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85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疗效。方法 将165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85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加味银翘散治疗,疗程均为1周。观察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为8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佳,经济实用,无耐药性,并发症少,疗程短。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小儿支气管肺炎
  [中图分类号] R563.1 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2-156-02
  
  小儿支气管肺炎,属于中医肺炎喘嗽范畴,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是因感受外邪引起的肺系疾病之一,为儿科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好发于婴幼儿,在我国是引起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成为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疾病。笔者自2008年1月~2009年9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85例,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65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均来自我院儿科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男性46例,女性39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4.5岁。对照组80例,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4岁。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加味银翘散配合西药:中药用麻黄5g、杏仁5g、金银花10g、连翘10g、赤芍8g、黄芩15g、板兰根15g、鱼腥草20g 、桔梗8g、芦根1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辨证加减:风寒闭肺加前胡10g、荆芥10g;风热闭肺加冬桑叶12g、菊花10g;痰热壅肺加葶苈子12g、天竺黄10g;热毒闭肺加白茅根15g、蒲公英15g、丹皮10g;肺热阴虚加沙参10g、天花粉12g;心阳虚衰加人参5g、炮附子6g、干姜6g;邪陷厥阴加羚羊角12g、生大黄8g;西药:头孢呋辛100mg/(kg·d)静滴,7d为一疗程。对照组用头孢呋辛100mg/(kg·d)加利巴韦林10mg/(kg·d),7d为一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体温正常,肺部啰音消失,呼吸音正常。X线检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减轻,体温正常,肺部啰音减少,X线检查肺部病灶未全吸收。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体温不降,肺部体征无减轻,X线检查病灶无吸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组间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见表1。
  
  
  3典型病例
  
  梁某,男,3岁,2008年12月10日就诊,患儿家长代诉,5d前患儿因受寒凉后出现发热(T38.6℃)、咳嗽、咯痰、胸闷、气促,其家长带到个体诊所给予静脉注射头孢曲松3.0g/d,庆大霉素6万U/d,肌肉注射安乃近0.15g,口服头孢羟氨苄颗粒1袋、必嗽平8mg、潘生丁12.5mg,1日3次。5d后患儿发热仍不退,咳嗽加剧,气促。家长急忙带到我院就诊。入院时查体,T38.9℃ P99次/分,R35次/分,急性病容,全身皮肤发热、干燥,咽部充血、水肿,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动度增强,听诊呼吸音增粗,并可闻及广泛湿啰音,心界叩诊无扩大,心率快,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不胀,肝、脾未扪及肿大。X线检查报告:双肺下野可见小片状阴影。外周血检查:白细胞数正常,淋巴细胞数增高。入院后给予头孢呋辛3.0g静脉滴注,口服中药加味银翘散加蒲公英15g、贯众12g、柴胡10g,每日1剂。2d后体温降到37.0℃,咳嗽、气促明显好转,7d后体温完全恢复正常,咳嗽消失,无胸闷气促,X线检查病灶完全吸收,患儿出院。
  
  4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较多,在我国肺炎患儿是儿童住院病人数的24.5%~56.2%。其中婴、幼儿肺炎住院人数是学龄儿童的39.5倍,2岁以内儿童多发。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缺陷者等均易发生本病。本病的病原微生物为细菌和病毒,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越来越多。病原体多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病理表现为以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浸润为主。从而导致支气管、肺泡炎症,引起通气和换气障碍,肺部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造成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其临床表现为发热、气促、咳嗽、面色苍白,严重者出现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尿少,甚至出现嗜睡、烦躁、昏迷等。西医主要采用抗生素和抗病毒治疗,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差。中医将此病纳入肺炎喘嗽病范畴,肺炎者,肺热炎上之义;喘嗽者,气促咳嗽之状。认为是小儿外感风邪,夹寒夹热所致,亦有时行热病,热毒灼伤肺络引起。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功能未固,或有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摄,正气虚弱,外邪乘虚而入致使肺气郁闭,肺失宣降,痰热壅塞,气机不畅,而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后易从阳化热,发为肺炎喘嗽。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不易产生耐药性,起效快,效果好,在乡镇医院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丁樱. 中医儿科学[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3-56.
  2] 沈晓明,王卫平. 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3-278.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11.
  [4] 崔丽华,允俊. 中药食疗与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08,24(21):42.
  (收稿日期:2009-10-27)
其他文献
①目的探讨前列腺癌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意义.②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0例前列腺癌和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53蛋白和PCNA进行检测.③结果 63.3%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患者呈肺炎表现的非典型哮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例患儿均行X线检查,静脉点滴地塞米松,待症状明显减轻时改用口服泼尼松。结果 13例(68.4%)患儿5d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6例(31.6%)7~10d内咳嗽基本控制。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小儿非典型哮喘疗效确切。  [关键词] 儿科; 肺炎型哮喘  [中图分类号] R563.1; R562.2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黄顶菊是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多数入侵植物均有化感作用。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黄顶菊的花、根、茎、叶提取液对其他植物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顶菊的花、根、茎
喉咽与胸段食管同时性多原发癌较罕见.1999年8月,我们一期行喉咽、喉、食管切除咽胃吻合术,结合术后放射疗法治疗1例,近期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人,男,54岁.因吞
[摘要] 目的 观察和评价艾素(国产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3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艾素3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卡培他滨每日2000mg/m2,分2次服用,连服14d,每3周重复,完成2个周期后判定疗效。结果 全组36例均可评价疗效,CR 2例(5.5%),PR 18例(50%),SD 9例(25%),PD 7例(19.5%),有效率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