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hunya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合并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接受足量二甲双胍治疗至少3个月且血糖不达标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给予西格列汀治疗12周,检测血糖及其他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患者体质量指数、腹围、血压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早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 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安全有效,且对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也有改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手术室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在普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167例进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观察组采用手术室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进行围术期的健康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宣教.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工作满意度、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后,术后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工作满意度、心理状态等方
补体调节蛋白是一组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于体内的活性蛋白质,它参与调解补体活化过程,包括补体调节蛋白CRl (CD35)、H因子、C4bp、S蛋白、膜辅助蛋白(MCP)、Crry、衰变加速因子(DAF),通过不同结合位点,影响了C3转化酶、C5转化酶及膜攻击复合物(MAC)的活性,IgAN是一种以免疫损伤机制为主的肾小球疾病,有证据显示补体参与其发生发展,而补体调节蛋白在IgA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4位,病死率居第2位.且在亚洲地区,结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对于如何预防结肠癌发生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Garland等在1980年提出维生素D对于预防和治疗癌症有一定作用.随后对于维生素D预防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多支持其可预防结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并可降低其死亡率,改善其预后[1].有研究指出,维持血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测定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医院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107例,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色谱法(PCT-Q)动态监测血清PCT浓度,同时分析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 ICU重毒有机磷中毒患者医院感染率为43.8%,感染组与对照组血清PCT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0.5 ng/ml预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属于结直肠癌的中晚期症状,有的患者可以急性完全性结肠梗阻为首先出现的症状[1].有关资料显示[2],对老年患者来说恶性肿瘤梗阻已成为肠梗阻第1位原因.根据临床表现、腹部体征及腹部X线平片、腹部CT,肠梗阻诊断多无困难.结直肠癌合并的肠梗阻具有以下特点[3]:①病变多为晚期;②呈闭袢性梗阻,病情发展快,肠内压力高,肠管常出现严重的炎症水肿;③多为高龄患者;
目的 探讨胃部术后再发中、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胃部术后再发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食管中段癌9例,食管上段癌5例,颈段2例.TNM分期:Ⅰ期3例,Ⅱa期9例,Ⅱb期2例,Ⅲ期2例.术式:病变食管切除以残胃代食管6例,倒置胃管代食管5例,结肠代食管3例,空肠造瘘术2例.结果 本研究中13例(81.2%)病变食管行根治性切除,恢复正常进食;2例空肠造瘘给予肠内营养;1例死
目的 提高临床对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认识.方法 对56例EBTB的误诊、漏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中误诊为肺部感染9例,慢性支气管炎18例,支气管哮喘10例,支气管扩张5例,肺癌6例,漏诊8例,后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结论 EBTB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应提高临床对EBTB的认识和警惕性,重视纤维支气管镜及痰液检查,以减少EBTB的误、漏诊。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I)表达的影响,探讨HMGB1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脓毒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采用传统的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于入ICU治疗前(to)及入ICU后1 d(t1)、3 d(t3)、5 d(ts)、7 d(t7)分别记
目的 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一DM家系确诊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包括患者基本资料、临床表现、肌电图及肌肉活检等.结果 5例DM患者均为慢性病程,以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伴有眼部、心脏、内分泌和神经等多系统损害,血清肌酶轻度增高或正常,肌电图具有特征性肌强直放电和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具有相对特异性的肌病特征.结论 DM是一种以肌强
目的 探讨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复发应用双头探针硅胶管置入手术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对6例(8眼)鼻腔泪囊吻合术复发者应用双头探针硅胶管置入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结果 术后随访0.5~1年,8眼中6眼治愈,1眼有效,1眼无效,治愈率为87.5%.结论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复发应用双头探针硅胶管置入手术,方法简便,治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