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冲破禁锢;捕捉
生成;展开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0—0082—0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课程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冲破禁锢、善捕生成、展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冲破禁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观念的落后造成思想的禁锢,思想的禁锢会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见,教师只有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冲破思想禁锢,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教学“6的乘法口诀”一课,学生面对三行六列蝌蚪图,在解决“共有多少只蝌蚪?”这一问题时,写出如下算式:“7+7+7-3=18”。教师没有进行分析解释,只是告诉学生此方法不可取,因为图画上没有7的因素,而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6的乘法口诀”,大家就应该围绕6展开思考。笔者认为,上述课例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虽然没有按一般的思维定势去思考问题,也没有依所学内容去展开思考,但是同样解决了问题。虽然每行加1变7,结果再减3的方法与“6的乘法口诀”“格格不入”,可这正是学生与众不同的打破常规的思维意识,就是一种创新意识,教师更应该精心呵护和培养,而不应该去“修正”它。
二、善捕生成,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大多数课堂生成闪现着创新的火花,所以生成是创新的前提。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师先出示街景图引导学生找图形,学生很快找出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之后,教师先表扬了学生善于观察,然后提出问题:你会算哪种图形的面积?学生说出了很多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其中有学生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教师马上抓住时机问他是怎么算的。学生说“沿平行四边形一顶点的高剪下来,移(拼)到另一边,正好成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以高。”教师激动地说“真棒!你是我们的小小数学家”。针对学生的先知先觉,教师没有用“就你行”的眼神遏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是用激励的语言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巧妙地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处。我们不难想象出得到“小数学家”美誉的学生那无上的成功喜悦,以及被激起的强大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欲望。
三、展开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只有身体充分活动起来,大脑才能全面活动,才能激发出智慧因素和创新意识,才会有交流和表达的欲望,才能真正发挥出潜能。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经过独立思考、探索实践、合作交流等,才有可能在积累数学经验的同时,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就可以展开如下教学活动:
〔活动一〕——自主探究活动
出示一组等面积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让学生猜谁的面积大,学生猜想结果不统一。教师又把这组图放在方格中,让学生观察并数格,探究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学生数格后得出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进而引导学生得出 “平行四边形的底乘高等于面积”的结论。最后,以“是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底乘高计算呢?”引入下一个活动。
〔活动二〕——小组探究活动
1.通过剪一剪,拼一拼,你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2.剪拼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不变?3.剪拼后的图形各部分和平行四边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4.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课例中,教师引入课题后出示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图,让学生猜它们面积的大小。学生有的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有的说平行四边形面积大,也有的说二者面积一样大的,还有的说无法比较。此时,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利用学具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用数格法和剪拼法探究二者面积的大小,不仅让学生积累了活动经验,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创新的成功愉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编辑:谢颖丽
生成;展开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0—0082—0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课程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冲破禁锢、善捕生成、展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冲破禁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观念的落后造成思想的禁锢,思想的禁锢会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见,教师只有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冲破思想禁锢,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教学“6的乘法口诀”一课,学生面对三行六列蝌蚪图,在解决“共有多少只蝌蚪?”这一问题时,写出如下算式:“7+7+7-3=18”。教师没有进行分析解释,只是告诉学生此方法不可取,因为图画上没有7的因素,而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6的乘法口诀”,大家就应该围绕6展开思考。笔者认为,上述课例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虽然没有按一般的思维定势去思考问题,也没有依所学内容去展开思考,但是同样解决了问题。虽然每行加1变7,结果再减3的方法与“6的乘法口诀”“格格不入”,可这正是学生与众不同的打破常规的思维意识,就是一种创新意识,教师更应该精心呵护和培养,而不应该去“修正”它。
二、善捕生成,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大多数课堂生成闪现着创新的火花,所以生成是创新的前提。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师先出示街景图引导学生找图形,学生很快找出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之后,教师先表扬了学生善于观察,然后提出问题:你会算哪种图形的面积?学生说出了很多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其中有学生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教师马上抓住时机问他是怎么算的。学生说“沿平行四边形一顶点的高剪下来,移(拼)到另一边,正好成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以高。”教师激动地说“真棒!你是我们的小小数学家”。针对学生的先知先觉,教师没有用“就你行”的眼神遏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是用激励的语言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巧妙地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处。我们不难想象出得到“小数学家”美誉的学生那无上的成功喜悦,以及被激起的强大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欲望。
三、展开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只有身体充分活动起来,大脑才能全面活动,才能激发出智慧因素和创新意识,才会有交流和表达的欲望,才能真正发挥出潜能。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经过独立思考、探索实践、合作交流等,才有可能在积累数学经验的同时,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就可以展开如下教学活动:
〔活动一〕——自主探究活动
出示一组等面积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让学生猜谁的面积大,学生猜想结果不统一。教师又把这组图放在方格中,让学生观察并数格,探究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学生数格后得出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进而引导学生得出 “平行四边形的底乘高等于面积”的结论。最后,以“是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底乘高计算呢?”引入下一个活动。
〔活动二〕——小组探究活动
1.通过剪一剪,拼一拼,你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2.剪拼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不变?3.剪拼后的图形各部分和平行四边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4.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课例中,教师引入课题后出示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图,让学生猜它们面积的大小。学生有的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有的说平行四边形面积大,也有的说二者面积一样大的,还有的说无法比较。此时,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利用学具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用数格法和剪拼法探究二者面积的大小,不仅让学生积累了活动经验,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创新的成功愉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