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在癫(癎)患者停药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经停药后3年以上无癫(癎)发作的患者139例进行24 h V-EEG监测观察其脑电图变化与临床症状之
【机 构】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在癫(癎)患者停药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经停药后3年以上无癫(癎)发作的患者139例进行24 h V-EEG监测观察其脑电图变化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并随访4~5年.结果:本组139例患者中接受单药治疗97例,两种药物联合治疗20例,3种药物联合治疗22例,治疗中均无临床癫(癎)发作.V-EEG监测发现有(痫)样放电39例(28.1%).在此39例(痫)样放电患者中,活动性(痫)样发作史<6个月8例、7~12个月9例、>12个月22例.癫(癎)样放电出现时间:清醒期6例(15.4%),睡眠期30例(76.9%),清醒期与睡眠期均有(痫)样放电3例(7.7%),睡眠期(痫)样放电发生率明显高于清醒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随后的3~4年随访期中,39例脑电图异常者继续口服抗癫(癎)药物,停药后9例复发,复发率为23.1%;100例脑电图正常者,49例病人坚持继续服药,停药后2例复发,复发率为4.1%;另51例患者逐渐减停抗癫(癎)药,停药后8例复发,复发率为10.0%,明显低于脑电图异常者(P<0.05).结论:V-EEG的监测结果可以用来指导3年无发作癫(癎)患者是否适合停药,可作为评价药物疗效及选择停药时机的重要依据.
其他文献
从电力监测的实际要求出发,设计了基于GPRS数据传输和远程虚拟仪器技术的电能质量综合监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组成模块的设计,所设计的系统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适
纯转动拉曼测温激光雷达中采用双光栅单色仪结构的优点是能提供优于10-7抑制比,能够很好地抑制瑞利-米氏散射,得到纯度很高的转动拉曼谱,并且能够提高光的透射率,具有长期稳
制备了纳米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和介孔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表征了催化剂的物化性能.研究了浓硫酸和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催化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催化性能,系统考察了酮和
在研究电磁脉冲对微电子器件作用效应的过程中,针对三种不同型号的微波低噪声硅半导体器件进行了电磁脉冲(静电放电和方波电磁脉冲)直接注入的试验,结果发现该类器件对电磁脉
研究光学格子中(即在光传输的横截面上存在周期格子势的调制)光束的演化,利用变分原理,求出了光束宽度、振幅、频率啁啾参量随传播距离的演化形式.发现光束宽度与调制周期的
将铌钒氮微合金钢进行热轧和空冷处理,透射电镜发现铁素体中弥散着细小的球形析出相,三维原子探针分析显示这些析出相为Nb、V、Mdo碳氮化物,进一步研究表明V、Nb、Mo原子主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multi-agent的半导体生产线动态调度方法.首先建立了MAS仿真模型,包括管理、投料、工件和设备4种agent ;然后设计了工件agent与设备agent的动态调度协商机制,
针对已提出的光学读出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设计研制了一种单元尺寸分别是50 μm×50μm和60 μm×60 μm的新型双材料微悬臂梁红外焦平面阵列(FPA),进行了人体红外热成像实验
目的 探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34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7例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 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神经眼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眼科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住院宣教方式,研究组采用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