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墨子科技思想的产生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6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墨家的科技思想作为中国先秦时代自然辩证法的最高结晶,其主旨表现为道技统一的科学技术观,真正地第一次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墨子及其重视科技方法的实际运用,其学说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都在于“为天下兴利除害”。墨子的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成為了中国古代科技思想的一座高峰,而且在其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古代科学家,取得了一些令世人惊叹的成绩。那么,墨子科技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呢?本文将会从墨子本人、墨子的主要思想着手,简析科技思想产生的原因。
  1.墨子其人
  1.1墨子的出生籍贯
  墨子到底是哪国人?史学界一直都是争议颇多,其中主要呈现出几种倾向,一个是说他是宋国人而鲁国人,一个是说他为宋国人,其主要的依据为《史记》和《吕氏春秋》。《史记》记载墨子为为宋国大夫,而《吕氏春秋》则认为是鲁国人。相对来说,学界普遍还是认同墨子为鲁国人这一说法,笔者也认同这一种看法。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有位叫胡怀琛的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论证得出了一个结论:说墨子是印度人。
  墨子的生活年代确实可以认定的,那就是出于春秋向战国跨越的特殊时期,而历史上目前还没有那本史料对于他的生卒年份有明确记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关于其大概的生活年代记载为:“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就是说墨子或许是和孔子为同一时代的,也可能是在孔子之后出现的人物。依据大量相关史料的研究和分析,墨子的活动时间大概为战国初年,出于在孔子和孟子之间的时期。
  1.2墨子的真实姓名
  墨子的真实姓名史学界至今仍无定论,学者们也众说纷纭。普遍较为认同的说法是,墨子姓墨名翟,笔者也是持这一态度。但也有人认为墨子其实并不墨,而姓翟,叫翟乌。其实将“墨”作为姓氏非常罕见,但是“翟”姓却是存在的。因而一些学者将此作为佐证,认为墨子的名字叫做翟乌,而大家泛称的“墨子”这以说法,仅仅是因为他是墨家的创始人。
  到了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又另辟蹊径,他认为,墨翟的“墨”一字其实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墨刑。墨刑也称黥刑,是中国古代“五刑”之一,是一种极为残酷的刑罚,而且带有羞辱性。这种刑罚主要对于那些罪不至死的犯人的使用,先在罪犯的脸上或额头上刺上字,再在刺字处涂墨,让受刑人终身留下耻辱的标记,然后罚为奴隶。而史书记载中最有名的就要数西汉初年的淮南王英布了,他早年因为犯罪而遭到黯刑(墨刑),所以也被人称为黥布。钱穆先生认为,墨子和他的门徒本身生活条件就比较艰苦,大多属于底层的劳动人民,而“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墨子的称呼很可能就是因为他曾经遭受了墨刑。
  1.3墨子的生平
  墨子的一生都致力于两件事情:
  一是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希望看到一个“兼爱”的世界。
  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力求各国能够接受“非攻”的策略。可见成大事者在于坚持,而不在多,墨子的一生都在践行着自己“兼爱非攻”的主张。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己的思想,墨子广收门徒,史实记载一般的亲信弟子就有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当时声势浩大的一派显学。墨家在现在看来也是一个优秀的团体,这也是为什么墨家学说也经常作为营销学的范本,整个团队组织严密、纪律严格。
  墨子才学广博,而且善于实践,是第一个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用实践来检验真理的大哲学家,虽然他来自底层,但在当时的那样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声望却与孔子差不多。由于墨子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真实的反应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心声,因此,墨子又被称呼为“劳动人民的哲学家”。
  墨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家,整个墨家学派更可以说是一个科学家集团。他们在数物、逻辑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近乎于现代理论对于物理学的相关概念进行定义,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最先提出的。
  2.墨子思想
  2.1兼爱、非攻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强势大国任意地侵略、吞并小国,多少国家名存实亡;诸侯目空一切,架空天子,名门望族欺辱、要挟国君。乱世之中,作为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往往都是遭受苦难最深重的,也是体会最深的。在经历了数百年战争混乱所带来的折磨之余,许许多多的智者贤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战争的尽头到底是在哪里?
  从另一种角度也促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儒家主导“礼”制,也就是恢复西周时期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从某一层面来说还是教导民众顺从君王,君王敬畏神灵;道家则认为应该是“无为而治”,不应该盲目的作为,应该顺从“道”,也就是遵从自然法则,也尊重社会法则;而墨家提倡的就是兼爱非攻。用当今的话来解释可以说是博爱。“兼”简单来讲就是全、总的意思,即合而不别的意思。兼爱就是平等对待所有人,不加分别的爱众人。简单来说即是博爱而已。非攻,简单理解而言就是不主张侵略弱小,所有的国家都应该以御敌为主,所有的国家都遵从这样的策略,那就不会再出现战争。
  何为“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墨子·兼爱中》)兼爱和非攻是体和用的关系。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而非攻则主要表现在国与国之间。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2.2尚贤、尚同
  “尚贤”就是要任人唯贤,反对贵族世袭的制度,也是一种反对社会的不公平。“尚同”是对“尚贤”的发展,提倡国家法律道德标准高度的统一,只有所有人处于同一基准之下,社会才得以稳定。   墨翟的尚贤思想有其历史愿意的,可以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春秋末战国初,社会急剧变革,奴隶制将要被封建制所取代,诸侯间的攻伐、家族间的斗争、大夫间的残杀,达到白炽化的程度,各诸侯国虽拥有重兵和大量社会财富。国家富强一点,贪欲就起来了,他们看待弱小的邻国,就将其视为盘中餐,虎视眈眈,企图找寻接口来发动战争,扩充疆土,显示强大。各诸侯国之间的戰争不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统治者想要维持局面只能靠着变本加厉地剥削民众。社会的财富越来越倾向于集中,底层的劳动人民则深受其害,许多人失去了自己家园和财产,甚至于宝贵的生命。尚同是在尚贤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而来得到。墨子认为社会的标准不一,政令下达后各阶层对待的态度不一,甚至政令本身就对各个阶级的要求不一样,所导致的结果只会是社会更加的混乱。尚同与尚贤一样,一个具体方面一个则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规范,更应该作为"为政之本"。
  2.3节用、节葬
  “节用”就是针对活人平常的生活开支,“节葬”则是减少死人的丧葬所带来的铺张浪费。
  人类社会在埋葬现象出现的早期,埋葬都是简单,甚至可以说是随意的。这是因为,原始人类的生活条件很差,物质相对贫乏,解决温饱是他们的第一任务。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入了奴隶社会后,社会财富大量增加,社会的不平等现象随之出现。部分人占有了社会的大量财富,成为奴隶主、优势群体,他们生前活得风光,死后也实行厚葬,想生生死死永享富贵。而这种厚葬现象尤其在春秋战国时代发展到了相对于当时的生产力而令人发指的程度。
  墨子当然是持有不同观点的,主张节葬薄葬。他认为,厚葬有百弊无一利。首先,厚葬绝对是一种财富浪费。大量财宝埋藏在地下,就是浪费众多劳动人民辛勤创造的财富,这样“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造成“出战不克,入守不固”。其次,厚葬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必然造成人力的大量浪费。因此,厚葬无论是于国于民都是有众多害处的,王公贵族厚葬久丧会导致“政荒国贫”,“匹夫贱人”厚葬久丧则会“身瘦家困”。总之,厚葬损国害民,害莫大焉。厚葬有弊,那么实行薄葬应该具体怎么来标准呢?墨子也有自己的看法,葬物尽量的简单,棺木也没有必要讲求木质品质,“棺三寸以掩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就是说,棺木的厚度在三寸左右就足够了,死者穿的衣服最终也是会烂掉的,三件左右也就够了。生者更不应该为丧事长久操心,“应疾而从事”,尽快投入到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创造价值。
  2.4天志与明鬼
  墨子天志明鬼的思想就是兼爱非攻思想的一种延续,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墨子本人在理论层面加以定义一个助推自己“兼爱非攻”理念的外在力量。在当时的那个时代,人们是敬畏神灵的,墨子也就是抓住这一特点,也是来讽刺社会。天志明鬼的思想也从另一个层面体现了被压迫人民的正义要求,是人民意志的侧面表现,极富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
  墨子的天志篇中有具体描述:“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墨子把天志作为人世间的最高标准,因为天志就是天志之意志。天志的直接表现就是“义”,“天欲义而恶不义”。顺天之“义”,天亦可以满足人的寻求美好躲避灾害的心愿。在这里天是墨子假设的一个有意志的人格神,它统治天地万物,就如同其他哲学家一样,受限于当时的环境。
  “故鬼神之明,不可为幽间广泽,山林深谷,鬼神之明必知之。鬼神之罚,不可为富贵众强,勇力强武,坚甲利兵,鬼神之罚必胜之。若以为不然,昔者夏王桀,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上诟天侮鬼,下殃傲天下之万民,祥上帝伐元山帝行,故于此乎,天乃使汤明罚焉。……此吾所谓鬼神之罚,不可为富贵众强、勇力强武、坚甲利兵者,此也”(《墨子·明鬼下》)。墨子认为,天作为一个虚构的人格神还不足够,必须还有加以一个能够监督世人行为的鬼神存在,监督着世人,赏善罚恶。
  2.5非乐、非命
  “非乐”是针对儒家的礼乐制度提出的,可以看做是对于“节用节葬”思想的延伸。儒家把礼乐摆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也很推崇音乐,但墨子却不这么认为,他也认为这是一种浪费,大型的音乐会一样是劳民伤财的,而且只是享受的一种高级形式罢了,所以他也主张“非乐”,即反对王公贵族因为大搞音乐,享受作乐,而迫害百姓。“非命”就是在儒家“死生由命,富贵在天”的思想上相对提出来的,墨子虽然设立天志,但他却不认为人的命运是有预定的,也是主导人定的。儒家的“天命”学说,孟子的解释为“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人的意志是无法左右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命运收到外界所决定是命中注定的东西。一个人的命运是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去改变。
  3.墨子科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墨子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数理学、医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等多个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也有丰硕的成果,而其科哲思想大多都聚集于《墨经》中,在先秦时代就是为在科技史上为中国矗立了一座丰碑。当然任何一种思想学说的成形都必然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墨子科哲思想的产生就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
  社会进步,生产力大幅提高。墨子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奴隶制度土崩瓦解、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时代,铁器时代的到来,也逐渐改变百姓的日常生活。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保全自身的地位,极力主抓应用新技术,这也给墨子的科哲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平台。
  战争的客观需要。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战争频繁发生,各国为了自身利益,主动寻求御敌政策,军事方面的科技理论和发明创造也就应运而生了。
  自身利益作为主导。还有就是墨家独特的身份,墨家科技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也是由墨家所从事的职业性质所决定的。墨家这整个底层劳动者的集团,他们最基本的日常活动就依赖于他们对生产技术的改进,不断总结这些改进,从而将感性层面的感受上升为了理性层面的认识,不知不觉中将技艺提升到了科学的层面。
  概括来说,墨子的科技思想是源于实践的。事实上任何科学技术都是在总结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人民认识世界的一种系统性的收获,而墨家的经典更是具有这种特性,体现了为生产服务的使用科技观。 [科]
  【参考文献】
  [1]任继愈.墨子大全[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2]孙诒让.墨子间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梁启超.墨子学案[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
  [4]胡适.先秦名学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5]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6]栾调甫.墨子研究论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7]詹剑峰.墨子的哲学与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8]方孝博.墨经中的数学和物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83.
  [9]孙中原.墨子及其后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10]邢兆良.墨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1]高亨.墨经校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2]秦榆.墨子书院[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
  [13]张永义.墨子与中国文化[M].贵阳:贵阳人民出版社,2001.
  [14]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5]刘健.墨子箴言录[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
  [16]翟杰全.墨家科学思想及其历史命运[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11).
  [17]陈慧.墨家思想的科学之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8).
  [18]徐希燕.墨子思想渊源[J].学术论坛,1998(6).
  [19]赛福尔.墨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影响[J].中国文化研究,1993(1).
  [20]崔永东.墨子哲学及其现代价值[J].齐鲁学刊,1995(1).
其他文献
通感也叫“移觉”,是修辞手法之一.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于是,在描写上当表现属于甲感觉范围的事物印
摘要: “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  关键词: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如何让我们的教师充分解读新课程背景下的课
期刊
号是文人自己的创作,又可以脱离名、字连贯的制约而自由发挥,因此也就向我们展现了文人生活的一个侧面,也提供了“看号知人”的可能.rn号无论繁简,大致都由中心语和修饰语两
极度繁荣语文教学改革搞了近三十年,教育名家层出不穷,从语文的人文性到工具性,到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从苏联模式的语文板块程式化教学,即填鸭式“满堂灌”,到现在的时兴的研
【摘 要】采用钢管贝雷支架优点是受地形制约较小,只需对小范围的钢管基础的地基进行处理,地基处理费用较少,且只需对典型初始段支架进行堆载预压,施工人员投入少,支架搭设速度较快,支架搭设质量有保证,且施工安全保证性大大提高,缺点是受力计算较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支架搭、拆需机械配合。  【关键词】现浇梁;高墩支架;施工技术  0.工程概况  某高速合同段采用设计速度100km/h,整体式路基采用六车道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交通问题。交通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命脉,交通拥挤已经成为了现在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地铁在解决交通拥挤问题上有着其它交通工具不可代替的作用,随着地铁线路的日益增多,地铁的换乘站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其也成为了地铁设计的重要部分。基于此,本文对地铁在换乘站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有所帮助。  
职中的学生身体形态、心理已逐渐趋向成熟,身体素质也开始接近成人水平,已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学生渴望掌握富有时代感和实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我作为班主任,始终把美好人格的塑造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看着孩子们一拨一拨在涓涓细流的浇灌下,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健康成长,我由衷地感受到为师的欣慰,自己也在帮助学生完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