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课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其生理发育、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差异较大,如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运用不当,就会构成许多干扰因素,使教学产生不良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严格把握这些特点并按其所揭示的规律认真备课,确保体育教学的实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学;生理特点;心理特点
一、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
初小学生一般属于11—15岁这个年龄阶段,此阶段称为少年期或学龄中期。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一高峰阶段,是生理上蓬勃成长、急骤变化时期。这个时期男生以12—13岁为中心,女生以11—12岁为中心,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能力都得到迅速发展。此时期初中生的性成熟已经上升,并由此引起了形态、机能和心理上的改变过程。
1.身体形态方面
初中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肩宽、音音、骨盆都在迅速增长:人的下肢的生长规律是开始增长慢,后来增长快;进入青春期后,下肢的长势达到最快阶段,这就成为决定高矮的关键时期,由于骨筋的快速生长,肌肉被拉长,所以在13—14岁时,常常出现高个子长腿性的学生,由上下肢增长加快,增大了下肢在身高中的比例,这对扩展活动范围,增强活动力,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少年多喜欢跑跳和踢的运动。在ll—16岁时期内,脊柱的增长速度较慢,在14岁左右,脊柱之间还充满着软骨,容易因不正确的身体姿势,或身体长期的一侧处十紧张状态,或身体负重过人等造成弯曲变形。根据研究证明,人在11—15岁之间其正确的身体姿势容易受到破坏,初中学生由于身体突出长高,显得长手长脚,机能的发育,肌肉的增长,往往超过运动调节机能的发展;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不能立即适应身体迅速的生长,所以致使机体内部或肌体与环境之间暂时失去丁平衡,给人以动作小灵活、不协调或笨拙的感觉。
2.身体机能方面
初小学生的肌肉力量、肺活量、血压、脉搏、血红蛋自、神经系统等均有较大的发展变化。但由于血管的增长速度跟不上心肺机能提高的需要,所以往往发生机能性障碍,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头痛、容易疲劳等。初中学生的肌肉生长速度落后于骨骼,还处纵向生长时期、肌肉横断面积小,肌纤维较细,肌肉收缩的有效成分少,因此加肌肉收缩力也不如成年,肌肉的申展性和弹性刚也比成年人差,肌肉工作耐久力差,易疲劳,但恢复比成人快。
3.性征方面
性成熟的开始,是少年期生理变化的突出特征,性的成熟引起了身体外部一些生理变化,出现了第二性征。如男孩喉头突起,声音变粗。开始长胡须等;女孩子乳腺发育,乳房隆起,骨盆增大等。生理上的变化,影响着心里上的变化,突出的表现是“成熟感”的产生和性意识的觉醒。
二、初中学生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点
1.间接动机日益发展
在正确教育的引导下,初中生逐渐认识到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但少年的学习动机还不能够稳定,易于动摇,因而在学习与锻炼中常出现起伏现象。
2.兴趣广泛,不断分化
初中生由于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仅关心课内的学习和锻炼,而且还关心课外活动和班级、校际间的各种比赛;许多少午还十分关心国际、国内重人比赛情况,常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而感到振奋和鼓舞;有的学生对某项体育活动只有强烈的兴趣,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这说明少年对体育的兴趣不仅具有广泛性,而而且有一定的深刻性。初中学生的兴趣不断分化,比小学生更具有选择性,他们对上体育课相对不同运动项目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兴趣和选择态度,受性别、个性、原有体育基础、学校体育活动的传统,教师的专长与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能表现机智、灵活、敏捷的运动项目,如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女生则爱好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能表现灵活、机敏和柔韧的运动项目,如艺术体操、球类、跳绳、某些田径项目等。绝大多数少年都喜欢集体活动项目,他们之间已经建立起基于兴趣爱好和友谊,常要求按兴趣爱好和“合得拢”进行活动;多数少年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学校体育活功的传统村少年具有权大的吸引力;而体育数师的专长、教学水平和教学风度等,则直接影响少年对体育课的兴趣相对不同项目的选择态度。
3.感加、记忆过程的智化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感知、记忆过程的智力化,是少年活动的鲜明特点之一,是指少年在观察教师示范。听教师讲解和记忆动作顺序、特点与要领时、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只是简单地“看”、“听”、“、记”。而是主动地、认真地进行思考;不仅知道应怎样完成动作。而且知道为什么必须这样完成动作,即把感知和记忆过程提高到思维水平,这就要求少年能独立地、批判地支配自己的思维活动,使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有更高的发展,这是他们能顺利掌握动作概念、形成和灵活运用战术思维的基础。
4.情感丰富、强烈而鲜明,意志有明显发展
初中学生的情感丰富,易于冲动,情感的表现强烈而鲜明。在体育活动竞赛中尤为突出,他们可以因为比赛顺利而感到兴奋、满意,为集体和个人取得好成绩而狂喜和信心十足;也可以为比赛的挫折和失败而急躁、烦恼或泄气、绝望;还可以因裁判的不公正而争吵、动怒等。正由于在体育锻炼和比赛中,少年的情感表现得非常强烈和鲜明,所以也为体育教师提供了更多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机会。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初中生的情感逐渐趋向稳定、深刻,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肤浅、易于动摇。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性的增强,加之意识到自己力量的可能性,初中生的意志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具有小大人的特点,井非常敬佩和喜欢模仿意志坚强的人物。他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有时表现得十分惊人;他们敢于做较难而惊险的动作,尤其在有观众时更是如此;他们勇于承担较大的运动量,但常常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对此,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限制,并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和帮助,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5.成熟感与幼稚性共存
初中学生由于生理发展和性的成熟及与成人关系的改变,使他们感到自己已经成熟,不再是孩子了。“成熟感”是少年个性结构中新的中心因素。它表明少年在社会关系方面新的立场,决定少年的巨大社会积极性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新意图,体验和激情等,与“成熟感”紧密相联系的心理特点是少年的自尊心,初中生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个性尊严、独立和平等;要求信任和友谊,要求和成人建立新型的同志式的关系。如果教师还把他们当成小孩十而处处加以监护、不尊重他们的兴趣和意见.他们就会报怨甚至反抗、在体育教学与活动中,他们不再无条件地信任和服从教师,而是要求独立活动,甚至另搞—套,但往往又不能自我监督,遇到困难易灰心丧气。他们既像大人,又像小孩子,有时显得很懂事,有时显得很椎气。为了表明白他的坚强勇敢,男孩子好逞能和冒险;有时把不加思考当作果断:把蛮干胡闹作勇敢;把执拗当作坚定等,少年心理的幼椎性表明,他们虽然力图摆脱成人的监督,但客观还是不能缺少数师的指导和关心的。教师能以同志、朋友的方式,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个把少年作为自已的助手,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又能机智地指导和帮助他们、维护其自尊,少年就会把教师看作他们的朋友和榜样,从而顺利地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通力合作的新型关系。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学;生理特点;心理特点
一、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
初小学生一般属于11—15岁这个年龄阶段,此阶段称为少年期或学龄中期。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一高峰阶段,是生理上蓬勃成长、急骤变化时期。这个时期男生以12—13岁为中心,女生以11—12岁为中心,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能力都得到迅速发展。此时期初中生的性成熟已经上升,并由此引起了形态、机能和心理上的改变过程。
1.身体形态方面
初中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肩宽、音音、骨盆都在迅速增长:人的下肢的生长规律是开始增长慢,后来增长快;进入青春期后,下肢的长势达到最快阶段,这就成为决定高矮的关键时期,由于骨筋的快速生长,肌肉被拉长,所以在13—14岁时,常常出现高个子长腿性的学生,由上下肢增长加快,增大了下肢在身高中的比例,这对扩展活动范围,增强活动力,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少年多喜欢跑跳和踢的运动。在ll—16岁时期内,脊柱的增长速度较慢,在14岁左右,脊柱之间还充满着软骨,容易因不正确的身体姿势,或身体长期的一侧处十紧张状态,或身体负重过人等造成弯曲变形。根据研究证明,人在11—15岁之间其正确的身体姿势容易受到破坏,初中学生由于身体突出长高,显得长手长脚,机能的发育,肌肉的增长,往往超过运动调节机能的发展;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不能立即适应身体迅速的生长,所以致使机体内部或肌体与环境之间暂时失去丁平衡,给人以动作小灵活、不协调或笨拙的感觉。
2.身体机能方面
初小学生的肌肉力量、肺活量、血压、脉搏、血红蛋自、神经系统等均有较大的发展变化。但由于血管的增长速度跟不上心肺机能提高的需要,所以往往发生机能性障碍,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头痛、容易疲劳等。初中学生的肌肉生长速度落后于骨骼,还处纵向生长时期、肌肉横断面积小,肌纤维较细,肌肉收缩的有效成分少,因此加肌肉收缩力也不如成年,肌肉的申展性和弹性刚也比成年人差,肌肉工作耐久力差,易疲劳,但恢复比成人快。
3.性征方面
性成熟的开始,是少年期生理变化的突出特征,性的成熟引起了身体外部一些生理变化,出现了第二性征。如男孩喉头突起,声音变粗。开始长胡须等;女孩子乳腺发育,乳房隆起,骨盆增大等。生理上的变化,影响着心里上的变化,突出的表现是“成熟感”的产生和性意识的觉醒。
二、初中学生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点
1.间接动机日益发展
在正确教育的引导下,初中生逐渐认识到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但少年的学习动机还不能够稳定,易于动摇,因而在学习与锻炼中常出现起伏现象。
2.兴趣广泛,不断分化
初中生由于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仅关心课内的学习和锻炼,而且还关心课外活动和班级、校际间的各种比赛;许多少午还十分关心国际、国内重人比赛情况,常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而感到振奋和鼓舞;有的学生对某项体育活动只有强烈的兴趣,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这说明少年对体育的兴趣不仅具有广泛性,而而且有一定的深刻性。初中学生的兴趣不断分化,比小学生更具有选择性,他们对上体育课相对不同运动项目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兴趣和选择态度,受性别、个性、原有体育基础、学校体育活动的传统,教师的专长与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能表现机智、灵活、敏捷的运动项目,如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女生则爱好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能表现灵活、机敏和柔韧的运动项目,如艺术体操、球类、跳绳、某些田径项目等。绝大多数少年都喜欢集体活动项目,他们之间已经建立起基于兴趣爱好和友谊,常要求按兴趣爱好和“合得拢”进行活动;多数少年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学校体育活功的传统村少年具有权大的吸引力;而体育数师的专长、教学水平和教学风度等,则直接影响少年对体育课的兴趣相对不同项目的选择态度。
3.感加、记忆过程的智化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感知、记忆过程的智力化,是少年活动的鲜明特点之一,是指少年在观察教师示范。听教师讲解和记忆动作顺序、特点与要领时、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只是简单地“看”、“听”、“、记”。而是主动地、认真地进行思考;不仅知道应怎样完成动作。而且知道为什么必须这样完成动作,即把感知和记忆过程提高到思维水平,这就要求少年能独立地、批判地支配自己的思维活动,使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有更高的发展,这是他们能顺利掌握动作概念、形成和灵活运用战术思维的基础。
4.情感丰富、强烈而鲜明,意志有明显发展
初中学生的情感丰富,易于冲动,情感的表现强烈而鲜明。在体育活动竞赛中尤为突出,他们可以因为比赛顺利而感到兴奋、满意,为集体和个人取得好成绩而狂喜和信心十足;也可以为比赛的挫折和失败而急躁、烦恼或泄气、绝望;还可以因裁判的不公正而争吵、动怒等。正由于在体育锻炼和比赛中,少年的情感表现得非常强烈和鲜明,所以也为体育教师提供了更多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机会。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初中生的情感逐渐趋向稳定、深刻,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肤浅、易于动摇。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性的增强,加之意识到自己力量的可能性,初中生的意志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具有小大人的特点,井非常敬佩和喜欢模仿意志坚强的人物。他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有时表现得十分惊人;他们敢于做较难而惊险的动作,尤其在有观众时更是如此;他们勇于承担较大的运动量,但常常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对此,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限制,并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和帮助,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5.成熟感与幼稚性共存
初中学生由于生理发展和性的成熟及与成人关系的改变,使他们感到自己已经成熟,不再是孩子了。“成熟感”是少年个性结构中新的中心因素。它表明少年在社会关系方面新的立场,决定少年的巨大社会积极性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新意图,体验和激情等,与“成熟感”紧密相联系的心理特点是少年的自尊心,初中生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个性尊严、独立和平等;要求信任和友谊,要求和成人建立新型的同志式的关系。如果教师还把他们当成小孩十而处处加以监护、不尊重他们的兴趣和意见.他们就会报怨甚至反抗、在体育教学与活动中,他们不再无条件地信任和服从教师,而是要求独立活动,甚至另搞—套,但往往又不能自我监督,遇到困难易灰心丧气。他们既像大人,又像小孩子,有时显得很懂事,有时显得很椎气。为了表明白他的坚强勇敢,男孩子好逞能和冒险;有时把不加思考当作果断:把蛮干胡闹作勇敢;把执拗当作坚定等,少年心理的幼椎性表明,他们虽然力图摆脱成人的监督,但客观还是不能缺少数师的指导和关心的。教师能以同志、朋友的方式,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个把少年作为自已的助手,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又能机智地指导和帮助他们、维护其自尊,少年就会把教师看作他们的朋友和榜样,从而顺利地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通力合作的新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