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lncRNA-C21orF96调控miRNA-875-5p和USF2基因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机制。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胃癌细胞中与lncRNA-C21orF96相关的miRNA的含量;胃癌细胞KATO-Ⅲ经pcDNA3.1质粒过表达lncRNA-C21orF96,SGC-7901细胞经siRNA干扰lncRNA-C21orF96表达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胃癌细胞中mi
【机 构】
: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胃肠外科,济南 25002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胃肠外科,济南 25002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胃肠外科,济南 25002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胃肠外科,济南 250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lncRNA-C21orF96调控miRNA-875-5p和USF2基因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机制。
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胃癌细胞中与lncRNA-C21orF96相关的miRNA的含量;胃癌细胞KATO-Ⅲ经pcDNA3.1质粒过表达lncRNA-C21orF96,SGC-7901细胞经siRNA干扰lncRNA-C21orF96表达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胃癌细胞中miR-875-5p和USF2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胃癌细胞MKN45过表达lncRNA-C21orF96后,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
结果在胃癌细胞中,lncRNA-C21orF96与miR-875-5p值呈显著的相反关系,两者之间相对定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GC-7901细胞:21.19 ±1.09比3.28 ±0.06,P<0.01;SNU-16细胞:24.76±2.09比8.16 ±0.07,P<0.01);转染lncRNA-C21orF96表达载体的KATO-Ⅲ细胞中miR-875-5p表达显著下降而USF2基因表达升高(P<0.01);转染lncRNA-C21orF96干扰载体的SGC-7901细胞中miR-875-5p表达显著升高而USF2基因表达降低(P<0.05); lncRNA-C21orF96过表达后,实验组穿过人工基底膜的平均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迁移实验:(216.19 ± 2.30)个比(89.19 ± 4.60)个,P<0.001;侵袭实验:(146.18 ±5.3)个比(59.18 ± 2.60)个,P<0.001]。
结论LncRNA-C21orF96的过表达能显著调控miR-875-5p表达同时促进USF2基因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镍钛合金自扩张VENA支架治疗髂股静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我院采用VENA支架治疗的58例症状性髂股静脉闭塞性疾病患者(61条患肢)的临床资料,通过术中造影结果、术后患者症状的缓解情况、术后患肢的腿围变化来评估下肢静脉的再通情况。随访包括症状的缓解程度、下肢静脉彩超以评估支架成形后血管的通畅程度。结果共植入63枚(左侧患肢43枚,右侧患肢20枚)VE
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已获得国内大部分外科医生认可,但围绕其实施和应用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和质疑,本文结合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探讨ERAS理念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的临床适用性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识的中线入路法在右半结肠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采取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识的中线入路法行肝曲结肠癌(T4b)右半结肠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识向上延伸作为肿瘤切除的内侧界。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49±2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
总结我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例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处理情况。8例患者中3例接受手术治疗,5例接受介入治疗。2例行假性动脉瘤修补,1例行自体大隐静脉间置术,5例行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随访2~36个月,1例因伤口感染而致间置血管内漏,最终行动脉结扎、截肢,1例发生近端内漏,二次介入治疗,1例发生非假性动脉瘤相关性死亡。7例患者血管通畅良好,无假性动脉瘤复发,无远端缺血等并
循环肿瘤DNA是来源于肿瘤组织细胞的血浆游离DNA,与肿瘤组织具有相同的基因组特征,因而在肿瘤诊疗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循环肿瘤DNA作为肿瘤标志物,有望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动态随访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腔内支架置入与斑块旋切治疗下肢动脉短段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符合泛大西洋协会指南(TASC)Ⅱ分型为A、B型股浅动脉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两组纳入研究,支架置入组50例(50条动脉)和斑块旋切组50例(50条动脉),Rutherford分级3~5级。通过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在技术成功率、治疗成功率、首次手术费用、通畅率、术后踝肱指数(ABI)、保肢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支架置入组与斑块旋切组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PTA)及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及中远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8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经同侧股动脉,15例经对侧股动脉入路治疗。4例单纯PTA治疗,8例PTA后置入支架,6例直接置入支架。共置入14枚支架,均为球扩式支架,其中2枚为药涂支架,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造影剂用量64 ml,治
对2个家系6例家族性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回顾性分析6例家族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取了个体化治疗方案,避免和减少了肿瘤药物的严重毒副作用对机体免疫力的损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能力。
回顾性分析年龄≥80岁的177例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表明,右半结肠癌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左半结肠癌组,肿瘤直径大于左半结肠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左半结肠癌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左半结肠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8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收治并手术治疗的8例白血病并发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剖腹阑尾切除术6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例。术后并发切口渗血3例,腹腔内感染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可见阑尾炎并白血病细胞浸润5例,仅发现部分腺体破坏、淋巴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浸润,未发现异型淋巴样细胞浸润3例。及时确诊与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