交往行为理论是不同的哲学范式,形而上学向后形而上学的演变过程是一种范式转换,两者之间存在断裂性。哈贝马斯的新的哲学范式──交往行为理论,正是在同一性和差异性之间寻求一种由沟通行为获取的新的统一性,给从形而上学中发轫而在后形而上学中又倍受质疑的现代性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Metaphysical criticism is the central task of modern thought after metaphysics and one of the basic preconditions for Habermas’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metaphysics, Habermas outlined a post-metaphysical scenario for us and attempted to surpass it with a new philosophy.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metaphysics, post-metaphysics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 theory are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paradigms. The evolution of metaphysics to metaphysics is a kind of paradigm shift, and there is a fracture between the two. Habermas’s new philosophical paradigm,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seeks to find a new unity acquired by communication between identities and differences, giving rise to both metaphysics and post-metaphysics The challenged modernity has infused new vitality.
其他文献
哲学作为把握和理解人的特殊理论形式 ,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从本体论到实践论的演进过程。本体论是一种从抽象的本体出发把握和理解人的理论 ,实践论是一种从人自身的实践出发
苦难是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和消除的一种“边缘处境”。宗教对这种处境的关注和揭示尤多。本文以基督教和佛教为例,力图表明宗教在这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期刊
在儒学始传日本及日本儒学独立发展的过程中,东渡日本的朝鲜儒生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日本儒学与朝鲜儒学这种深远的渊源关系,我们只有首先弄清朝鲜儒学的发展史,才能明
中国传统道德的双重价值结构主要表现在整体意识与自私自利意识、善待他人与善恶不分、重视道德理想与空谈道德的“统一”,其根源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殊的经济政治结构。改变这种
我校所在地浙江省嘉兴市已于1994年全部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疟疾及丝虫病(以下简称“三病”)的标准,但近年来,在外来人员中上述“三病”时有发病。我校入学新生来自全国26个省及自
论述了从作为胡塞尔“第一哲学”最重要的概念的“视域”概念向作为胡塞尔“第二哲学”最重要的概念的“共呈”概念的理论过渡,以及这一过渡在胡塞尔哲学中的重要的意义,认为它
庄子“道”论对后世的影响深远,魏晋玄学中的“贵无”到“崇有”到“独化”论的演化是老庄运思方式的再续,佛教禅宗的“禅”的思维进路近于庄子之“道”的模式,宋明理学的“理”
该文从哲学的理论和心理学的实证两方面论述了友谊和道德的关系。认为友谊和道德是密不可分的 :道德主要是一种人际结构 ,友谊基本上是一种道德现象 ,友谊还是道德发展的一个
企业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奉行贡献的伦理准则,把消费者的需要和满意放在一切考虑因素之首,能使企业获得公众的认可;遵循和谐的伦理准则,把可持续
东汉时期由于统治者奖崇儒术,广设学校,选举重经学、重名节,游学之风盛行,表现为游学内容的丰富性、游学方式的多样性和游学者社会出身结构的复杂性,由此造就了大批专心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