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是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特点和难点的基础之上,对做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应把握的重点做了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非经营性 国有资产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财政逐渐退出竞争性经济活动领域,属于财政管理的资产基本仅余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因此,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逐渐转向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而要发挥提高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就必然要求我们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运行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特点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评价的对象是长期财政支出的结果。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要来源于财政支出的投入,其资产的绩效评价自然是财政支出评价的组成部分。但是,财政支出评价的对象是支出本身,仅针对当年或近几年支出的效率,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长期以来财政支出的结果和资金沉淀。资产一旦形成,便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发挥效益,要想评价资产绩效,首先需要判断发挥绩效的资产形成于哪一时期的财政支出。因此,资产评价的对象是长期以来支出结果形成的资产,其资产的评价是对一个时间段财政支出结果与绩效进行的评价。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难度大。
经营性资产以保值增值为目标,通过考核资本的营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反映资本的绩效水平;而非经营性资产以公共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不仅要评价能以货币反映的直接绩效,还要评价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间接效益,比经营性资产纯价值评价难度更大。
(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更侧重于对资产本身、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的评价。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评价是行政事业单位业绩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两者的目的和侧重点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业绩的评价一般偏重行使公共权力,开展公共服务的态度、效率、贡献等方面的评价;而资产评价更关注其在上述活动中的保障支持程度、自身运用的水平和效果。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难点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公共福利性与绩效评价要求的效益性之间的矛盾。
绩效评价通常采用投入产出比等绩效指标,是从价值角度对效益性进行评价,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不创造物质财富,自身不具有积累功能和保值增值能力,其效益性难以判断和准确计量。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效益水平难以确定和绩效评价要求的可计量性之间的矛盾。
资产的成本/收入等投入产出绩效指标一般采用货币计量。但是非经营性资产的收益难以量化,并且由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处在非竞争性领域,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更是缺乏绩效评价的主动性和迫切性。
(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体的复杂性与绩效评价指标要求统一性之间的矛盾。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多由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和使用。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极为复杂。从职能上看,既有纯公共部门也有准公共部门;从性质上划分,既有纯国有的事业单位,又有私有性质的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还有混合所有制的事业单位;从其功能和事业性质来看,包括科教文卫体等诸多单位部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体的复杂性给非经营性资产绩效评价的规范统一带来了困难。
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应把握的重点
(一)建立以资产安全、质量、效率、贡献等为核心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内容很多,其核心应当是非营利性和社会公共福利性。作为所有者和出资人,政府和纳税人等关心的应当是资产的安全、质量、效率和贡献。资产安全是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所有者和出资人的利益保证,是政府资产注入的必要条件之一。资产质量是指资产的可用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的维护程度。资产效率是指资产的利用和配置的合理性。资产贡献主要考核单位资产为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数量与质量。
(二)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首先,对于可量化的指标和项目,要按照其所规定的内容运用现有工具测量获得明确结论。对于不能量化的指标和项目,通过规定程序,定性描述获取数据。其次,要考虑绩效评价指标在评价过程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如果无法获取指标所需的相关信息,评价指标理论上再好,也不具备现实可行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实物形态千差万别,降低了资产的可比性,因此为了便于比较和评价,对资产的绩效评价应以资产价值指标考核为主,同时对资产的实物状况等非价值指标进行辅助考核。
(三)共性指标统一设计,特性指标分类设计。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绩效评价是为评价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绩效而服务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便于对不同单位之间资产的绩效状况进行横向比较,必须充分考虑其资产共性,建立统一的共性指标。除了设计基本的共性指标外,还应根据各类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特性设计相应的特性指标,以反映某一类行政事业单位或某一类专项资产绩效状况。□
(作者单位:刘伟,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一队;刘凡,71320部队后勤部财务处;王慧然,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一队)
参考文献:
[1]唐鸣, 陈荣卓.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路径考察与制度防范——一种法律视角下的分析与建议. 中州学刊 , 2007,(01)
[2]程德文. 试论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对策.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02)
关键词 非经营性 国有资产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财政逐渐退出竞争性经济活动领域,属于财政管理的资产基本仅余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因此,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逐渐转向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而要发挥提高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就必然要求我们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运行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特点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评价的对象是长期财政支出的结果。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要来源于财政支出的投入,其资产的绩效评价自然是财政支出评价的组成部分。但是,财政支出评价的对象是支出本身,仅针对当年或近几年支出的效率,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长期以来财政支出的结果和资金沉淀。资产一旦形成,便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发挥效益,要想评价资产绩效,首先需要判断发挥绩效的资产形成于哪一时期的财政支出。因此,资产评价的对象是长期以来支出结果形成的资产,其资产的评价是对一个时间段财政支出结果与绩效进行的评价。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难度大。
经营性资产以保值增值为目标,通过考核资本的营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反映资本的绩效水平;而非经营性资产以公共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不仅要评价能以货币反映的直接绩效,还要评价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间接效益,比经营性资产纯价值评价难度更大。
(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更侧重于对资产本身、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的评价。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评价是行政事业单位业绩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两者的目的和侧重点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业绩的评价一般偏重行使公共权力,开展公共服务的态度、效率、贡献等方面的评价;而资产评价更关注其在上述活动中的保障支持程度、自身运用的水平和效果。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难点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公共福利性与绩效评价要求的效益性之间的矛盾。
绩效评价通常采用投入产出比等绩效指标,是从价值角度对效益性进行评价,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不创造物质财富,自身不具有积累功能和保值增值能力,其效益性难以判断和准确计量。
(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效益水平难以确定和绩效评价要求的可计量性之间的矛盾。
资产的成本/收入等投入产出绩效指标一般采用货币计量。但是非经营性资产的收益难以量化,并且由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处在非竞争性领域,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更是缺乏绩效评价的主动性和迫切性。
(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体的复杂性与绩效评价指标要求统一性之间的矛盾。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多由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和使用。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极为复杂。从职能上看,既有纯公共部门也有准公共部门;从性质上划分,既有纯国有的事业单位,又有私有性质的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还有混合所有制的事业单位;从其功能和事业性质来看,包括科教文卫体等诸多单位部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体的复杂性给非经营性资产绩效评价的规范统一带来了困难。
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应把握的重点
(一)建立以资产安全、质量、效率、贡献等为核心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内容很多,其核心应当是非营利性和社会公共福利性。作为所有者和出资人,政府和纳税人等关心的应当是资产的安全、质量、效率和贡献。资产安全是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所有者和出资人的利益保证,是政府资产注入的必要条件之一。资产质量是指资产的可用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的维护程度。资产效率是指资产的利用和配置的合理性。资产贡献主要考核单位资产为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数量与质量。
(二)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首先,对于可量化的指标和项目,要按照其所规定的内容运用现有工具测量获得明确结论。对于不能量化的指标和项目,通过规定程序,定性描述获取数据。其次,要考虑绩效评价指标在评价过程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如果无法获取指标所需的相关信息,评价指标理论上再好,也不具备现实可行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实物形态千差万别,降低了资产的可比性,因此为了便于比较和评价,对资产的绩效评价应以资产价值指标考核为主,同时对资产的实物状况等非价值指标进行辅助考核。
(三)共性指标统一设计,特性指标分类设计。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绩效评价是为评价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绩效而服务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便于对不同单位之间资产的绩效状况进行横向比较,必须充分考虑其资产共性,建立统一的共性指标。除了设计基本的共性指标外,还应根据各类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特性设计相应的特性指标,以反映某一类行政事业单位或某一类专项资产绩效状况。□
(作者单位:刘伟,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一队;刘凡,71320部队后勤部财务处;王慧然,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一队)
参考文献:
[1]唐鸣, 陈荣卓.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路径考察与制度防范——一种法律视角下的分析与建议. 中州学刊 , 2007,(01)
[2]程德文. 试论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对策.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