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与女性——中国凉山彝族自治州手工艺文化的组织化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凉山彝族居住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严格的父系社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凉山州甘洛县成立了首个由彝族女性管理和运营的刺绣协会.随着2000年西部大开发和近年的扶贫运动,凉山彝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资金投入到旅游发展中,彝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生活习惯、手工艺等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同时也给与民族手工艺密不可分的彝族女性带来了冲击.笔者对于刺绣给女性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并就凉山地区彝族女性在旅游相关文脉上,将自己的刺绣文化作为新的文化资源进行再次评估与重视这一社会意义进行了实证性的考察.
其他文献
课前准备是学生开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课前准备不理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本文论述了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并从知识与技能的准备、活动材料的准备以及学生参与课前准备等几方面论述了课前准备在中学美术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前活动准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
明代沿海防御体系和长城防御体系在军事聚落的时空演变方面具有相似性与差异性.南直隶海防和宣府镇长城是海防和长城防御体系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防区.南直隶海防防御沿海倭寇,护卫南京城;宣府镇防御北部势力入侵,护卫北京城.二者均为明朝防御体系中的军事重地,防御等级相近,具有可比性.通过对其军事聚落的数据梳理、分析与对比,探讨其在防御体系建置、空间布局、规模方面的时空演变过程,并结合历史因素分析各自的形成演化原因,由此得出两防区虽在统一的防御思想和军事制度指挥下,又形成各自的特点:海防军事聚落布局开放、规模灵活多变,
妈祖,南方民间亦称娘妈,北方多称娘娘,是宋元以来我国东南沿海民众共同信奉的海上保护神.妈袓在人间仅有28个年头,却被中国历代皇帝敕封30多次,是民间信仰人数最多、影响区域最大的女性神祇,其宫庙遍及大陆、台湾、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其祭典仪式被列为世界信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象脚鼓是傣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以朴素的造型,美丽的传说,浑厚沉稳的鼓声为傣族传统文化节日留下了深厚的民族记忆,加深了傣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本文以临翔区傣族象脚鼓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傣族象脚鼓与南传佛教佛寺文化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象脚鼓简约的审美特征与朴实的文化内涵.
广东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但现代化和城市化浪潮对许多传统习俗造成了严重冲击,其中就包括疍民传统婚俗.但笔者在对佛山三水河口水上新村和深圳南澳南渔社区两个疍民上岸后定居的社区进行走访后发现,在疍民传统婚俗简化和与陆上人趋同的大趋势下,南渔社区疍民婚俗的留存状况明显优于三水河口,其社区内部的凝聚力也更高.笔者认为,南渔社区的”疍家婚俗”作为广东省非遗项目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这提示我们成功的非遗保育工作有利于传统习俗的留存,同时也有助于社区的发展,重新形成社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而这为当下非遗社区的建构提供
期刊
期刊
期刊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是一门综合性的作曲理论课程,而钢琴伴奏则是推动课程教学深入开展的有效载体.文章基于此,首先介绍了左权民歌及其钢琴伴奏,继而分析了《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教学现状,总结归纳了左权民歌钢琴伴奏在《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中的运用意义,包括丰富课程资源、推动钢琴民族化发展、传承左权民歌文化,最后以晋中学院音乐系《左权民歌钢琴伴奏实用教程》为例,总结归纳了左权民歌钢琴伴奏在《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运用对策.
面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濯水石鸡坨土陶”的困境和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濯水石鸡坨土陶的教育转化和开发途径研究势在必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非遗传承结合意义非凡,通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非遗传承实践结合的路径,从而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市场,在实践中寻求创新,使”非遗”得到根本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同时为服务地方经济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