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阶梯式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搏击·体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按照体育专业的特点与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要求,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阶梯式教学改革设想,指出符合时代对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于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 实验教学 阶梯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5—0057—03
  1 问题的提出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主要包括运动解剖学实验、运动生理学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推拿与按摩实验、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及运动生物力学实验等。
  由于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实验重复,实验内容过于依赖于理论验证,形式上过于孤立而脱离运动实践,无法从联系当前体育实践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来开展实验。构建新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实验体系势在必行,对于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体育专门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实际,将运动解剖学实验、运动生理学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推拿与按摩实验等进行全面地整合打通,整合成一门实验课程,从整体设计的角度,探讨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进行阶梯式教学体系改革。
  2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2.1 实验课形式
  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课程开设时要求,都开设了实验课,但实验课包涵在理论课中,没有独立设课,而理论课课时安排较少,教学中往往因课时紧而挤占实验课的时间,难以保证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2.2 实验课内容
  开设的实验项目内容陈旧,实验项目设置不合理,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过多;单一学科性的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少;脱离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运动相关性较差,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适应学科发展对实验教学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设计能力,制约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2.3 实验课设置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实验内容被分列于相关的课程中,各自强调自身体系的完整,相近的课程彼此独立,导致实验内容重复,学生难于对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形成一个整体的清晰概念,相当数量的课时浪费在无谓的低层次循环中,加剧了原本就紧张的实验学时。因此,整合不同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打破原来学科分类的实验体系,重新组合分散于各课程中的相关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教学的科学化和整体化设计,构建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培养的时代需要和现实要求。
  2.4 实验考核不规范
  实验考核大多采取单一考核模式,即实验报告或实验操作,既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也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因而实验考核缺乏全面性、合理性及准确性,考核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实验教学的真实效果和学生的真实水平,不能对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做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2.5 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选题中,很少有学生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进行创新性课题研究或撰写毕业论文,这说明这一环节的教学并没让学生掌握真正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间接反映出现阶段实验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2.6 实验器材配置短缺
  仪器设备先进性的程度和档次的高低既是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尤其面对扩招的现状,学生人数多、实验器材配置不合理、每年的耗材费用有限,导致很多实验实际上无法正常开出。
  3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阶梯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整合实验内容,优化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独立设课
  将运动解剖学实验、运动生理学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推拿与按摩实验等进行全面地整合打通,打破体育专业一直以来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程零散、课时不集中,内容交叉重叠,实验项目缺乏层次要求的现象,将分散于各课程的经典实验项目或精简,或新增,或合并重组,或重新设计,整合成一门实验课程,设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进行实验教学的科学化和整体化设计,建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
  3.2 课程基本信息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是按照体育专业的特点与培养目标,从整体设计的角度对现开设的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实验和实验资源进行整合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或必选)课程。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设置36学时,2学分。
  3.3 阶梯式实验教学体系
  新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按照体育专业的特点与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在“保证基础,突出应用”的原则下,对运动人体课程群实验课程、实验内容、实验资源进行整合,设置一门独立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根据体育学知识实践性强、实用性高的特点,将实验项目分为基础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等三个层次。在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按照难易程度,由简到繁依次合理安排,即基础实验一应用实验,使学生在一系列的实验活动中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对实验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分为两个阶梯。
  3.3.1 第一阶梯——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主要包括运动解剖学与运动生理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术与方法,是学习与应用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知识的基础与前提。主要是以形态结构和技能素质等基础学科中的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见表1)
  3.3.2 第二阶梯——应用性实验
  应用性实验主要是以体育保健学、推拿与按摩、体育测量与评价及运动生物力学等专业课程为主的综合实验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见表2)
  3.4 实验教学考核评估体系
  实验教学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核给学生以压力和动力,促进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实验考核应主要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根据实验课程的特点,应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考核可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实验报告的内容以及分析的深度和实验设计的水平,综合加以评定。
  3.5 实验成绩单列,记学分
  传统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考核方式是将学生的实验成绩按照一定的百分比,计算在理论课的总成绩中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单独设课,以必修课程或必选课程形式推出,让学生进行选修,成绩合格,记2个学分;成绩不合格者重修。
  成绩评定可参考考勤、实验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合作精神、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设计等方面综合评定,以提高实验考核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使考核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具体标准为考勤(20%)、实验操作(20%)、实验报告(30%)、实验设计(10%)、考试(20%)。
  4 结语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是一门具有实践应用与应用创新典型特征的一门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势必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阶梯式教学改革是弥补学生专业技能欠缺、培养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与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符合时代对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又能实现教学的集约性,以提高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网球技术使用的评估标准不一,长期以来,对非职业网球选手进行技术水平测试是一个难题。文章借助国际网联(以下简称NTRP)测试体系并结合体育运动发展的规律,通过分析一个较为成功的水平测评体系——雅思考试,综合运用体育基本理论、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对山西省业余网球选手技术水平分级测评体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业余网球技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马丁·艾米斯素有英国文坛教父之称,而曾获布克奖、普利策文学奖双项提名的作品《时间箭——罪行的本质》是其扛鼎力作之一。马丁·艾米斯在小说中所采用的时
[摘要] 月亮给了唐诗丰富的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唐诗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生命,给唐诗提供了博大深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唐代诗词中月亮表达的意象。  [关键词] 唐代诗词月亮意象    月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诗。唐诗的题目有一大批沐浴在月光的滤洗和浸润中,是月给了唐诗以丰富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唐诗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生命,给唐诗提供了博大深远的艺术空间和宇
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深入推进,很多学校都采用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确提供了更多吸引学生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更好的语言
《嘉莉妹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赛的处女作。女主人公嘉莉从乡村来到芝加哥,开始了“城市生活”,受困于贫穷、不甘,她抛弃了纯洁而懵懂的自己,与人同居,最后成了活在
最近我校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法——即青岛即墨市28中“和谐互助”教学法。我们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很快地在各个备课组进行强化仿效使用,利用全校听课的方式对每个教师进行细致打分评价,真正发挥师徒互动,教师主导作用,成效很大。  刚开始,我校提出要推广28中“和谐互助”教学法,很多老师并不接受,感到是在浪费时间,并且完不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再说28中是重点中学,学生基本功好,素质也高,在他
翻译是一种文化活动。译者的翻译策略,受其对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态度影响,并继而影响了翻译最终的结果。对《红楼梦》十二支曲中《晚韶华》一曲两译本的分析表明,从英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