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6810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结合当前形势发展需要,分析了大学英语中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提高的重要性,主要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几点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 素质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其教学成果更是颇受指责。“费时低效”、“高投入,低产出”、“哑吧英语”等诸多问题困扰着相关人士。于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比如改变教学方法、方式、手段等。但与此同时,在探索新的教学方向时,人们往往忽略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在大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同时,必须融入素质教育。
  
  一、端正教学思想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探讨和研究大学生素质教育构成,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英语教学从广义上说也是一种素质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经从专业人才转向全面素质的人才,这种变化在21世纪将会加大。因此,大学英语教育应当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它包括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文化道德修养、人生观等。
  但在大学阶段,一些教师却忽略了“育人”环节。多年来形成的教育观念,认为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专业教师无关。认为自己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更有一些大学英语教师认为自己帮助学生通过大学四、六级考试足矣。还有些人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不再需要老师做什么了。在实际教学与生活中,大学生的阅历、学识都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大学生的行为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应当是大学对每位教职员工最基本的要求。
  从大学英语教学来看,四、六级考试对于促使学生学习英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仅仅是一个学习检测手段,绝不能替代教学,更不能成为教学的核心。有些教师不惜放弃教材,带领学生跳进题海之中,这更是一种极端的作法,失去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本来意义。因为试题的编排没有任何体系而言,仅仅是就题讲题;教材的编写则是按体系来的,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借助于所选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科学研究表明,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取得高的学业成绩,也能反过来增强动机水平的提高。当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求知欲就会得到满足,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其原有的学习动机可得到进一步加强。而英语学习的成败除了学习环境,自身的语言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之外,还涉及学生本身的情感因素。在学生的情感因素中,学习动机是决定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开设本学科的意义,也就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大学英语价值。在现实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为了通过国家四六级的考试以顺利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认识,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他们所得到的不仅仅是综合语言技能的运用,还会在创新能力、心理素质、文化道德修养、人生观等诸多方面有所提高。
  
  三、 融素质教育于课堂中
  
  课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所在。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彼此毫不相干的,而是可以成为一个整体的。如果将二者孤立起来,素质教育会成为简单的说教,它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形式,甚至会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将素质教育与语言技能有机地结合是英语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来提高学生的文化道德修养,因为语言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学习一种语言就会不可避免地要与它的文化相接触。因此,英语教学中文化的传递、中西文化交流、比较就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一方面,教师应当进行积极地指导。比如,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六单元How to celebrate holidays (怎样庆祝节日)中,笔者在教学上组织了下列教学活动。首先,提前一周分小组布置了任务:查找中、西方节日的相关信息,包括庆祝时间、起源、庆祝方式等。由于准备充分,学生发言十分踊跃。通过对比,学生加深了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尤其是对西方的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又把他们指引到本单元的重点:感恩节,并提出了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你认为中国人是否应该庆祝感恩节?有反对的,有支持的。但经过热烈讨论,最终支持的学生占了上风,理由是:感恩之心正是我们国人所缺乏的。这也正是笔者设计这一活动的初衷所在。当笔者意识到下周四就是当年的感恩节时,又灵机一动,布置了一项新的任务:How do you plan to celebrate the coming Thanksgiving Day?(你计划怎样度过今年的感恩节?)。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在感恩节期间,笔者收到了许多学生的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感恩之心。通过本次学习,学生对感恩节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发生了质的飞跃。我想这样的一堂课对学生今后人生道路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大学英语系列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精心编撰的,有些是英语中的经典范文。每一单元都会代表一定的主题或体裁。只要教师下功夫,深挖教材,总会找出素质教育与语言技能的切入点。比如,可以通过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分析人物角色、文章写作手段、归纳中心大意等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灵活组织教学
  
  为了将素质教育融入英语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笔者认为任务教学法和互动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采用pair work,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学生在小组活动时,接受能力最强,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使用目的语,讨论目的语。通过提前布置任务,组织适当的活动,学生的自学钻研能力、组织能力、接受能力、团队精神、口语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得到了增强,彻底改变了学生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深入大学课堂。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的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老师采用何种方法,关键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参与教学活动,对所学的内容认可。对学生而言,如沐春风般的课堂才是最有效的。
  
  五、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不难看出,要想在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种能力,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教师除了精通语言,加强自身专业研究之外,还要通晓文化,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此外,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导演能力以开展课堂活动。教师还应当要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推动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润滑剂。总之,教师应具有适应未来教育的各种能力,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要求。唯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在教学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阔学生的视野。
  总之,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是时代的需要,是学生的需要,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这样做,我们就能使学生不但在语言学习上有所收获,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有所启发,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以及生活中都受益匪浅。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上的收获远比几个单词的学习更重要。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张冬玉. “外语学习motivation刍议”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年第10期.
  [3]华惠芳. “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研究”. 外语界,1998年第3期.
  [4]袁石川.现代英语教师的素质发展.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3.
  [5]路文军.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英语辅导报,2003-2004:8.
其他文献
摘要:自学辅导法是以学生自学教材或课外材料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以自学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与应用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高校培养大量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人才,以适应当前及未来新形势的需要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重要心理基础和情感依托.在体育课程实践中教师通
就小学语文教育而言,作文是其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指标,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听说读的能力,也要能够将自己的所闻所见通过文字表达.因此,教师采用合理的方
教育的本质是知识的传递,而教学过程也正是知识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过程,知识传递中的互动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高中数学初中数学更为深奥与抽象,与高中阶段其他学科相比
对于初中生来说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他是我国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学校体育课程的设计也是同学们可以实施的重要平台,通过体育教学,让同学们树立坚持锻炼
语言能力是重要的英语核心素养之一,对其他英语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时应当从口语、阅读、习作等多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英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广大基础教育领域中的片区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最主要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核心,由于片区内学校的差异性较大,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效能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