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蕊花糖苷抑制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584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毛蕊花糖苷(acteoside,ACT)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潜在机制。该实验以LPS诱导BV-2细胞作为炎症模型,将BV-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ACT按指定浓度(12.5,25,50μmol·L-1)作用于细胞。采用NO试剂盒检测NO炎症因子的释放量,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炎症相关蛋白(i NOS,COX-2,p-IKKβ,IKKβ,p-IκB,IκB)的表达。此外,通过检测细胞核/浆中NF-κB p65的表达以及借助免疫荧光技术,阐明ACT对炎症转录因子NF-κB p65核转位的作用。结果显示,ACT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且呈剂量依赖性。具体表现在:显著降低炎症因子NO,IL-6和TNF-α的释放量,抑制炎症相关蛋白i NOS和COX-2的表达。同时,ACT可明显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IKKβ和IκB的磷酸化,且明显抑制NF-κB p65的细胞核转位。以上结果表明,毛蕊花糖苷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反应,抑制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其潜在机制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实现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垂体泌乳素(PRL)是一种对免疫功能有广泛调节作用的激素, 有报道在SLE患者中有高泌乳素血症存在.为观察垂体分泌的另一种生长激素(GH)与SLE的关系, 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5例SLE患者进行了血清PRL、GH检测, 以探讨其在SL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含动物类成分中成药的质量控制,以期为其标准提高、质量监督和规范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2014年国家药品抽验抽取的含动物类成分中成药的执行标准和探索性研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