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对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zh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对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2月至2005年8月34例行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3P试验),分别于注入骨水泥前5 min、注入骨水泥后30 min及3 h各检测1次.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注入骨水泥后30 min PT值较注入前5 min显著缩短(P<0.05);而注入骨水泥后3 h PT值与注入后30 min比较,显著回升(P<0.05).FIB含量在注入骨水泥后30 min较注入前5 min明显增高(P<0.05);注入骨水泥后3 h与注入后3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试验阳性率,注入骨水泥后30 min与注入前5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在该实验中影响不太明显,注入骨水泥3 h后各项指标基本恢复.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注入骨水泥30 min后PT缩短,FIB增高,3P试验的阳性率升高,但在3 h后骨水泥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基本消除,提示注入骨水泥后的3 h内是监测病情的重要时段,在注入骨水泥后,老年患者凝血系统虽有高凝倾向,但各相关指数仍在正常范围内。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物理课程不同于初中物理,其内容多、难度大、知识面广、理论性强,很多学生进入到高中后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物理课。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高中物理的教学经验谈谈高一新生该如何学习高中物理,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习方法 物理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3-0080-01     学好高中物理其实并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定向分化为外胚层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胚层的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内胚层的肝细胞等,其具有免疫耐受,易转染及取材方便等特点,符合作为种子细胞的条件,在临床治疗和细胞移植等组织工程运用方面呈现出广泛的前景.然而,迄今为止,BMSCs分离和提纯的技术,尚无统一的模式和标准.各实验室.BMSCs分离方法也大相径庭.如何优化BMSCs分离和提纯技术,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