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中药材疗效的一些因素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ao_minl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药临床应用,其疗效的发挥有诸多因素决定,主要有辨证因素、患者因素和药材因素三个方面,在药材因素中又涉及到药材的种植产地、采收、加工炮制、贮存运输、市场销售、配伍及煎煮方法等,只有综合考虑才能提高临床疗效,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
  【关键词】中药疗效;影响因素
  中药的功效是经过理论实践后的中医药作用,是总结中药治疗、预防、养生等作用,经过系统化的中医药理论,中医药在药物医疗作用领域内占有重要作用。中药在临床治疗中能否有效发挥疗效,除了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辨证是否准确等因素相关外,中药药材本身也会影响中药的疗效,是临床用药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1种植不规范影响药材疗效
  古人有“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的说法,因为药材的性质会因为其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出现偏差。我国疆土辽阔,自然环境千差万别,各地域的气候、光照、气温、土壤、水份也不同,即使是统一药材因为生长的地域不同其药性也会不同,例如大黄,若生长在青海甘肃地区对离体肠管具有兴奋的作用,如生长在黑龙江双城则对离体肠管具有抑制的作用。
  目前,我国中药材的主要种植方式是以个体农户分散种植为主,种植管理缺乏科学性、规划性,在种植过程中因为土壤成分的差别、气候环境、光照条件、空气温、湿度的不同,肥料农药的使用情况,都会对药材的质量和性质产生影响。
  2采收时节不规范影响药材疗效
  《千金要方》指出:“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依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采收时节不规范影响药材的疗效。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药用部位各种成分的积累会因其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而有所不同,因此,合理把握采收时节对于药材的药性强弱、药材相关毒性等疗效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动植物药材的采集具有特殊性,需要针对不同的药材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药材的采收时节也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古代,人们对药材的采集时节进行了总结记录,如一般阴历二、八月是采收根和根茎类药材的最佳时节;现代中医理论已经对药材的采收时节进行了系统总结,如7月一般是丹参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月份;4-5年的人参总皂甙的含量最高等。为保证药材的疗效,在实际的药材采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科学的采收时节采收药材。
  3加工炮制不规范影响药材疗效因素
  明代陈嘉谟指出:“凡药贵在适中,不及时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概括性的点明了中药材的疗效高低与其手工配制环节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大多数中药材的多数成分源于大自然中某些植物或矿物质,采集后,只有少部分能够直接选取用之,其余的均需要一定的加工程序(帅选、切割、打磨及炒制等)才可以被应用到药材中。例如大黄、牛膝之类的药物应进行水分润湿及切成片状之后方可使用,倘若润湿度不合理,起效成分就会很快消失,药物原本价值将大大降低。而在中药的炒制环节中,细致、周全是非常必要的,不单单需要观察表面的改变,对火头大小也许及时调整,比如说:炒碳用猛火、外黑里褐,炒焦用中火、外褐里黄,炒黄用文火、表面微黄,坚持以上原则方可达到最佳药效,实现病根的彻底根除。加工期间,全面考虑辅料的挑选和搭配,大部分情况下,辅料取决于临床的需求,关键针对药性及药力进行合理的配置,最终符合患者的病情状况、身体恢复情况。然而,手工加工环节中亦要依据“成品性状”对切片的薄厚、制丝的粗细程度做到严格把关等。
  4贮藏运输不当影响药材疗效
  在中药材加工完毕后,下一步就是药材的运输,贮藏运输不当会影响药材疗效,如运输中包装破损会造成药材污染,药材贮藏不当会造成药材虫蛀、受潮霉变、变色、异味等,使药材的有效成分流失变质,药材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加大储藏管理的力度,对药材运输过程进行严格监管,保证药材储藏的质量。
  5市场销售环节不规范影响药材疗效
  中药材从生产进入临床使用过程中,药材市场销售是关键的环节之一。当前中药材市场销售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部分不法商贩为了谋取暴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销售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药材的质量和疗效。作为医院的药剂工作者,要做好进药质量关,坚持合法渠道进药,做好相关环节的工作,杜绝伪劣中成药品进入到医疗体系,保障中药材用药安全,使其疗效充分发挥作用。
  6临床配伍影响疗效
  合理的配伍应用可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从中药的配伍七情来看,增强或提高疗效的配伍关系主要有相须、相使,如石膏与知母配伍可提高清热泻火的功效、大黄与芒硝配伍增强泻下作用、麻黄与桂枝配伍增强发汗作用等。而降低临床疗效的配伍主要体现在相恶的配伍关系中,药性相反,而作用部位相同的药物合用,如黄连与吴茱萸、干姜与黄芩等;作用趋向相反的药物配伍使用,如泻下药与涩肠止泻药、止汗药与发汗药等;扶正药与祛邪药可能相恶,有的祛邪药在祛邪的同时,可能损伤正气,从而可能降低扶正药的作用,如人参与莱菔子等。
  7煎煮方法不同也影响药材疗效
  大多发散药和芳香药的煎煮,要求用武火迅速煮沸数分钟后改用文火略煮即可,若久煎则致香气挥散,功效大减;而补益滋腻药物则要求煎煮较久,为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否则药力不完全,达不到补益作用;而贝壳、甲壳、化石及矿物药入汤剂则要先煎久煮,否则药中成分不能充分溶出,功效也大打折扣。生大黄入汤剂,后下或用开水泡服,泻下力宏,而久煎泻下之力大减。附子、乌头的煎煮应先煎30-60分钟,否則不但起不到药物应有的功效反而有中毒之虞。
  综上所述,本文对影响中药材临床疗效的一些因素进行简要的论述,具体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还需要我们根据中药材从生产到进入临床的相关环节以及它自身的质量要求、外部环境来综合性的探讨。由于中药材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管理工程,因此,我们只有管理、控制好与其相关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切实做好其质量保障工作。临床应用中药时,必须综合考虑,才能使疗效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瑞环,张梅,刘桂凤.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原因探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9(1):87.
  [2]王海军,贾忠.中药材在流通领域的质量控制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0,(25):139-140.
  [3]刘士勇,孙佩芳.中药材市场质量状况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4):135-137.
  [4]聂忠苹.浅谈影响中药汤剂疗效的因素[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2):11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从新课改对基础教育意义的论述,提高社会各界对新课改的认识;方法:从评价制度和校长、老师、学生、家长角色的转变方面,论述新课改对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结果与讨论:新课改推进基础教育向前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基础教育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115-02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推广以来,为基础教育
【摘 要】本文对电工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论述了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电工学是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特点是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该课程综合了电路理论、电机学、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几方面的理论知识,课程内容较多,但学时却相对较少,授课对
【摘 要】技能训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专业技能训练是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特色。由于受到传统学科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技工学校在教学实际中不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等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能有效地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我校将PLC仿真软件引入教学中,采取一体化教学方式,针对中技生对理论教学感到枯燥乏味,但热衷于实
[摘要] 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通过访谈等方式编制初始问卷,运用克朗巴哈信度系数法对问卷进行修订,使修订后的问卷信度增强,为测量毕业设计过程各影响因素提供可靠工具。  [关键词] 毕业设计;克朗巴哈信度系数;李克特量表法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designs, a draft questionn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