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过渡期”时代的考验
随着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即将于2007年年底和2008年年底到期,我国纺织品贸易又将面临新的挑战与严峻的环境。
一年多来,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纺织品出口带来了稳定的贸易环境,确保了我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发展。今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企业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价格提高,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企业普遍反映,稳定、可预见的贸易环境增强了客户信心、促使订单回流,因此尽管今年以来历经汇率上浮、退税率下调等宏观政策调整,我纺织品出口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效益上仍取得了良性的发展。
从目前企业接单情况看,预计2007年上半年这种稳步发展态势仍将持续。与此同时,由于中欧协议即将于07年底到期,如果相关政策届时不能明朗,则2007年下半年我对欧贸易很可能会因企业等待观望,推迟出货等而受到相应影响。
虽然2006年以来我对欧美出口保持平稳,但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墨西哥等些欧美周边国家的出口增长却出现异常。由于欧美设限,大量中国货物输往其周边国家,而旦2007/08年协议终止后如果国家不采取主动管理措施,这部分贸易势必将浮出水面,再次造成我出口量增价减的混乱局面,从而为欧美利用特保反倾销措施等手段对我实施限制提供口实。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欧、中美协议的到期,反倾销等措施很可能成为下一个5年乃至10年我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严重威胁。
根据相关协议,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15年内,将被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倾销幅度可以不按照中国的价格计算,而是用“第三国替代价格”的做法,并且对同类产品不分出口实际价格的高低,都按统税率征收反倾销税。相比特保,“反倾销调查”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单纯的数量限制大得多。尤其是国有企业,由于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的制约,更将受到严重影响。欧美目前的动向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要引起政府和行业的高度重视。从目前的状况看,欧美企图在2007/2008年后利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等手段对我纺织品实施限制的意图明显一旦实施,我在欧美市场份额将遭到严重削弱。
从成就篇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入世五年,中国纺织行业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这并不是说行业发展一帆风顺,其未来同样面临诸多坎坷,新丝绸之路的辉煌复兴,还要不断地应对诸多磨难。
这是中国纺织未来的现实,我们必须毫无条件地面对。
截至目前,我纺织服装出口业遭遇到的国外反倾销调查从涉及的企业、金额、产品范围来说,影响面相对不大。且前几年企业的精力直集中在应对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方面,因此无论是在对国外反倾销规则的了解、还是在应对经验方面都比较缺乏,对反补贴方面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
对此,必须坚持的原则首先是“稳定高于切”,2005年初的混乱局面不能重演。政府和行业应未雨绸缪,尽快对2007/2008年后形势进行充分调研、讨论和论证,并立即着手就具体管理方案进行研究,提前拿出可行的管理办法,在协议期满后继续对敏感产品出口实施管理,保证协议期满后的平稳过渡,将两个协议带来的稳定局面保持下去。
在政府层面,国家应设立反倾销、反补贴应诉专门基金,鼓励和支持企业应诉,另一方面,商会应发挥其在组织反倾销应诉方面的专业经验和优势,对企业的应对工作提供指导和咨询,并加强反倾销反补贴相关知识和规则的普及和培训工作。
企业层面,最根本的是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研发设计、专业化国际化经营、创建自主品牌提高营销能力、履行社会环保责任等诸方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全行业可持续、有序地发展。
“周边力量”的竞争压力
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中国纺织产业链齐全,行业规模和生产能力突出,供应能力服务水准、反应速度配套规模和基础设施等综合竞争力在世界上位于前列。然而,应该看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周边国家的纺织业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中国的成本优势不断下滑。
根据一项关于“工人每小时工资”的调查,中国为0.57美元,印度为0.5美元,巴基斯坦为0.3g美元,斯里兰卡为0.37美元,印度尼西亚为0.34美元,孟加拉为0.23美元。由此可看出,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目前正在逐步退化用工成本呈刚性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政府也正在采取鼓励性措施,促进其纺织业竞争力的提高。其纺织业整体实力的迅速发展,为欧美大型进口商实施全球采购战略、快速转移订单提供了便利和可能。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实施以来,亚洲周边国家受益最大。可以预见,一旦中国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发生突变,这些国家将有能力迅速填补中国留下的市场空间。
真经应对磨难
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是杜钰洲会长所深切关注的。如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杜钰洲提出三项要求:出口增长方式要转变,提高科技進步水平和品牌贡献率。
出口增长重在提升竞争力。今年行业出口增长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速度,达到了24%,其中只有14%是量的增长,其余则是价格的增长比。目前,纺织行业对美国出口的产品价格增长了11.74%,对欧盟增长了11.32%。提高产品的价值,将是未来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重要方向,依靠不断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用科学发展观加快行业技术进步。协会将重点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力度,引导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感,提高环保意识,降低资源消耗,实行清洁生产。加大研发投入,把研发投入所占比例由现有的0.287%提高到1.2%。不断提高信息化、电子商务水平,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纺织整个产业链的创新水平,加快行业技术进步。
提高品牌贡献率要加速。加入WTO五年,中国的品牌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地进入了最活跃时期,企业对品牌的理解和重视更加明朗。要让品牌得到市场认同,要加大对品牌认识的普及和提高,品牌发展要走三步,首先要走出去,使品牌进入市场,然后走进去,进到大型商店、超市等领域,使消费者对品牌有深入了解,然后是走下去,确立品牌地位和品牌档次。通过这个过程,使消费者了解品牌文化和品质,提高市场占有率。品牌是一种产业价值观和生产方式,品牌在市场上定要得到50%的认同,才是品牌,因此,企业要看重自己的社会责任,生产任何一个产品都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不是单纯的赚钱,这是产业素质和产业文明的标志。
加入WTO五周年,中国纺织行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看到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能力和信心在未来的发展中使中国纺织行业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品牌国际知名度,行业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健康产业,服务全球消费者。对于行业的未来,杜钰洲充满自信。
随着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即将于2007年年底和2008年年底到期,我国纺织品贸易又将面临新的挑战与严峻的环境。
一年多来,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纺织品出口带来了稳定的贸易环境,确保了我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发展。今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企业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价格提高,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企业普遍反映,稳定、可预见的贸易环境增强了客户信心、促使订单回流,因此尽管今年以来历经汇率上浮、退税率下调等宏观政策调整,我纺织品出口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效益上仍取得了良性的发展。
从目前企业接单情况看,预计2007年上半年这种稳步发展态势仍将持续。与此同时,由于中欧协议即将于07年底到期,如果相关政策届时不能明朗,则2007年下半年我对欧贸易很可能会因企业等待观望,推迟出货等而受到相应影响。
虽然2006年以来我对欧美出口保持平稳,但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墨西哥等些欧美周边国家的出口增长却出现异常。由于欧美设限,大量中国货物输往其周边国家,而旦2007/08年协议终止后如果国家不采取主动管理措施,这部分贸易势必将浮出水面,再次造成我出口量增价减的混乱局面,从而为欧美利用特保反倾销措施等手段对我实施限制提供口实。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欧、中美协议的到期,反倾销等措施很可能成为下一个5年乃至10年我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严重威胁。
根据相关协议,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15年内,将被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倾销幅度可以不按照中国的价格计算,而是用“第三国替代价格”的做法,并且对同类产品不分出口实际价格的高低,都按统税率征收反倾销税。相比特保,“反倾销调查”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单纯的数量限制大得多。尤其是国有企业,由于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的制约,更将受到严重影响。欧美目前的动向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要引起政府和行业的高度重视。从目前的状况看,欧美企图在2007/2008年后利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等手段对我纺织品实施限制的意图明显一旦实施,我在欧美市场份额将遭到严重削弱。
从成就篇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入世五年,中国纺织行业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这并不是说行业发展一帆风顺,其未来同样面临诸多坎坷,新丝绸之路的辉煌复兴,还要不断地应对诸多磨难。
这是中国纺织未来的现实,我们必须毫无条件地面对。
截至目前,我纺织服装出口业遭遇到的国外反倾销调查从涉及的企业、金额、产品范围来说,影响面相对不大。且前几年企业的精力直集中在应对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方面,因此无论是在对国外反倾销规则的了解、还是在应对经验方面都比较缺乏,对反补贴方面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
对此,必须坚持的原则首先是“稳定高于切”,2005年初的混乱局面不能重演。政府和行业应未雨绸缪,尽快对2007/2008年后形势进行充分调研、讨论和论证,并立即着手就具体管理方案进行研究,提前拿出可行的管理办法,在协议期满后继续对敏感产品出口实施管理,保证协议期满后的平稳过渡,将两个协议带来的稳定局面保持下去。
在政府层面,国家应设立反倾销、反补贴应诉专门基金,鼓励和支持企业应诉,另一方面,商会应发挥其在组织反倾销应诉方面的专业经验和优势,对企业的应对工作提供指导和咨询,并加强反倾销反补贴相关知识和规则的普及和培训工作。
企业层面,最根本的是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研发设计、专业化国际化经营、创建自主品牌提高营销能力、履行社会环保责任等诸方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全行业可持续、有序地发展。
“周边力量”的竞争压力
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中国纺织产业链齐全,行业规模和生产能力突出,供应能力服务水准、反应速度配套规模和基础设施等综合竞争力在世界上位于前列。然而,应该看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周边国家的纺织业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中国的成本优势不断下滑。
根据一项关于“工人每小时工资”的调查,中国为0.57美元,印度为0.5美元,巴基斯坦为0.3g美元,斯里兰卡为0.37美元,印度尼西亚为0.34美元,孟加拉为0.23美元。由此可看出,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目前正在逐步退化用工成本呈刚性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政府也正在采取鼓励性措施,促进其纺织业竞争力的提高。其纺织业整体实力的迅速发展,为欧美大型进口商实施全球采购战略、快速转移订单提供了便利和可能。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实施以来,亚洲周边国家受益最大。可以预见,一旦中国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发生突变,这些国家将有能力迅速填补中国留下的市场空间。
真经应对磨难
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是杜钰洲会长所深切关注的。如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杜钰洲提出三项要求:出口增长方式要转变,提高科技進步水平和品牌贡献率。
出口增长重在提升竞争力。今年行业出口增长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速度,达到了24%,其中只有14%是量的增长,其余则是价格的增长比。目前,纺织行业对美国出口的产品价格增长了11.74%,对欧盟增长了11.32%。提高产品的价值,将是未来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重要方向,依靠不断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用科学发展观加快行业技术进步。协会将重点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力度,引导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感,提高环保意识,降低资源消耗,实行清洁生产。加大研发投入,把研发投入所占比例由现有的0.287%提高到1.2%。不断提高信息化、电子商务水平,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纺织整个产业链的创新水平,加快行业技术进步。
提高品牌贡献率要加速。加入WTO五年,中国的品牌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地进入了最活跃时期,企业对品牌的理解和重视更加明朗。要让品牌得到市场认同,要加大对品牌认识的普及和提高,品牌发展要走三步,首先要走出去,使品牌进入市场,然后走进去,进到大型商店、超市等领域,使消费者对品牌有深入了解,然后是走下去,确立品牌地位和品牌档次。通过这个过程,使消费者了解品牌文化和品质,提高市场占有率。品牌是一种产业价值观和生产方式,品牌在市场上定要得到50%的认同,才是品牌,因此,企业要看重自己的社会责任,生产任何一个产品都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不是单纯的赚钱,这是产业素质和产业文明的标志。
加入WTO五周年,中国纺织行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看到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能力和信心在未来的发展中使中国纺织行业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品牌国际知名度,行业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健康产业,服务全球消费者。对于行业的未来,杜钰洲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