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未来——MDT模式下的黑色素瘤精准化管理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an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是恶性肿瘤诊疗的发展方向,也是实践精准医学的最好模式。但是,随着医学向数据密集型科学发展,现有的MDT模式已无法处理指数级增长的医学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海量数据处理上具有优势,有望成为助力MDT发展的重要创新性力量。作者结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黑色素瘤MDT精准化管理的实践,分析MDT面临的问题,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医学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剖析临床应用人工智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现有的MDT无法完全适应我国的医学实践,而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与MDT的本质高度契合,有望改变MDT的现状,弥补MDT执行过程中暴露的缺点。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作者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医学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和迭代,应以开放的态度面对陌生的新兴事物,更应该以发展的态度面对熟悉的既有事物,希望文章能够为全行业乃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提供启发和借鉴。

其他文献
婴幼儿血管瘤(IH)是于婴儿出生不久后产生的良性肿瘤,发生在颜面部的血管瘤若未在早期接受妥善治疗,可影响患者的社交、就业及心理健康,给家庭带来负担,因此,IH的早期诊治和预防很重要。该综述主要归纳近十几年来临床研究中与IH相关的产前风险因素,其中较显著因素为流产史、人工受孕、绒毛膜取样、孕早期阴道流血、胎盘异常、孕期服用黄体酮、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吸烟、饮酒,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
目的 研究儿童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及肺炎链球菌(SP)感染的血清分型特点.方法 选取山东省日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吉林省白城市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1050例(1050份痰标本),
皮肤损伤后的异常愈合会导致病理性瘢痕的产生。病理性瘢痕的出现不仅影响美观,严重时还会造成心理和生理功能障碍。病理性瘢痕的机制研究对于瘢痕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动物瘢痕模型是目前研究病理性瘢痕的重要模型手段之一。理想的瘢痕动物模型应该在组织学、细胞学等层面尽可能接近于人类的病理性瘢痕。本文分别从传统瘢痕动物中的啮齿类动物模型、兔耳模型和猪模型,以及新技术瘢痕动物模型,并结合近来在瘢痕领域应用较
目的探讨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微囊性、伸长及碎片状(MELF)浸润模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2017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为子宫体原发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的51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复阅病理切片评估是否伴MELF浸润模式,分析MELF浸润模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是当今“癌中之王”。外科治愈性切除是胰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先决条件。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兴起,外科已经进入微创时代;胰腺癌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也有长足进展,并从术后辅助治疗走向术前新辅助治疗,多学科合作(MDT)成为肿瘤治疗新模式。本文介绍胰腺癌术前新辅助治疗、微创手术及以微创为核心的MDT模式。
目的研究并评估适合临床实验室开展的食源性腹泻弯曲菌检测方法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分为预实验和大样本验证。(1)预实验: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北京地区某三甲医院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400份。采用双孔滤膜培养法及改良头孢哌酮-木炭-脱氧胆酸盐(CCD)琼脂培养法在微需氧环境中培养48 h,挑选可疑菌落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同时进行
乳房假体相关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ALCL)高发于乳房假体置入术后7~10年,患病率为(23~33)/100万。主要临床表现为伴血清肿的乳房肿胀、乳房肿物及淋巴结肿大。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毛面假体诱发的局部CD30+ T细胞克隆扩增及免疫反应、JAK-STAT等基因突变及某些病原体感染有关。常用的诊断方法有乳腺超声检查、假体周围渗液的细胞学检查、免疫表型检查及乳房肿块的组织活检。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