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6~7月间, 为了分析我国当前学费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测定我国“学生价格反应”,我们组织了一次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900份调查问卷,回收调查问卷850份,回收率94.4 %。在这850份调查问卷中,其中有效问卷810份,有效率为95.3%。被调查的湖南省9所高校,即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在校大学生。此次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一、城乡学生学费价格反应及其差异
统计分析发现,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价格反应系数在各个层次学校都有所不同,农村与城市弹性系数比较趋势相同,即农村学生的价格系数要高于城市学生,说明学费提高对这一群体影响力更大。即使是同层次的教育,农村学生的学生价格反应明显高于城市学生。这与农村家庭的支付能力、付费意愿等有关,说明不同家庭收入、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下,学生价格反应不同。
二、不同专业的学生价格反应差异
本次共调查了文科、理科、工科、师范类、农学、医学等专业,重点调查了会计专业。调查发现,不同的专业类型,学生价格反应存在差异。在所调查的专业中,工科专业学费提高,价格反应系数最大,敏感程度最强,所受影响最大;而理科专业次之,会计专业和文科专业再次之。
三、家庭收入不同与学生价格反应差异
我们对学生家庭收入进行了调查,大致把家庭年收入划分为3万以内,3万~5万,5万~10万和10万以上这几个档次,不同的家庭年收入對于学生价格的反应有着明显的差别。如下图所示:
调查结论与我们预计的完全一致,即家庭收入越高,学生价格反应越低;家庭收入越低,学费价格反应越强烈。这也可以证明家庭收入与支付能力对教育需求的影响。
四、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与学生价格反应差异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作者调查了学生父母职业以及所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继续求学同样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提高学费,学生价格反应系数有着明显的区别。图1反映了学费分别提高1000元、2000元、5000元时,父母教育层次对学生继续上学的影响。
从图1中我们发现,子女受教育需求随着父母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父母(取其中一方的最高学历)受教育水平越高,子女受教育的需求越大,学生价格反应越低。父母任一方取最高学历,学历越高,弹性系数越低,如果父亲或者母亲最高学历是硕士、博士等,学费提高,几乎均会继续就读。
正常情况下,学费提高幅度越大,价格反应系数就越大,也就是对提高学费越敏感。有趣的是,我们计算发现,学费提高1000元、2000元的时候,价格反应系数一般是提高了的,但在学费提高5000元时,学生价格反应系数却变小了。并且,在提高学费1000元和2000元时,学生价格反应系数较大,大于1,为富有弹性;在提高5000元时,价格反应系数大部分均小于1,说明变得缺乏弹性(图2)。
对这个现象我们进行如下解释和说明:学费价格提高越大,弹性系数越大,学生对其反应越敏感,说明价格反应系数是富有弹性的。但是,学费提高到某一点时,如图2中的 O点,学生价格反应系数开始降低,对提高学费多少的幅度不再那么敏感,价格反应系数接近于甚至小于1,变成缺乏弹性。本文测试的结果是在提高2000元到提高5000元之间的某一点,且学费已经要提高到现有学费的2倍时,无论学费提高多少,总是有个别人接受提高的价格,人数减少变动率越来越小,使得价格弹性反应不明显、不敏感,弹性变小甚至缺乏弹性。我们可以从收入效应解释这个问题,由于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于收入水平的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是,学费不是一件普通的商品,它有增值性、外溢性、有限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无论学费提高多与少,总有人愿意支付学费。这个情形,有别于大学收学费之初,作为社会人不只是需要简单的物质享受,也需要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与满足。
一、城乡学生学费价格反应及其差异
统计分析发现,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价格反应系数在各个层次学校都有所不同,农村与城市弹性系数比较趋势相同,即农村学生的价格系数要高于城市学生,说明学费提高对这一群体影响力更大。即使是同层次的教育,农村学生的学生价格反应明显高于城市学生。这与农村家庭的支付能力、付费意愿等有关,说明不同家庭收入、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下,学生价格反应不同。
二、不同专业的学生价格反应差异
本次共调查了文科、理科、工科、师范类、农学、医学等专业,重点调查了会计专业。调查发现,不同的专业类型,学生价格反应存在差异。在所调查的专业中,工科专业学费提高,价格反应系数最大,敏感程度最强,所受影响最大;而理科专业次之,会计专业和文科专业再次之。
三、家庭收入不同与学生价格反应差异
我们对学生家庭收入进行了调查,大致把家庭年收入划分为3万以内,3万~5万,5万~10万和10万以上这几个档次,不同的家庭年收入對于学生价格的反应有着明显的差别。如下图所示:
调查结论与我们预计的完全一致,即家庭收入越高,学生价格反应越低;家庭收入越低,学费价格反应越强烈。这也可以证明家庭收入与支付能力对教育需求的影响。
四、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与学生价格反应差异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作者调查了学生父母职业以及所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继续求学同样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提高学费,学生价格反应系数有着明显的区别。图1反映了学费分别提高1000元、2000元、5000元时,父母教育层次对学生继续上学的影响。
从图1中我们发现,子女受教育需求随着父母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父母(取其中一方的最高学历)受教育水平越高,子女受教育的需求越大,学生价格反应越低。父母任一方取最高学历,学历越高,弹性系数越低,如果父亲或者母亲最高学历是硕士、博士等,学费提高,几乎均会继续就读。
正常情况下,学费提高幅度越大,价格反应系数就越大,也就是对提高学费越敏感。有趣的是,我们计算发现,学费提高1000元、2000元的时候,价格反应系数一般是提高了的,但在学费提高5000元时,学生价格反应系数却变小了。并且,在提高学费1000元和2000元时,学生价格反应系数较大,大于1,为富有弹性;在提高5000元时,价格反应系数大部分均小于1,说明变得缺乏弹性(图2)。
对这个现象我们进行如下解释和说明:学费价格提高越大,弹性系数越大,学生对其反应越敏感,说明价格反应系数是富有弹性的。但是,学费提高到某一点时,如图2中的 O点,学生价格反应系数开始降低,对提高学费多少的幅度不再那么敏感,价格反应系数接近于甚至小于1,变成缺乏弹性。本文测试的结果是在提高2000元到提高5000元之间的某一点,且学费已经要提高到现有学费的2倍时,无论学费提高多少,总是有个别人接受提高的价格,人数减少变动率越来越小,使得价格弹性反应不明显、不敏感,弹性变小甚至缺乏弹性。我们可以从收入效应解释这个问题,由于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于收入水平的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是,学费不是一件普通的商品,它有增值性、外溢性、有限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无论学费提高多与少,总有人愿意支付学费。这个情形,有别于大学收学费之初,作为社会人不只是需要简单的物质享受,也需要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