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四川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历来就是游客向往的“天府之国”。改革开放后,四川旅游取得了较快发展,完成了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转变,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全省上下重视旅游发展,形成了各级抓旅游发展的氛围。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四川;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对策
旅游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诸要素中属于自然资源与历史基础要素,具有资源的“共性”,但又区别于其他资源,即对旅游者的特殊的吸引性。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可以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发展。
在我国不少地方,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或先导产业。但从总体上讲,我国旅游业还处于一种高速度低质量的粗放型发展阶段,发展后劲令人担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旅游资源被大量浪费,破坏,损毁,甚至失去。
四川已经具备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是一个关系到四川旅游发展能否实现新跨越、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应该正确认识四川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资源的浪费。
一、四川的旅游資源
(一).四川旅游资源总体状况
我国现有世界遗产38处,其中四川省有5处,居全国前列。列入世界遗产后备清单的有国家自然遗产4处,文化遗产2处,自然与文化遗产1处,非物质文化遗产24处。九寨沟,黄龙风景区;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分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他们与剑门蜀道,贡嘎山,蜀南竹海,四姑娘山,西岭雪山一道,被评为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川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67处。四川省精品旅游线路有: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眉山——都江堰——青城山;自贡恐龙——宜宾蜀南竹海;大熊猫观赏,三国蜀汉文化寻踪,贡嘎山海螺沟冰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泸沽湖风景旅游路线。
四川地方文艺独具特色。川剧形式活泼,曲调多样,深入浅出,语言诙谐,表演程式多样化,一些特技如变脸、旋舞、喷火等,具有强烈艺术效果。主要曲艺形式有四川扬琴、四川清音。谐剧寓庄于谐,诙谐幽默,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
四川的饮食文化更是一绝。川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用料广泛,味多色浓,以麻辣味为其特色。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灯影牛肉等最有特色。小吃品种极多,赖汤园、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等均为传统小吃。
巴蜀大地源远流长,文化艺术绚丽多彩。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在四川的成功举办,推动全省在繁荣创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绩。
(二).四川的灿烂文明
四川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距今201万至204万年前,在四川盆地东部边缘的巫山就有古猿人类生存,他们是迄今考古发现地球上最早的人类之一。
1980年后,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发掘出了360万平米的古城,12平方公里的居住区和一批古董,以及一大批珍贵文物。其后又有成都平原新津宝礅,都江堰芒城,郫县古城,温江鱼城和成都金沙村遗址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相继问世。四川的悠久历史也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得到充分的应用和保护。
(三).四川——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幅员辽阔的四川,既有高原山地,又有丘陵平原。江河湖泊,温泉瀑布,岩溶地形,丹霞地貌,异彩纷呈;川西横断山脉,雪峰卓立,林海苍茫,国宝珍稀,聚集其间;草原风光奇特壮美,风土人情绚丽多彩;川江汹涌澎湃,浩浩荡荡,形成了美轮美奂的旷世奇观。
二、四川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掠夺性开发破坏了旅游资源
一些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在景区大兴土木,修建高档商业房地产,挤占了湖泊水面、山坡林地,导致旅游资源数量、面积大量缩水。还有一些地方在旅游资源周边兴办工厂,给景区的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致使旅游资源失去应有的价值。
(二).保护不力,破坏旅游资源
保护不力,造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毁损甚至消失。一些地方对辖区内的历史遗迹整理发掘不够,保护措施不力,很多历史旅游资源被毁。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文化,只有很少的人在勉强维持,后继乏人,有的濒临失传。
(三).超负荷发展带来的资源破坏
超负荷接待导致旅游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旅游资源受损。旅游业迅猛发展,各热点景区人满为患。频繁的交通带来的是汽车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大量增加,导致旅游区的空气、噪音和水质污染加剧;大量的游客超过景区承载能力,致使景区污染严重,旅游景观受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四).旅游者的破坏
部分游客素质较低,环保意识较差,旅游资源人为破坏情况严重。有些游客在旅游景点随意触摸攀爬古木古迹,在上面乱刻乱画,损害名胜古迹的本来风貌和寿命。还有一些旅游者在景区内狩猎、采伐、露营和野炊,破坏了旅游区的生态环境。
(五).对原始文化的冲击
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文化性,开发带来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是对旅游资源的毁灭性打击。尽管旅游者与资源所在地的交流和影响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双向的,但实际上,外来文化、外来旅游者对资源所在地、旅游地的冲击和影响远大于他们所接受到的资源地的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带来了诸多消极的影响,如卖淫、赌博等犯罪现象的产生、发展以及资源所在地居民观念意识的变化,旅游地经济状况、经济意识、审美倾向、社会关系等的改变,民俗风情的同化、庸俗化等,给旅游资源及其环境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破坏。
(六).过度的保护,妨碍了开发 因开发造成破坏,为“防患于未然”,易导致片面强调保护,从而忽视了对资源的开发。在旅游资源保护过程中,应 “该出手时就出手”,适时、适地、适量、适当地进行资源开发。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旅游资源保护
上述问题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发展下去对我省旅游业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我省要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战略,保护好作为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基础的旅游资源。
(一).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兼容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一种辩证关系。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体现;对旅游资源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开发是在更高层次实现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所以,应将保护的观念贯穿在开发的整个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对新的旅游产品,开发前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论证分析,变掠夺式的粗放型开发为集约化开发。
2.实施精品开发。旅游产品要给人以美感并与周边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相融合。要尽可能实行开发一步到位,避免分期开发和循环开发给旅游资源和环境造成危害。
3.加强区域范围内旅游项目的统一规划,推进无障碍旅游区建设,以有效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使区域内旅游产品形成合理分工、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空间布局。
4.对不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在技术、资金条件不成熟或尚未科学规划之前,应先进行保护,待条件成熟后再行开发,切忌盲目行动。
(二).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
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紧缺,而城市化进程却在加快,不少旅游资源已在城区内或邻近城市,随时都有被挤占、破坏的可能。要科学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开发时造成景区面积、功能缩水现象。有了城建规划还要切实执行,切忌贪图眼前利益牺牲旅游资源。在城市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要特别加强对历史古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
(三).处理好景区承载能力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
要准确测定和控制已有旅游产品的承载能力,在游客数量接近旅游产品的承载能力时,及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予以疏导。要重视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固有价值,降低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从而有效保护、提升旅游资源本身的承载能力。旅游景区周边合理范围内的土地开发和项目建设,必须经过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尽可能减少由此带来的对旅游景区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
(四).加强旅游管理
我省旅游业管理的总体水平较低,尤其是旅游法制建设缺失很大。目前的旅游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较为松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制定一部综合性的旅游法规,用法律的形式保护旅游资源。二是加强旅游景区规章制度建设。现阶段游客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制定切实有效的游客管理规定,加强执法力度。三是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四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员队伍。五是加强对旅游资源日常的维护。
四、结语
总之,在四川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我们应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对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开发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为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加速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商品开发,整顿旅游市场,提高从业人员队伍素质,形成规范的旅游服务机制,努力把四川建成中国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雷喻义.四川旅游资源开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2] 劉兴涛.资源开发与市场.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赵萍(1962- ),女,成都大学 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高校国防教育、旅游英语、英美文化
杜小安(1966-),男,成都大学 保卫处处长,副教授 研究方向:高校国防教育、高校体育教育
关键词:四川;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对策
旅游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诸要素中属于自然资源与历史基础要素,具有资源的“共性”,但又区别于其他资源,即对旅游者的特殊的吸引性。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可以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发展。
在我国不少地方,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或先导产业。但从总体上讲,我国旅游业还处于一种高速度低质量的粗放型发展阶段,发展后劲令人担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旅游资源被大量浪费,破坏,损毁,甚至失去。
四川已经具备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是一个关系到四川旅游发展能否实现新跨越、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应该正确认识四川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资源的浪费。
一、四川的旅游資源
(一).四川旅游资源总体状况
我国现有世界遗产38处,其中四川省有5处,居全国前列。列入世界遗产后备清单的有国家自然遗产4处,文化遗产2处,自然与文化遗产1处,非物质文化遗产24处。九寨沟,黄龙风景区;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分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他们与剑门蜀道,贡嘎山,蜀南竹海,四姑娘山,西岭雪山一道,被评为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川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67处。四川省精品旅游线路有: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眉山——都江堰——青城山;自贡恐龙——宜宾蜀南竹海;大熊猫观赏,三国蜀汉文化寻踪,贡嘎山海螺沟冰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泸沽湖风景旅游路线。
四川地方文艺独具特色。川剧形式活泼,曲调多样,深入浅出,语言诙谐,表演程式多样化,一些特技如变脸、旋舞、喷火等,具有强烈艺术效果。主要曲艺形式有四川扬琴、四川清音。谐剧寓庄于谐,诙谐幽默,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
四川的饮食文化更是一绝。川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用料广泛,味多色浓,以麻辣味为其特色。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灯影牛肉等最有特色。小吃品种极多,赖汤园、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等均为传统小吃。
巴蜀大地源远流长,文化艺术绚丽多彩。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在四川的成功举办,推动全省在繁荣创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绩。
(二).四川的灿烂文明
四川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距今201万至204万年前,在四川盆地东部边缘的巫山就有古猿人类生存,他们是迄今考古发现地球上最早的人类之一。
1980年后,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发掘出了360万平米的古城,12平方公里的居住区和一批古董,以及一大批珍贵文物。其后又有成都平原新津宝礅,都江堰芒城,郫县古城,温江鱼城和成都金沙村遗址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相继问世。四川的悠久历史也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得到充分的应用和保护。
(三).四川——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幅员辽阔的四川,既有高原山地,又有丘陵平原。江河湖泊,温泉瀑布,岩溶地形,丹霞地貌,异彩纷呈;川西横断山脉,雪峰卓立,林海苍茫,国宝珍稀,聚集其间;草原风光奇特壮美,风土人情绚丽多彩;川江汹涌澎湃,浩浩荡荡,形成了美轮美奂的旷世奇观。
二、四川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掠夺性开发破坏了旅游资源
一些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在景区大兴土木,修建高档商业房地产,挤占了湖泊水面、山坡林地,导致旅游资源数量、面积大量缩水。还有一些地方在旅游资源周边兴办工厂,给景区的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致使旅游资源失去应有的价值。
(二).保护不力,破坏旅游资源
保护不力,造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毁损甚至消失。一些地方对辖区内的历史遗迹整理发掘不够,保护措施不力,很多历史旅游资源被毁。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文化,只有很少的人在勉强维持,后继乏人,有的濒临失传。
(三).超负荷发展带来的资源破坏
超负荷接待导致旅游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旅游资源受损。旅游业迅猛发展,各热点景区人满为患。频繁的交通带来的是汽车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大量增加,导致旅游区的空气、噪音和水质污染加剧;大量的游客超过景区承载能力,致使景区污染严重,旅游景观受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四).旅游者的破坏
部分游客素质较低,环保意识较差,旅游资源人为破坏情况严重。有些游客在旅游景点随意触摸攀爬古木古迹,在上面乱刻乱画,损害名胜古迹的本来风貌和寿命。还有一些旅游者在景区内狩猎、采伐、露营和野炊,破坏了旅游区的生态环境。
(五).对原始文化的冲击
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文化性,开发带来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是对旅游资源的毁灭性打击。尽管旅游者与资源所在地的交流和影响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双向的,但实际上,外来文化、外来旅游者对资源所在地、旅游地的冲击和影响远大于他们所接受到的资源地的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带来了诸多消极的影响,如卖淫、赌博等犯罪现象的产生、发展以及资源所在地居民观念意识的变化,旅游地经济状况、经济意识、审美倾向、社会关系等的改变,民俗风情的同化、庸俗化等,给旅游资源及其环境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破坏。
(六).过度的保护,妨碍了开发 因开发造成破坏,为“防患于未然”,易导致片面强调保护,从而忽视了对资源的开发。在旅游资源保护过程中,应 “该出手时就出手”,适时、适地、适量、适当地进行资源开发。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旅游资源保护
上述问题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发展下去对我省旅游业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我省要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战略,保护好作为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基础的旅游资源。
(一).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兼容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一种辩证关系。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体现;对旅游资源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开发是在更高层次实现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所以,应将保护的观念贯穿在开发的整个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对新的旅游产品,开发前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论证分析,变掠夺式的粗放型开发为集约化开发。
2.实施精品开发。旅游产品要给人以美感并与周边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相融合。要尽可能实行开发一步到位,避免分期开发和循环开发给旅游资源和环境造成危害。
3.加强区域范围内旅游项目的统一规划,推进无障碍旅游区建设,以有效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使区域内旅游产品形成合理分工、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空间布局。
4.对不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在技术、资金条件不成熟或尚未科学规划之前,应先进行保护,待条件成熟后再行开发,切忌盲目行动。
(二).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
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紧缺,而城市化进程却在加快,不少旅游资源已在城区内或邻近城市,随时都有被挤占、破坏的可能。要科学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开发时造成景区面积、功能缩水现象。有了城建规划还要切实执行,切忌贪图眼前利益牺牲旅游资源。在城市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要特别加强对历史古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
(三).处理好景区承载能力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
要准确测定和控制已有旅游产品的承载能力,在游客数量接近旅游产品的承载能力时,及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予以疏导。要重视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固有价值,降低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从而有效保护、提升旅游资源本身的承载能力。旅游景区周边合理范围内的土地开发和项目建设,必须经过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尽可能减少由此带来的对旅游景区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
(四).加强旅游管理
我省旅游业管理的总体水平较低,尤其是旅游法制建设缺失很大。目前的旅游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较为松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制定一部综合性的旅游法规,用法律的形式保护旅游资源。二是加强旅游景区规章制度建设。现阶段游客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制定切实有效的游客管理规定,加强执法力度。三是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四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员队伍。五是加强对旅游资源日常的维护。
四、结语
总之,在四川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我们应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对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开发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为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加速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商品开发,整顿旅游市场,提高从业人员队伍素质,形成规范的旅游服务机制,努力把四川建成中国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雷喻义.四川旅游资源开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2] 劉兴涛.资源开发与市场.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赵萍(1962- ),女,成都大学 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高校国防教育、旅游英语、英美文化
杜小安(1966-),男,成都大学 保卫处处长,副教授 研究方向:高校国防教育、高校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