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在跳动的音符中绽放

来源 :流行歌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_fire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对生命的那种真诚和执著,影响着人的素质,使人升华情感、净化心灵。因此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很重要,教师自身音乐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学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新课标体系下要创建怎样的音乐课堂,唤醒学生的高尚情怀,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充满爱心、有较高音乐素质的人才呢?
  在音乐体验中唤醒学习兴趣
  课堂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各种体验,使学生敢说、敢想、敢唱、敢跳,真正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审美愉悦,唤起学习音乐的兴趣。
  例如学习《赶墟归来阿哩哩》一课时,笔者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彝族姑娘的服饰、舞蹈,感受彝族姑娘的热情、活泼、美丽及优美嘹亮的歌声,还教大家几个基本的舞蹈动作,课堂上学生一边歌唱一边舞蹈。这样在热闹、欢快的氛围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又培养了集体合作的人文主义精神。学习《送别》时,我引导学生从赏画、吟诗、诵词等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感受音乐与诗句结合后的完美贴切、珠联璧合,再用自己喜爱和擅长的艺术方式尽情表现、创作,融合到《送别》的意境之中,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为以后的幼教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欣赏鉴别中学会审美感悟
  《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我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动作、言语等各方面的参与,主动体验,提高对音乐的审美和感悟能力:
  1.用心聆听。倾听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上舒伯特的《摇篮曲》一课时,揭题之前笔者利用多媒体直接让学生置身于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湖面背景中,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一段音乐,整体感受旋律的风格和意境。当教室响起《摇篮曲》温柔甜美的旋律时,学生心中充满了一种温馨柔美的体验。同时引导思考:听这段旋律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这时,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尽情享受音乐对心灵的一种安抚。之后出示一些词语,如欢快、轻柔、活泼、跳跃、宁静、舒展、优美、亲切、舒缓、风趣、铿锵有力、抒情等,并让学生选择与旋律相对应的词语。结果同学们回忆总结出音乐的特点是优美抒情,轻柔宁静,速度舒展缓慢,节奏平稳均匀像是催眠曲……这样就自然引出课题——《摇篮曲》。
  2.主题模唱。主题音乐是乐曲的核心,欣赏时可让学生跟着哼唱主题音乐,感悟音乐形象。例如《赛马》一曲,它不仅旋律优美、简单上口,而且形象鲜明突出。学生在哼唱过程中,很容易感受到乐曲中浓郁的草原音乐风格及热烈欢腾的赛马场面,情绪一下子就高涨了起来。
  3.体态律动。让学生欢乐地动起来,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体验的主要手段。例如欣赏《赛马》时可让学生根据音乐的情感状态及其变化,通过身体动作来体验这一变化过程。这样课堂顿时就活跃起来:学生有的紧闭双眼,如痴如醉地模仿二胡演奏;有的模仿骏马奔驰;有的尽情表演蒙古人骑马的潇洒姿态;有的忘情地指挥……此时此刻,学生已在律动中体会了乐曲的意境,在愉悦身心陶冶性情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音乐之美。
  4.打击乐伴奏。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如选择或自制简易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与作曲家、乐队打成一片,这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学生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5.即兴编创。引导学生改变作品的节奏、速度,演奏乐器等方式参与音乐活动,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赛马》主题曲一旦放慢两倍演唱或演奏,那热烈欢腾的赛马场景一下子就变成了抒情、辽阔、悠远的意境。这使学生在惊诧于音乐表现之神奇的同时,也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情感也得到净化与升华。
  在想象聆听中激活生命潜能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形象记忆,是打开音乐之门的金钥匙。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使人充满了创造力,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暴风雨》,一开始便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弱奏的震音暗示远方的雷声,接着用突发性的乐队全奏强音,加上大提琴的五连音和低音提琴的一拍四音交替产生一种混杂的音响,继而音响越发紧张,到高潮时,迸发了从高音区开始,急泻直下的下行半音阶……这是多么令人目晕心悸的画面,没有过人的听觉想象力是无论如何也形成不了的。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在欣赏这一乐章时便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把每一个音符都听成了大自然的点滴,把每一串旋律都想象成了暴风雨来临时的排山倒海之势,他与音乐已融为一体,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可以说,专注地听、放肆地想、挖掘表象储备是发挥想象力的关键。
  在心灵净化中陶冶心智情操
  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音乐可以使聆听者感受到其情感内涵的丰满温暖,可以使欣赏者体验到滋润万物的生命力。
  听一段恬静优美的乐曲会使人产生置身田园风光的遐想,听一曲管弦轰响、节奏强劲的音乐会使人如临炮火连天的战场。例如,当我们听到莫扎特、勃拉姆斯等的《摇篮曲》时就会想到月光下摇篮边母亲的低吟浅唱,感受到母亲温暖的怀抱和无限的爱意,心中流露出人性最本质、最原始的那种美丽情怀,在这种动人心魄、令人震撼的力量中,学生的精神、人格得到净化和提升,在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听觉记忆和审美体验……有谁会不被如此美妙的旋律所陶醉呢?在这种音乐环境中,似乎所有的灵魂都得到净化,一切美好的回忆与向往纷纷涌向心头,使自己荡漾在幸福之中。
  总之,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造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时空。这样的课堂才会真正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的教学也就会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激发学生满腔的生活热情吧,让生命在跳动的音符中绚丽绽放!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