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时的情境创设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l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都会从情境创设开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导入时创设情境的目的,或是再现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攀爬的支架;或是从故事和游戏中引入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或是借助已有的知识设置障碍,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好的情境一般要符合以下几个因素:(1)问题性——好的情境应与问题交融;(2)知识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与数学学习相关的知识;(3)挑战性——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4)参与性——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全体学生的关注。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谈在新课导入时创设情境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以旧引新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
  学生坐在课堂上,他不是一张白纸,任教师泼墨,画上自己得意的作品。建構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理中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也就是说,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被从记忆中提取的过程是一个重新建构的过程,而对新信息的学习和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信息进行重新建构而达成的。以旧引新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生长点,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梯子。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我出示班上三名学生的投篮成绩:
  [\
其他文献
幼儿身心发展中亲近自然教育是提倡全面发展儿童的德智体美方面,它是提高幼儿素质教育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一种途径。亲近自然教育具有直观的特点,可以将德智体美简单地综合在一起对幼儿进行各个方面的引导和指导,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身心发展中亲近自然教育提出的原因  幼儿身心发展中亲近自然教育是根据对儿童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要求,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妈妈说:今天,Peter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大雪。我怂恿小屁孩记录下来,小屁孩在电脑上码字,用时55分钟,一气呵成——那个提起写作文就磨蹭的小屁孩不见了!或许是打Peter记事起,杭州难
期刊
我是一个特别听话的孩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我都会尽力做到完美。可是,今天放学回家的时候,我的脚步却格外沉重,因为,我带回了一项我不太确定自己能完成的作业……  今天最后一节课快下课时,老师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个像果冻杯一样大小的白色塑料盒,还有一个小勺子。难道要加餐?同学们都很兴奋。要知道,我中午就吃了半份校餐,现在肚子正“咕咕”叫呢!然而,班主任接下来说的话却让我们彻底崩溃了——教育局为了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