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多元化音乐教育观的具体表现和要求
1 音乐文化的多元化
加强和推广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传承和创新音乐文化。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胸怀、体现深厚人文精神和素质的综合人才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音乐教育一旦脱离孕育它生长的各种文化就会失去其生命力;一旦脱离世界文化就会故步自封从而停滞不前。现代中国的音乐教育只有强调音乐文化的多元性,才能体现这一重要特征。
2 音乐风格的多元化
一个时代的音乐风格或一种音乐现象的形成有着多种历史的因素。必然有其思想的多元性。音乐作品是作曲家思想的结晶,离不开作曲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民族特征、人文环境以及社会历史背景,也包含着无数前辈或同辈音乐家的思想基础,任何时期的音乐现象都是如此。如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标题音乐”借用文学、历史、哲学等形式拓宽音乐内涵的特点等,都有力地证明文化意识并不是某个人的创造,而是多种思想观点和其他因素形成的多元化的音乐风格。注重多元化能够更好地理解各音乐流派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3 音乐能力的多元化
长期以来音乐能力培养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方面,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在美国1994年颁布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音乐教学领域的内容包含了9个方面:(1)独立地和他人合作演唱一套各类曲目(2)独立地和他人合作用乐器演奏一套各类曲目(3)即兴创作旋律、变奏和伴奏(4)在具体的指导下作曲和改编(5)读写乐谱(6)音乐听赏、分析和描述(7)评价音乐和音乐表演(8)理解音乐和其他艺术和艺术之外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9)理解音乐与文化和历史的关系。这九点不仅包含我国以往基础音乐教育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及音乐基本技能,如歌唱、演奏、鉴赏、创作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将综合艺术、音乐文化、创作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也融入其中。新课程标准的多元化提倡学科综合,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能够对音乐基础知识进行交流,能够将知识和技能联系结合。并掌握对音乐的创作历史、文化进行融会贯通与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多元化音乐教育观的实施
1 加强多元化音乐教育的意识
音乐教育的多元化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也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发展的精神和主流。许多国家一致认为音乐教育必须融合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摆脱传统模式,面向全部音乐体验,理解世界各类音乐。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反映各民族的风尚习俗、性格气质、思维方式、审美心理、价值观念等,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所以,进入新的世纪,我国音乐教育的目标已经开始渐渐转向多元化音乐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平等地对待和欣赏多元文化,肯定它们的存在价值,使学生从音乐中也能够了解世界、融入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应该以文化为核心。以多元化激活音乐教育。
2 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
不同文化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共同点。应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理解。我们既要在全球视野下学会接受新的事物,学习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又要发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才得以成熟的艺术,它既是引导学生走向艺术殿堂的最好的音乐教育,也是展示我们民族特色文化的主要载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的艺术资源,有着灿烂的音乐文化,每个民族都有极具本民族风格的音乐,是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基础。如戏曲曲艺中各地方剧种风格的千姿百态;民间歌曲中西部放歌的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民族器乐中江南丝竹的清新悠扬……音乐教师要顺应新国际化音乐教育观念的要求,通过学校音乐教育使学生逐渐了解并喜爱民族传统音乐,在学习中不断积累民族知识,感受民族意识,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在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在国际交流中充分展现本民族传统音乐的魅力。
1 音乐文化的多元化
加强和推广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传承和创新音乐文化。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胸怀、体现深厚人文精神和素质的综合人才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音乐教育一旦脱离孕育它生长的各种文化就会失去其生命力;一旦脱离世界文化就会故步自封从而停滞不前。现代中国的音乐教育只有强调音乐文化的多元性,才能体现这一重要特征。
2 音乐风格的多元化
一个时代的音乐风格或一种音乐现象的形成有着多种历史的因素。必然有其思想的多元性。音乐作品是作曲家思想的结晶,离不开作曲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民族特征、人文环境以及社会历史背景,也包含着无数前辈或同辈音乐家的思想基础,任何时期的音乐现象都是如此。如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标题音乐”借用文学、历史、哲学等形式拓宽音乐内涵的特点等,都有力地证明文化意识并不是某个人的创造,而是多种思想观点和其他因素形成的多元化的音乐风格。注重多元化能够更好地理解各音乐流派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3 音乐能力的多元化
长期以来音乐能力培养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方面,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在美国1994年颁布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音乐教学领域的内容包含了9个方面:(1)独立地和他人合作演唱一套各类曲目(2)独立地和他人合作用乐器演奏一套各类曲目(3)即兴创作旋律、变奏和伴奏(4)在具体的指导下作曲和改编(5)读写乐谱(6)音乐听赏、分析和描述(7)评价音乐和音乐表演(8)理解音乐和其他艺术和艺术之外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9)理解音乐与文化和历史的关系。这九点不仅包含我国以往基础音乐教育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及音乐基本技能,如歌唱、演奏、鉴赏、创作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将综合艺术、音乐文化、创作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也融入其中。新课程标准的多元化提倡学科综合,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能够对音乐基础知识进行交流,能够将知识和技能联系结合。并掌握对音乐的创作历史、文化进行融会贯通与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多元化音乐教育观的实施
1 加强多元化音乐教育的意识
音乐教育的多元化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也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发展的精神和主流。许多国家一致认为音乐教育必须融合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摆脱传统模式,面向全部音乐体验,理解世界各类音乐。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反映各民族的风尚习俗、性格气质、思维方式、审美心理、价值观念等,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所以,进入新的世纪,我国音乐教育的目标已经开始渐渐转向多元化音乐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平等地对待和欣赏多元文化,肯定它们的存在价值,使学生从音乐中也能够了解世界、融入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应该以文化为核心。以多元化激活音乐教育。
2 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
不同文化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共同点。应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理解。我们既要在全球视野下学会接受新的事物,学习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又要发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才得以成熟的艺术,它既是引导学生走向艺术殿堂的最好的音乐教育,也是展示我们民族特色文化的主要载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的艺术资源,有着灿烂的音乐文化,每个民族都有极具本民族风格的音乐,是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基础。如戏曲曲艺中各地方剧种风格的千姿百态;民间歌曲中西部放歌的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民族器乐中江南丝竹的清新悠扬……音乐教师要顺应新国际化音乐教育观念的要求,通过学校音乐教育使学生逐渐了解并喜爱民族传统音乐,在学习中不断积累民族知识,感受民族意识,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在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在国际交流中充分展现本民族传统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