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年,经历了很多事情,其中有一些画面始终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像刀砍斧凿式地镶嵌在心灵深处,时刻撞击着灵魂,督促自己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是否优质高效。现在,我把它呈现出来,以期和同仁们进行交流。
心灵的隔膜。使真诚的沟通成为奢望
作为教师,毫无疑问地要经常直面学生身上的各种各样问题,如果教师不注意教育艺术,必然会面临教育的失败。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幅画面:课间,一位教师神情凝重地回到办公室,一名学生满面愁容地紧跟在后。好半天,师生间皆无语,他们带来的沉闷气氛连在一旁的我也感到压抑。后来,该教师终于主动开口,他条分缕析地数落着此生所犯的一系列错误。“教育”结束,该教师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似乎为完成了“教书育人”的使命而欣慰。自始至终,那个学生除了默然地望着地面,或偶尔的点头摇头之外,至始至终没讲一个字。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除了感到遗憾之外,更是心颤不已。也许,传统的师道尊严给我们的心理烙下了过深的印记;也许,繁忙的工作已使我们的心变得粗糙;也许,我们的心里压根就没有学生,没有把他们看作平等的交流对象,以至于我们不自觉之中就充当了真理的卫道士,完全忽略了对话、平等、尊重、包容。一个缺乏沟通智慧的教师,肯定不是成功的教育者。花草树木随着气候的变化而生长,稚嫩的学生伴着教师的态度而成长。如果我们为学生带来伤害、黑暗和悲观,那么他们也会报之以冷漠、消极和失败;相反,如果我为他们献上真爱、幸福和光明,他们也会报之感恩、积极和成功。稚气未脱的孩子们,他们脆弱的心灵需要人性的爱抚,需要真情的呵护!不真正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不能用真爱去融化学生心里的冰棱,我想,再谈任何教育的有效性都是奢望。
理念的滞后。使辛苦的劳作换来抱怨
身边总有这样的一群教师,他们起早贪黑,埋头教学,每天总有改不完的作业,订正不完的错题。学生课间休息那点可怜的“空闲”时间,也时常被他们挤来辅导了。如此地用心于学生和教学,本应该得到认可与赞许。可是,就是这样忙碌劳苦的教师却时常会令学生或家长发出抱怨,有的甚至会被要求撤换掉。看到这种事情发生时,我不仅为这些教师悲哀,更想对他们发出呐喊:这种“老黄牛”式的教书匠行为真的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啦!请彻头彻尾地摒弃掉卖命式的工作方法吧!
教育是创造性的劳动,任何企求简单重复,不求创造的教育行为注定是不受欢迎的,甚至会遭到唾弃。今天,课改已进入深沉反思阶段,教师唯有从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实际需求出发,构建一个经验共享、智慧碰撞、情感融洽的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爱心的种植。使成长自主启程
前几年,我的孩子读高中,初始阶段,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秀。后来不明原因的,学习热情减退,成绩下滑,情绪很不稳定。父母找他交流,他也总是回避话题,不愿深谈。一学期过后分到新班级,入班不久,他一改颓废消沉之态,以罕有的激情投身于学习中。一次闲聊中,他感慨地说:“以前,我常被责备与漠视……可现在的老师告诉我,我的学习潜能很大,他相信我会成为让他骄傲的学生!”孩子的寥寥数语令我热泪盈眶,我真诚地感谢这位教师,他用自己博大的爱心给我那折翼的孩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使他自觉、主动地朝前奔跑,这可是我们做父母梦寐以求的心愿呀!
成也是师,败也是师,为师之道在哪里?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过程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欢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与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行为密切相关呀!教育渴望大爱心、大智慧、大行动!只有每个做教育的人让自己的挚爱真情和学养智慧携手前行,最大可能地去塑造心灵、传承知识,让自己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那你才是最好的教师!
由上看出,我们每位教师只有时常梳理自己的教育行为,从大处着眼,在小处着手,贴近学生的心灵去育好人、教好书,让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的春天才会真正地、早日地来到!期盼着这样的教师越来越多!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市实验学校)
心灵的隔膜。使真诚的沟通成为奢望
作为教师,毫无疑问地要经常直面学生身上的各种各样问题,如果教师不注意教育艺术,必然会面临教育的失败。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幅画面:课间,一位教师神情凝重地回到办公室,一名学生满面愁容地紧跟在后。好半天,师生间皆无语,他们带来的沉闷气氛连在一旁的我也感到压抑。后来,该教师终于主动开口,他条分缕析地数落着此生所犯的一系列错误。“教育”结束,该教师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似乎为完成了“教书育人”的使命而欣慰。自始至终,那个学生除了默然地望着地面,或偶尔的点头摇头之外,至始至终没讲一个字。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除了感到遗憾之外,更是心颤不已。也许,传统的师道尊严给我们的心理烙下了过深的印记;也许,繁忙的工作已使我们的心变得粗糙;也许,我们的心里压根就没有学生,没有把他们看作平等的交流对象,以至于我们不自觉之中就充当了真理的卫道士,完全忽略了对话、平等、尊重、包容。一个缺乏沟通智慧的教师,肯定不是成功的教育者。花草树木随着气候的变化而生长,稚嫩的学生伴着教师的态度而成长。如果我们为学生带来伤害、黑暗和悲观,那么他们也会报之以冷漠、消极和失败;相反,如果我为他们献上真爱、幸福和光明,他们也会报之感恩、积极和成功。稚气未脱的孩子们,他们脆弱的心灵需要人性的爱抚,需要真情的呵护!不真正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不能用真爱去融化学生心里的冰棱,我想,再谈任何教育的有效性都是奢望。
理念的滞后。使辛苦的劳作换来抱怨
身边总有这样的一群教师,他们起早贪黑,埋头教学,每天总有改不完的作业,订正不完的错题。学生课间休息那点可怜的“空闲”时间,也时常被他们挤来辅导了。如此地用心于学生和教学,本应该得到认可与赞许。可是,就是这样忙碌劳苦的教师却时常会令学生或家长发出抱怨,有的甚至会被要求撤换掉。看到这种事情发生时,我不仅为这些教师悲哀,更想对他们发出呐喊:这种“老黄牛”式的教书匠行为真的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啦!请彻头彻尾地摒弃掉卖命式的工作方法吧!
教育是创造性的劳动,任何企求简单重复,不求创造的教育行为注定是不受欢迎的,甚至会遭到唾弃。今天,课改已进入深沉反思阶段,教师唯有从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实际需求出发,构建一个经验共享、智慧碰撞、情感融洽的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爱心的种植。使成长自主启程
前几年,我的孩子读高中,初始阶段,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秀。后来不明原因的,学习热情减退,成绩下滑,情绪很不稳定。父母找他交流,他也总是回避话题,不愿深谈。一学期过后分到新班级,入班不久,他一改颓废消沉之态,以罕有的激情投身于学习中。一次闲聊中,他感慨地说:“以前,我常被责备与漠视……可现在的老师告诉我,我的学习潜能很大,他相信我会成为让他骄傲的学生!”孩子的寥寥数语令我热泪盈眶,我真诚地感谢这位教师,他用自己博大的爱心给我那折翼的孩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使他自觉、主动地朝前奔跑,这可是我们做父母梦寐以求的心愿呀!
成也是师,败也是师,为师之道在哪里?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过程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欢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与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行为密切相关呀!教育渴望大爱心、大智慧、大行动!只有每个做教育的人让自己的挚爱真情和学养智慧携手前行,最大可能地去塑造心灵、传承知识,让自己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那你才是最好的教师!
由上看出,我们每位教师只有时常梳理自己的教育行为,从大处着眼,在小处着手,贴近学生的心灵去育好人、教好书,让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的春天才会真正地、早日地来到!期盼着这样的教师越来越多!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