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大学本土化转型的动因及策略例析

来源 :现代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大学普遍经历了一个从"舶来品"向本土化转型的过程。这一现象的实质是社会产生高级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大学通过调整自身定位,与地方谋求协同发展的过程。以南开大学为例,该校在创办之初仍因袭对西方大学完全移植的办学思路,但很快便在天津城市产业升级的新形势下显出不适;随后籍由调整学科及学制、改革教学方式和内容、减少教师授课时间、产学研合作等本土化措施,成功融入天津的城市发展轨道,实现了从引进西方学术的传习所到现代大学的转型。
其他文献
研究对高等教育具有直接管理权的州政府的高等教育治理机构及其组织设计对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美国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及其权力边界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通过重点对美国州行政
教育从未脱离过哲学的怀抱,因而哲学中对人的定义也深切地影响着教育。近代哲学在与神性的斗争中,捍卫了人的尊严,重新将其安放在中心位置。随着现代哲学的日益喧嚣,人的核心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大批归国留美学生集聚的东南大学,以美国大学办学模式为样板,逐渐建立起具有现代意义的学科发展规训体系。大学以学科为功能单位,确立教学、科研、服务为宗旨
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二十余年,还面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创业学院难以支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创业教育政策理念滞后三重危机。进一步提高高校创业教育成效,一要政府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