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风流的傀儡皇帝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ne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中古史上,与大名鼎鼎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相媲美的,是“四萧”——梁武帝萧衍、昭明太子萧统、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萧氏父子四人都博览群书,文采风流,既是皇族,也是名士。除了萧统在做太子时就早逝以外,其他三人都登基为帝,然而最后或被饿死,或被弑杀,皆以悲剧收场,让人不免无限感慨。萧梁王朝为南朝文化的顶峰,而萧氏父子的死亡则可谓是其由盛转衰的标志。这里单说梁简文帝萧纲。

一、名士风流三皇子


  萧纲字世缵,小字六通,是梁武帝第三子,昭明太子的胞弟,生于萧梁王朝建立的翌年,即天监二年(503)十月丁未。与萧衍小字“练儿”、萧统小字“维摩”一样,萧纲的小字“六通”也源于佛教,指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等六种神通之力。
  这样一个口含“金汤匙”的皇子,刚一出生就有大好前程等待着。天监五年(506)正月,刚虚岁四岁的萧纲就受封为晋安郡王,食邑八千户。八年(509),为云麾将军,领石头戍军事,配置佐吏。领石头戍军事乃拱卫京师的重要职务,齐、梁二代都是由宗室亲王担任。九年(510),以轻车将军为南兖州刺史。南兖州治所在广陵,是长江以北的桥头堡。十二年(513),人为宣惠将军、丹阳尹。丹阳尹是京畿长官。此后,萧纲又先后任荆州刺史、江州刺史、雍州刺史等职。由萧纲的这些任职即可看出梁武帝对萧纲是多么的器重。萧纲也不负父望,据说“自年十一,便能亲庶务”了。普通六年(525),萧纲上表北伐北魏,遣长史柳津、司马董当门、壮武将军杜怀宝、振远将军曹义宗等众军进讨,破南阳、新野等郡,拓地千余里。可以看出,萧纲的早期经历比较全面,既担任过京师长官,也曾在外为一方诸侯;既总理日常庶务,也曾取得军事胜利。他“历试藩政,所在有称”,一直得到武帝的信任和支持。
  与父皇和皇兄一样,萧纲也极具名士风流。六朝的名士首先要容止出众,如“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伟容色”、“龙章凤姿”,王戎“眼烂烂,如岩下电”。像潘安那样“至美”的,“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若是颜值不达标的话,那就比较不受待见了。张载想学潘安,但因为“至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投之,亦满车”。一个“至美”,一个“至丑”,受到的待遇差别有如天壤。萧纲显然是颜值爆表的美男子,史书说他“器宇宽弘”,“方颐丰下,须鬓如画,直发委地,双眉翠色。项毛左旋,连钱入背。手执玉如意,不相分辨。眄睐则目光烛人”。萧纲的脸型、头发、眉毛、肤色、眼神都十分美好,甚至脖子上的细绒毛也有特色,旋成圆形铜钱的样子。一句话,就是萧纲的容貌举止无一处不佳。
  其次,名士还要文才出众,写作文章时既要追求速度,也要保证质量。萧纲小时候就十分聪明,见识悟性都超过常人。他六岁就会写文章了。梁武帝不相信他这么早慧,亲自“面试”,他很快写好文章,而且“辞采甚美”。武帝十分高兴,称赞说:“此子,吾家之东阿。”曹操的第三子东阿王曹植,自幼颖慧过人,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其七步成诗更是文坛佳话。梁武帝也是文章高手,“吾家之东阿”的赞美中,不但充满了自得,更是满满的昵爱和期待。萧纲也好作诗,《梁书·简文帝本纪》记载:“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天监十一年(512),梁武帝改制西曲,制《江南上云乐》十四曲、《江南弄》七曲,萧纲有和作。
  萧纲之所以文采超群,既有家学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努力。兰陵萧氏为文化世家,萧衍称帝后,更是有国家藏书之便利,皇子们自小便有名师侍读。而且,萧衍的皇子们大多早慧,萧统“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萧绎“年五岁,高祖问‘汝读何书’,对曰‘能诵《曲礼》’,高祖曰‘汝试言之’,即诵上篇,左右莫不惊叹”。萧纲“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篇章辞赋,操笔立成”。在萧纲的幕府中,有大量的文学之士,除了侍读徐擒、记室张率外,还有庾肩吾、王规、刘孝仪、刘孝威等,均为当时文坛名家,形成一个文学集团,与以太子萧统为中心的文学集团相互辉映。

二、东宫诗文领风潮


  中大通二年(530),萧纲被征入朝,担任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都督南扬、徐二州诸军事。据说,萧纲尚未入京时,萧统梦见与萧纲对弈,以班剑授之。这是一个寓意着权力交替的梦。果然,第二年四月,皇太子萧统薨,五月,梁武帝下诏立萧纲为皇太子。不过,梁武帝的这一决定也招来了不小的异议,如名士袁昂就认为应该立昭明太子的嫡子萧欢为皇太孙,将来继承大统,这一主张“虽不见用”,却“擅声朝野”。梁武帝只好把萧统的几个儿子都封以大郡,安抚其心。
  像每一个太子一样,在英明神武的父皇面前,萧纲过得小心谨慎,并不快活。他在给徐擒的书信中表露过自己的心聲:“山涛有云,东宫养德而已。但今与古殊,时有监抚之务。竞不能黜邪进善,少助国章,献可替不,仰裨圣政,以此惭遑,无忘夕惕。”虽然有心“监抚”,为国出力,但武帝还是绝对的权力至尊,这一段时间萧纲的政治业绩几乎没有,只是“养德而已”,所以《梁书·简文帝本纪》对萧纲入主东宫之后十余年的太子生涯几乎只字不提。
  此花不开彼花开。萧纲也没闲着。他开文德省,置学士,庾信、徐陵、张长公、傅弘、鲍至等充其选,又召集诸儒参录《长春殿义记》,共一百卷,书成后命徐陵为序。
  更重要的是,萧纲以太子之尊,“引纳文学之士,赏接无倦,恒讨论篇籍,继以文章”,组织以东宫为核心的文学集团,创制了影响深远的“宫体诗”。《梁书·简文帝本纪》载:“雅好题诗……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日宫体。”宫体诗的作者包括萧纲、萧绎以及聚集于他们周围的大批文士,如徐陵、庾肩吾等。其主要内容是宫廷和贵族生活,喜欢细致描绘女子样貌、神态、服饰、摆设、生活用品等细节,注重辞藻、声律、对仗。比如萧纲《咏内人昼眠》:“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梦笑开娇靥,眠鬓压落花。簟纹生玉腕,香汗浸红纱。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全诗写昼眠的环境和女子的神态,诗风柔靡缓弱,被认为是宫体诗的典范。   萧纲现存的诗有两百余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宫体诗。“轻艳”是宫体诗的“标签”,王夫之就说:“简文诗非艳不作,顾有艳字而无艳情”。萧纲的有些诗,如《娈童》:“娈童娇丽质,践董复超瑕。羽帐晨香满,珠帘夕漏赊。翠被含驽色,雕床镂象牙。妙年同小史,姝貌比朝霞。袖裁连璧锦,笺织细橦花。揽祷轻红出,回头双眄斜。懒眼时含笑,玉手乍攀花。怀情非后钓,密爱似前车。足使燕姬妒,弥令郑女嗟。”因为极力描写娈童的美色,所以被批评为格调卑下的淫秽之作。但他也有不少清新的作品,《同庾肩吾四咏二首·莲舟买荷度》:“采莲前岸隈,舟子屡徘徊。荷披衣可识,风疏香不来。欲知船度处,当看荷叶开。”钟惺认为“采莲未有不道香者,此又不以香生艳”,将该诗评为“妙题”。全诗生动明快,境界开阔,在诸多的采莲诗中确实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萧纲等人引领的宫体诗,顺应了时代“新变”的要求,很快在梁朝流行起来,风靡文坛。其影响深远,陈朝后主文学集团、隋至唐初的诗人们都受到这一风潮的熏陶,而且注重对偶、声律,这一点对唐诗的发展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屈辱受罢帝业销


  太清二年(548),梁朝走到了王朝的转捩点,萧纲的人生也将大变样。此前一年的二月,侯景上表“请举函谷以东,瑕丘以西,豫、广、颍、荆、襄、兖、南兖、济、东豫、洛、阳、北荆、北扬等十三州内附”,梁武帝召群臣廷议,尚书仆射谢举等皆认为不可,但武帝贪利,最终许之。二年八月,侯景举兵造反,十月,萧正德助侯景渡过长江,攻至建康城下。十一月,攻陷东府城。太清三年(549)三月,建康宫城陷落,侯景控制了京师。四月,梁武帝病笃,五月丙辰崩于净居殿。辛巳,萧纲即帝位。
  当上了皇帝的萧纲,实际上是受侯景控制的傀儡。按照传统,新皇帝即位第二年要改元。萧纲最初选择的年号是“文明”,取《周易》“内文明而外柔顺”之意,以外制强臣。但又怕这一含义被侯景发觉了,所以改为“大宝”。侯景还强娶了萧纲的女儿溧阳公主。大宝元年(550)三月甲申,侯景请萧纲禊宴于乐游苑,帐饮三日。第二天早晨,萧纲还宫,景拜伏苦请,萧纲不听。出发以后,侯景立即与溧阳公主一起登上御床,南面并坐,群臣文武列坐侍宴,俨然当起了皇帝。四月辛卯,侯景又请萧纲幸西州。萧纲乘素辇,侍卫四百余人,而侯景带着的人则有数千,皆是浴铁翼卫。萧纲戴着白纱帽,穿白布裙襦,而侯景穿着紫纳褶,上加金带。席间演奏梁朝所常用的音乐,萧纲听了凄然流泪。侯景问:“陛下何不乐?”萧纲强颜欢笑说:“丞相言索超世闻此以为何声?”侯景答道:“臣且不知,岂独超世?”萧纲命侯景起舞,景立即应弦而歌。侯景又上礼,逼萧纲也为自己起舞。当皇帝当到这个份上,真是多少辛酸泪!
  侯景控制京城一带,但各地诸王的势力依然强大。大宝二年(551)三月,侯景大举西进,意图讨平萧绎等势力,却反被王僧辩、胡僧祐等打败,七月,侯景退回建康。当初,侯景攻下建康后,已有篡夺之意,但因为四方未平,所以尚未登基称帝。现在眼看大势已去,再不称帝便没有了机会,于是于八月戊午,派卫尉卿彭偏、厢公王僧贵率兵入殿,废萧纲为晋安王,囚禁于永福省,杀掉萧纲诸子,改立萧统的嫡孙萧栋为帝。侯景派人拟好禅位诏书,让萧纲抄写,当写到“先皇念神器之重,思社稷之固,越升非次,遂主震方”,萧纲呜咽不能自止。四个月后,侯景又废掉萧栋,自立为汉皇帝。
  萧纲被幽禁后,侯景命人撤去内外侍卫,使突骑围守,墙垣上都布上荊棘。虽然不自由,萧纲仍作了诗文数百篇,由于没有纸,只能写在墙壁和板鄣上。其中一篇说:“有梁正士兰陵萧世缵,立身行道,终始若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弗欺暗室,岂况三光?数至于此,命也如何!”认为自己沦落到此地步,乃是命数。
  被废后的萧纲,生命很快走到了尽头。一天,侯景的手下王修纂等人进酒给萧纲:“丞相以陛下幽忧既久,使臣上寿。”萧纲笑着说:“已禅帝位,何得言陛下?此寿酒将不尽此乎。”萧纲知道将被杀,乃痛快畅饮,谓曰:“不图为乐,一至于斯。”喝醉睡着后,王修纂以土囊放在萧纲腹上,自己坐在土囊上。一代帝王就这样被活活压死,时年四十九。
  萧纲死后,萧绎派遣王僧辩、陈霸先征讨侯景,平定侯景之乱,收复建康。萧绎即帝位,给皇兄萧纲上谥号“简文”,史称梁简文帝。此后,梁朝(西梁)又勉强维持了三十余年,但是萧梁王朝的璀璨光辉随着萧纲父子的死去,已经彻底地黯淡下去了。
其他文献
一  不能仅仅把疾病当作隐喻。但疾病往往恰能担当一个时代世风与人性的象征意义。例如肺结核作为“诗人的疾病”曾经风靡整个十九世纪:现实的例子有济慈,幻象的例子有拜伦。在中国无独有偶的,该是动辄就咳喘作一团的大观园中的女诗人林黛玉。爱哭本身就是肺不好的表现,或说肺不好才爱哭呢,二者互为表里。  明末清初的江西名医喻嘉言,在其名著《寓意草》中,专意写到《论士大夫喜服种子壮阳热药之误》这一晚明怪现状,慨然
曾以为青春是一首诗  我是詩人  将情感投注其中  可笔头只一味涂鸦  写不出她的灵魂     曾以为青春是一支乐曲  我是作曲家  将心语融入其中  可音符却散落一地  谱不出她的韵律     曾以为青春是一段舞  我是舞蹈者  将思绪贯穿其中  可踩乱了舞步  舞不出她的蛊惑     曾以为青春是一幅画  我是画师  将色彩倾尽其中  可调不出想要的颜色  绘不出她的轮廓     青春如同一场
存发现了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的规律后,光物理学家非常激动,他想用理论指导实践,要把科学转化为_生产力。  他兴冲冲地跑到河边,对正在叉鱼的渔夫说:“根据我刚刚发现的科学规律,你在叉鱼时应该考虑光线折射所造成的视觉误差,你所看到的水中的鱼的虚像在真鱼的前上方,所以你叉鱼时鱼叉应瞄向你看到的鱼的后方!”  渔夫羞愧地摇了摇头:“先生,我听不懂您的科学……”  光物理学家急得直搓手:“这
读书、行路历来是人们修学的两种方式。这个假期,你有没有想过,以行路的方式,去感受一下教材中这些地名的温度?    聒噪碧绿的夏天,我漫步中山陵,追寻孙中山先生的足迹。   首先来到的是半月形广场,举目望去,在钟山的一片绿色海洋中,白色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矗立山头,雄伟壮观;蓝色的琉璃瓦点缀其上,熠熠生辉。我沿着广场拾阶而上,迎面便是“博爱”牌坊。在孙先生的一生中,“博爱”精神一直引领着他为民族的独立
一  二十多年前的1995年前后,旧金山湾区华人圈首屈一指的广东话电视节目《晚间七点钟新闻》,每天插的广告中,有一则宣传本地小报《乐报》,画面上,一位清纯妹子指着本地景点金门大桥、渔人码头、九曲花街的照片,说一句“想知道,睇《乐报》”。这引起我的好奇:《乐报》是什么来头?  到那一年,我已在旧金山生活了十六年,不但每天读报,还在其中一家当过编译,传媒这一行不乏朋友,对纸媒的生态相当熟悉。发行全美各
宇航服缺席    上世纪70年代初。为赶超美国人设计的两座舱飞船,前苏联的设计师们紧急将原有的两座舱“联盟号”飞船改成了三座舱。由于座位太小,要“挤进”这个窄小的飞船,宇航员只好放弃占用很大空间的宇航服。虽然这种做法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但“联盟号”的主设计师米申却一再夸口说:“就算宇航员只穿内裤飞行也是一百个安全。”  1971年6月6日。多勃罗沃尔斯基、沃尔科夫和帕查耶夫乘坐“联盟11”飞船从拜
西方女作家写中国的不多,美国的赛珍珠算是比较著名的一位。而创作了《名门》等畅销书的谢福芸,堪称“英国的赛珍珠”。谢福芸曾创作了四部关于中国经历的长篇小说,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度畅销欧美。据考证,谢福芸这四部小说所描述的故事,除了人名虚构之外,都反映了非虚构的历史情节,纪实的成分很浓,从而使她的作品具有特殊的韵味。出生在宁波,童年在温州  谢福芸(1885—1959)是赴华传教士、著名汉学家苏慧廉
我喜欢站在工地前,饶有兴致地侧耳倾听工人们敲击钢筋的声音,想象那是一首交响乐。  我喜欢站在工地前,看那个在钢筋柱间上下移动的“房子”,我想象我坐在里面飞翔的潇洒。  我喜欢站在工地前,看一眼建筑物的宣传海报,再看一眼正在施工的高楼。闭上眼,我可以想象出它建成后的模样。  这一次,我终于有机会站在工地上,戴上红色安全帽,激动地走进这本不属于学生的施工区。“注意脚下哦,会有钉子。看着前方走,不要撞上
“中国版《辛德勒名单》”  为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一部由美国公司投资制作并以西方人视角讲述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南京》日前在北京正式首映。该片通过讲述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滞留当地的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美国女教师明妮·沃特林等十几位西方人在南京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近20万南京市民免遭日军暴行的故事,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人间惨状。  这部被美国人称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纪录片,
生命是一道流向远方的水,对于以往的遗憾我不愿叹息。我愿这小水流是鲜活而不腐的。它只知一径地向着前面流去,并不湍急,也不浩大。我知道它有停止的一天,但它只知流动。我不相信偉大或不朽,我只知道作为平等的人,他对历史的尽责。少年壮志,青春狂傲,于我都成了昨日。生而有涯,但愿生而无愧。我期望着推迟衰老的到来。对于令人羡慕的青春,我喜爱“20岁的教授”的称呼;对于同样令人羡慕的对传统和习惯势力的反叛,我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