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科书的教学风险分析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d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数字教科书的推广使用,其负担的风险也显著加强.这些风险的增加使得对数字教科书的教学风险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数字教科书的富媒性、定制性、开放性、互动性、自主性的特点都对数字化课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现实教学中对数字教科书的过度依赖也会冲击课堂,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基于对数字教科书教学风险的分析,综合考虑数字教科书的社会价值诉求,结合数字教科书教学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认为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风险防范对策,以此减少数字教科书对教学带来的可能的伤害,为学生身心发展保驾护航.
其他文献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的精准建构与实施是一项长期艰巨且复杂的工作,目前在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构建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需要坚持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等基本原则.构建基于PDCA模式的“一个中心、二个基点、三个维度、四个要素、五育一体”的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路径,可以有效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共同助力我国现阶段研究生立德树人教育.
纵观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历程,对叙事及意指内容的纵深延展明显弱于对形式和技术的开掘,有碍其长足发展.21世纪以来,中国动画电影自觉回归艺术本体谋求发展,体现出叙事戏剧性增强、角色塑造人性化的美学变化.在振兴之路上,中国动画电影既要以叙事为核心,借鉴国外成熟的叙事理论模型设计情节与人物关系,以加强戏剧性表现,有效激发共情,又要深耕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特别是中国美学思想与精神,将其运化在动画电影的主题、造型、表演等各创作环节,以提升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
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化思考形成了环境伦理,环境伦理对环境法治产生了深远影响,给环境法治赋予了鲜明的伦理因素和伦理导向.环境伦理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善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人与自然均是目的而非手段.环境法治以环境正义、环境权利、代际公平、生物平等、生态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原则,宣示人类的道德关怀应该也必然惠及自然万物,人类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现代环境伦理将人类的道德关怀从人与人的关系领域扩充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这种广阔的道德情怀既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伦理传统,又体现了
艺术批评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曾经承担过艺术创作的指导者、作品意义的阐释者、受众的引导者、艺术批评者的自我表现等诸多角色.在当代文化语境中,艺术批评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意义,是社会文化治理的有效手段,也是艺术创作高峰的测量者和推动者,能够提升艺术受众的审美能力,满足艺术批评者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专业艺术批评的发展要以艺术批评学科的建设和完善为根基,并避免学术化和碎片化倾向.
债权人委托第三方进行债务催收已经成为中国借贷交易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债务催收监管的法律依据仍然是一般性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法律规范,以及银保监会等发布的零散、单薄的监管规则.监管主体和监管依据不明、对催收机构缺少市场准入监管、对催收行为缺乏监管标准等,是当前第三方债务催收监管与立法完善亟需解决的难题.第三方债务催收监管应以公平催收为基本理念并加强专门性立法,在保护债务人人身及财产利益免受不法侵害的同时,兼顾债权人利益及催收机构的正当权益.应以银保监会及各地方金融监管局为监管主体并明确各方职责,强化
虽然在何谓、何为抗战文学上沈从文与左翼作家多有辩论,但他于1938年创作的系列散文《湘西》,却是不折不扣的抗战文学.在战事逐渐西移、湘西即将成为火热战区之际,如何认识湘西,使其担负即将到来的历史使命,成为摆在国人与湘西子民面前的迫切问题.由此,《湘西》叙述出一个物产丰富且与外界发生密切联系的枢纽区域,袪除它的蛮荒神秘原始性,还原其历史和文化上既是苗区又属于中国的真实处境,寄望其对抗战有所贡献.纪实和史笔是创作《湘西》的主要手段,但沈从文利用中国绘画的“画意”来调和作品的“文意”,为其美学上的精妙追求“增色
小说《三三》中的“城里人下乡”叙事与小说叙事空间的建构相关联.空间并置与空间叠加是小说《三三》中叙事空间打开的两种方式和表征.重复叙事与乡下人视角是叙事空间控制的两个重要技巧,其中乡下人视角隐含了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乡土文明的自信这一叙事意识形态.
柳敏荣著,津川泉译的《韩国戏剧运动史》,是一部讲述20世纪初韩国近现代戏剧从起源到现在超过百年历史的通史.原著于2001年出版,为了配合日文版的发行,作者进行了补遗.本书的内容由“第一部开化期和传统表演艺术”“第二部日本新派剧的流入及其本土化”“第三部民族自觉和民众戏剧”“第四部黑暗和混沌的戏剧”“第五部战争和戏剧基础的崩塌”“第六部戏剧再建之重重险路”“第七部产业社会和戏剧多样化”“结尾”“《韩国戏剧运动史》补遗”构成,并且附有译者笔记——日本人眼中的朝鲜殖民地的戏剧界、译者后记、参考文献、《韩国戏剧运
正是由于塞勒斯“迁就”谭盾的《牡丹亭》歌剧咏叹调的隐形结构,并成为演绎的主体,而原本以华文漪的表演为核心的昆曲反而变为陪衬,只是一个“谭盾版歌剧的序幕”,所以带来塞勒斯曾自诩“致力于复兴中国传统戏曲”的“先锋版”《牡丹亭》的一系列对中国传统戏曲审美精神的背离.这种对传统的非传统性偏离,也导致华文漪表演的非表演性的困惑和让塞勒斯陷入了对昆曲艺术几重偏离的困境:一是强化了柳梦梅的性格特征及剧作的政治意味;二是以西方戏剧人物性格个性化的追求偏离了中国戏曲人物形象的类型化特征;三是让杜丽娘的隐秘情欲赤裸裸的重屏呈
《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列举了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鼓励父母参加家庭教育指导,规定了相关单位在必要时可介入家庭教育活动,对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父母可采取批评教育等干预手段,对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以及父母的自主选择构成限制.就形式审查而言,上述规定符合法律保留原则;就实质审查而言,相关措施旨在实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具有目的正当性.但此规定并非是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和父母自主选择权限制最小的手段,不符合比例原则的要求.需要从充分尊重家庭自主性、强化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