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建工作是一项充满生机活力与创造锐气的事业,需要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态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新的形势,迫切需要我们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寻找新规律,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创新,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党建创新,是提升党建工作活力的源泉
(一)任何领域的任何创造,都必须有一个崭新的、有创意的观念作指导。基层党建工作,必须首先在观念上实现突破。要坚定地认识到,创新是党建工作的题中之意义,创新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而目前,党建工作创新仍面临着许多固框:传统模式形成的思维定式,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任务的游离;党务干部在继承与创新关系上的犹豫与彷徨,党务工作者在开展工作中由于思想观念上的僵化,导致工作实践上出不了新意。因此思维模式是党建创新的一个前提。
(二)创新的实践有力的推动了党建工作不断迈入更高的层次。近年来,我党先后开展了“三个代表”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有效地拉近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这些有效的探索,与时代要求相呼应,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促进效应。但这些改革与创新仍然是初步的,只有不懈地探索,持之以恒地创新,才能推动党建工作实现新的起点上的更大飞跃。
(三)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创新有着广阔的创造空间。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为我们今天的党建工作拓展了创新的空间,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如何在这块新天地里写就党建工作的华彩篇章,是整个基层党组织都考虑和实践的大问题。另外,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思想的多元化使人们的认识世界丰富多彩,其间也不缺乏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广大党建工作者既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主动、实践上创新,才能使党建工作走在形势发展的前沿,实现其应有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党建创新,轴心在促进企业发展
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任务,党建工作能否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是检验党建工作创新实际价值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判断标准。
(一)围绕经济发展创新党建工作,就要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党建工作的创新,不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也不是口号上的推陈出新。党建工作创新的落脚点必须定位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上。经济发展来不得“空中楼阁”,作为其推动力的党建工作,如果试图以几个华而不实的“靓招”来实现其功能,是幼稚的。因此,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必须坚决抵制与摒弃那些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和灾难的“花架子”,把创新之根深深扎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实践土地上,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最佳结合,才能使灿烂的党建之花,结出丰硕的经济建设之果。
(二)围绕经济发展创新党建工作,就要努力形成旺盛的人气。经济的发展要依靠旺盛的人气。看一个企业是否有旺盛的人气,关键要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人气足不足、旺不旺。领导班子团结坚强,人气就旺。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只有干部群众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旺盛的人气,才能无往而不胜。创造一个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人气才能旺盛。要形成旺盛的人气,关键是不能埋没人才,不能委屈人才,更不能压抑人才,要十分注意优化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努力推动形成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三)围绕经济发展创新党建工作,就要始终做好与经济工作结合的文章。党建工作创新与经济工作是两个紧密相连的领域。党建工作要始终体现与经济工作结合的要求,这也是党建工作活力和生命力所在。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切入点,关键是我们党建工作者敏感性如何,果敢性如何。经济发展势若奔江,我们的党建工作只有有力地体现这种时代特点,才能更好地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一工作要求。
三、党建创新,重槌应打在鼓心上
“响鼓要用重槌擂”。创新的重槌打在鼓心上,创新的大鼓才会更响亮、更激越、更豪迈。我认为,党建工作创新应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抓调研,在工作思路上创新。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此,要在企业各个系统大兴调研之风,努力构建完善的调研机制,通过调研出思路,出对策,出成果;通过调研开拓视野,掌握脉搏,形成科学的认识。对于有创新的调研成果,要敢于放在实践中试验,并注意总结、改进和完善;对一些成熟的经验,要提升为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指导基层工作,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二)抓突破,在工作重点上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就没有发展。抓住重点,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特别是组织部门要围绕重点工作,寻求工作的突破口,找准工作的主攻方向,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前,尤其是要抓住干部制度改革这个关键。因为干部制度改革牵动全局、左右全局、影响全局,直接关系到整个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时,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围绕党建工作其他重点、难点问题,大力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抓典型,在整体工作上创新。抓典型,就是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通过树立方方面面的典型,推动党建工作全面展开,促进整体工作上水平。要深入基层全方位筛选树立各条战线、各个层次的典型,采取扶持、帮助、指导的办法,总结典型经验,提高典型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典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着力构筑党建工作的先进群体,带动整个党建工作不断发展,使党建工作在典型的带动下不断创新,整体推进。
(四)抓规范,在工作机制上创新。党建工作要创新,必须以高效的工作机制为保证。各级党建部门要努力创新机制,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促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党建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工作程序,用以指导和规范党建工作。要完善岗位职责规范,严明岗位纪律,真正在党建战线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落实有力、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为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坚实的保证。
(五)抓队伍,在提高素质上创新。创新用人机制,注重从业务骨干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党务工作者队伍,把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引入竞争上岗机制,增强党组织的整体素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党的建设。强化对党组织负责人的考核,重点是考核其责任心、积极性、创新性和工作实效性,把是否发挥党组织的职责作用、是否推进业务工作作为考核评价的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党组织把党建工作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更与与企业经济紧密结合。为此,国有企业必须彰显党建工作的全面性、协调性、可续性,力求在发展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实现企业生产安全经营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党建创新,是提升党建工作活力的源泉
(一)任何领域的任何创造,都必须有一个崭新的、有创意的观念作指导。基层党建工作,必须首先在观念上实现突破。要坚定地认识到,创新是党建工作的题中之意义,创新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而目前,党建工作创新仍面临着许多固框:传统模式形成的思维定式,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任务的游离;党务干部在继承与创新关系上的犹豫与彷徨,党务工作者在开展工作中由于思想观念上的僵化,导致工作实践上出不了新意。因此思维模式是党建创新的一个前提。
(二)创新的实践有力的推动了党建工作不断迈入更高的层次。近年来,我党先后开展了“三个代表”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有效地拉近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这些有效的探索,与时代要求相呼应,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促进效应。但这些改革与创新仍然是初步的,只有不懈地探索,持之以恒地创新,才能推动党建工作实现新的起点上的更大飞跃。
(三)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创新有着广阔的创造空间。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为我们今天的党建工作拓展了创新的空间,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如何在这块新天地里写就党建工作的华彩篇章,是整个基层党组织都考虑和实践的大问题。另外,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思想的多元化使人们的认识世界丰富多彩,其间也不缺乏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广大党建工作者既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主动、实践上创新,才能使党建工作走在形势发展的前沿,实现其应有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党建创新,轴心在促进企业发展
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任务,党建工作能否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是检验党建工作创新实际价值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判断标准。
(一)围绕经济发展创新党建工作,就要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党建工作的创新,不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也不是口号上的推陈出新。党建工作创新的落脚点必须定位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上。经济发展来不得“空中楼阁”,作为其推动力的党建工作,如果试图以几个华而不实的“靓招”来实现其功能,是幼稚的。因此,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必须坚决抵制与摒弃那些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和灾难的“花架子”,把创新之根深深扎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实践土地上,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最佳结合,才能使灿烂的党建之花,结出丰硕的经济建设之果。
(二)围绕经济发展创新党建工作,就要努力形成旺盛的人气。经济的发展要依靠旺盛的人气。看一个企业是否有旺盛的人气,关键要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人气足不足、旺不旺。领导班子团结坚强,人气就旺。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只有干部群众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旺盛的人气,才能无往而不胜。创造一个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人气才能旺盛。要形成旺盛的人气,关键是不能埋没人才,不能委屈人才,更不能压抑人才,要十分注意优化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努力推动形成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三)围绕经济发展创新党建工作,就要始终做好与经济工作结合的文章。党建工作创新与经济工作是两个紧密相连的领域。党建工作要始终体现与经济工作结合的要求,这也是党建工作活力和生命力所在。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切入点,关键是我们党建工作者敏感性如何,果敢性如何。经济发展势若奔江,我们的党建工作只有有力地体现这种时代特点,才能更好地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一工作要求。
三、党建创新,重槌应打在鼓心上
“响鼓要用重槌擂”。创新的重槌打在鼓心上,创新的大鼓才会更响亮、更激越、更豪迈。我认为,党建工作创新应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抓调研,在工作思路上创新。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此,要在企业各个系统大兴调研之风,努力构建完善的调研机制,通过调研出思路,出对策,出成果;通过调研开拓视野,掌握脉搏,形成科学的认识。对于有创新的调研成果,要敢于放在实践中试验,并注意总结、改进和完善;对一些成熟的经验,要提升为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指导基层工作,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二)抓突破,在工作重点上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就没有发展。抓住重点,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特别是组织部门要围绕重点工作,寻求工作的突破口,找准工作的主攻方向,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前,尤其是要抓住干部制度改革这个关键。因为干部制度改革牵动全局、左右全局、影响全局,直接关系到整个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时,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围绕党建工作其他重点、难点问题,大力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抓典型,在整体工作上创新。抓典型,就是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通过树立方方面面的典型,推动党建工作全面展开,促进整体工作上水平。要深入基层全方位筛选树立各条战线、各个层次的典型,采取扶持、帮助、指导的办法,总结典型经验,提高典型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典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着力构筑党建工作的先进群体,带动整个党建工作不断发展,使党建工作在典型的带动下不断创新,整体推进。
(四)抓规范,在工作机制上创新。党建工作要创新,必须以高效的工作机制为保证。各级党建部门要努力创新机制,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促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党建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工作程序,用以指导和规范党建工作。要完善岗位职责规范,严明岗位纪律,真正在党建战线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落实有力、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为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坚实的保证。
(五)抓队伍,在提高素质上创新。创新用人机制,注重从业务骨干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党务工作者队伍,把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引入竞争上岗机制,增强党组织的整体素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党的建设。强化对党组织负责人的考核,重点是考核其责任心、积极性、创新性和工作实效性,把是否发挥党组织的职责作用、是否推进业务工作作为考核评价的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党组织把党建工作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更与与企业经济紧密结合。为此,国有企业必须彰显党建工作的全面性、协调性、可续性,力求在发展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实现企业生产安全经营的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