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曾祺笔下的佛教思想呈现出一种变异的形态,他基本上是在世俗生活层面上接受佛教的慈悲观,而无视了佛教慈悲观蕴含的多元因素与终极目标,致使佛教广大精妙的慈悲观萎缩成了物质化的世俗慈善,佛教的超越精神被放逐,这也决定了汪曾祺笔下僧人的形象特点。由于缺乏对佛教的深入、全面的学习,汪曾祺的创作出现了常识性错误以及削弱、扭曲佛教终极价值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