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7日到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以“顺访”形式,在号称“阳光之乡”的安纳伯格庄园,与奥巴马总统举行非正式会晤。
安纳伯格庄园,是已故传媒大亨沃尔特·安纳伯格夫妇的冬季度假之地。2009年,根据老夫妻俩的遗愿,庄园交给非营利组织安纳伯格信托基金和安纳伯格家庭信托共同管理,为大型庆典和重要官员会面提供场地之外,也向普通游客开放。
1963年,当沃尔特·安纳伯格在加州西海岸、靠近棕榈泉的一大片沙漠中,掏钱买下197公顷荒地的时候,脑子里已经想好如何经营这片不毛之地。
在那个年代,选择这种地理位置购买大片土地,经营超级市场是唯一的选择。当地一家刊物的主编说,那块地大极了,除了盖超市,看不出还有其他选择:“大家非常担心,唯恐他用一个体积超大的丑陋建筑,破坏了当地的美景。”
这片土地的新主人出身犹太商人家庭,父亲是出版业的巨子,经营《费城问讯报》和《每日竞技报》(一家刊登赛马信息的报纸)。1930年代,父亲卷入逃税丑闻,身为家里的独子,沃尔特立志为父亲恢复名誉。
1942年,沃尔特34岁,这一年父亲去世,他接手濒临倒闭的《费城问讯报》。他发现广播和电视前途光明,不顾投资顾问反对,创办《电视指南》。在1970年代,《电视指南》每周给他带来60万到100万美元净利,是他最成功的一项投资。
事业顶峰时,美国销量最大的3家报纸,沃尔特拥有两份。
作为出版业新秀,沃尔特不但眼光独到,而且作风凌厉。1949年,他的《费城问讯报》连续登出报道,揭露当地政府大规模贪腐行径。1950年代,《费城问讯报》成为抵制麦卡锡主义的中坚力量,同时为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大唱赞歌。
最出风头的一次,是1966年。当时,宾西法尼亚州州长候选人,民主党人米尔顿·沙普力主纽约中央铁路公司与宾西法尼亚铁路公司合并,而沃尔特是后者的重要股东,一直是计划的坚定反对者。为了“拿下”沙普,阻断合并计划,沃尔特决定剑走偏锋。
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费城问讯报》记者提问沙普是否去精神病医院接受过治疗,沙普莫名其妙,简单地回答了一个“不”字。第二天,报纸登出头条,巨大的标题是《沙普否认他去过精神病院》。沙普输掉了竞选,安纳伯格用报纸打赢了合并战。
这样一个人,当他拥有197公顷好地以后,会拿来做什么呢?
为款待好总统,庄园的工人在11个人工湖里,提前放满鲈鱼和鳟鱼
沃尔特·安纳伯格的决定,出乎很多人意料。他没有盖超市,而是聘请昆西·琼斯(后来成为南加州大学建筑系主任)担任设计师,为他和1951年迎娶的第二任妻子莉奥诺盖一所舒适的冬季别墅。
他是个结交很广、热心公共事业的人。于是,安纳伯格庄园从破土动工的一刻,已经被设计成公私兼顾的休假胜地。1966年庄园落成,很快就以举办大型聚会、安排政治名人会面闻名,号称“西海岸的戴维营”,四十多年接待过无数风云人物。
艾森豪威尔总统和夫人,是庄园最早的客人,他们喜欢在这里垂钓和打高尔夫球(庄园里有一个精心设计且难度不小的九洞球场)。为款待好总统,庄园的工人在11个人工湖里,提前放满鲈鱼和鳟鱼。
1968年,尼克松竞选获胜,他到庄园里度周末,顺便思考新政府的成员名单。他对沃尔特说,打算请他“就任美国新一任驻英大使”。1972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庄园超过两米的夹竹桃花墙,忠实地为前总统提供保护。
尼克松的继任者杰拉尔德·福特多次做客安纳伯格庄园。他对庄园风景和各种晚会念念不忘,退休以后竟在紧挨着安納伯格庄园的地方置办了房产,方便经常来做客。
庄园主人和美国总统的交情,在里根总统时期达到顶点。1981年到1982年,沃尔特的夫人莉奥诺·安纳伯格担任里根总统的礼宾官,每次大型宴会,“她都安排得滴水不漏”。
总统夫人南希曾说,自己和丈夫从来就不是新年晚会的热衷者,“但是阳光之乡的新年晚会,永远令我们兴奋。”从1974年到1993年,里根夫妇在庄园参加过18次新年晚会,而他任期里的8次总统新年晚会,全部归安纳伯格庄园承办。
1990年,沃克·布什以总统身份在安纳伯格庄园摆下国宴,招待日本首相海部俊树。1995年春天,克林顿总统夫妇和比尔·盖茨一起来到庄园,参加情人节晚会。从2000年到2004年,退休的老布什两口子也经常回来“忆旧”。
庄园的外宾名单包括英国女王、查尔斯王储(据称非常喜欢这里,定期会来庄园过一次周末)、撒切尔夫人等一系列名人。上世纪70年代,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巴列维国王一家匆促间无处落脚,也曾在庄园小住过一段日子。
1980年代中期,沃尔特把手中的出版集团出售给默多克集团,从此专注慈善事业。安纳伯格庄园变成专门的社交场所。沃尔特说,希望自己的庄园“为一小群有相同想法的人,提供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非正式的交换思想的场合”。
2002年,沃尔特去世(去世前,《福布斯》估计他拥有40亿美元净资产),如何处置这份遗产,成为遗孀莉奥诺的一桩心事。据说,她思考了很长时间,最终决定把这片建筑交还给公众。她找来建筑师,花费大量时间商讨改造细节。
2009年,莉奥诺去世,庄园交给非营利组织安纳伯格信托基金和安纳伯格家庭信托共同管理。大家一致认为,这座庄园的首要任务,“是为美国总统和部长们提供一个接待各国政要的合适场所,以便推动世界和平,达成国际协议。”
此外,庄园还可以为慈善家、教育家、医生、科学家、艺术界人士,人道主义者提供场所,“促进公益事业、科学发展和艺术繁荣”。最后,庄园还将向普通游客开放。 2013年3月1日,经历重新装修以后(总经费高达6150万美元),庄园正式对公众开放。对普通游客而言,庄园每个开放周期从9月持续到次年6月。
普通游客的庄园之旅,从紧挨着大客厅的游客集散中心开始。游客每7人凑成一批,每人花费35美元,提前两周预订,在导游的带领下,可以在庄园游览90分钟。庄园每天最多接待15批游客。
大客厅是一幢面积颇大的新现代派风格建筑。据说,女主人曾想把它的屋顶设计成玛雅文化风格。但是设计师昆西·琼斯是个坚持自己风格的家伙,他固执地把屋子设计成典型的“昆西·琼斯作品”,只肯在庭院里做点让步,布置一个印第安图腾柱。
这座大客厅,粉红色屋顶,墙壁是透明的巨幅玻璃。大屋顶遮住加州强烈的阳光,玻璃墙让室内变得明亮,也为宾主欣赏庭院、池塘和山景,提供了极好的视野。主设计师昆西·琼斯喜欢让作品和周围风景融为一体,在安纳伯格庄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大客厅正中,有一个中央水池,四周种满鲜艳的凤梨。安纳伯格夫妇非常喜欢大自然,女主人更是喜欢欣赏加州沙漠的日出和日落。为了投合她的爱好,设计师在庭院种满粉红色的夹竹桃,而当地日落的“标准”颜色,就是布满天空的粉红色余晖。
参观完大客厅,经过一道走廊,游客开始接触庄园的核心与精华。安纳伯格夫妇钟爱艺术,庄园收藏有五十多幅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名作。过去高朋满座的日子里,欣赏主人的艺术品收藏,始终是客人津津乐道的一件雅事。
2009年女主人去世,大部分收藏捐赠给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据估计价值高达10亿美元)。捐赠之前,庄园已经利用数字技术为这些作品制作了“高保真”的复制品。如今,它们按着老样子装裱在镀金的画框里,不是行家,难辨真伪。虽然把大部分收藏捐赠出去,主人仍然留下一批相當珍贵的艺术品。
从走廊到客房,游客可以看到罗丹的青铜雕塑《黄昏》,在壁炉上,悬挂着梵高的《玫瑰花》(这是复制品)。室内装饰也出自名家之手,亚麻质地的矮沙发上,布满蓝白色花朵图案的刺绣,陶瓷和玻璃艺术品随处可见。眼尖的游客还可以找到中国明代的瓷花瓶、唐三彩陶俑和漂亮的景泰蓝。
右:安纳伯格夫妇钟爱艺术,庄园收藏有五十多幅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名作
安纳伯格夫妇非常喜爱景泰蓝,他们曾对记者说:“景泰蓝有鲜艳的色彩,金属线条也生动有力,它们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们想起梵高的绘画。”他们收藏的景泰蓝作品,以清中期(乾隆皇帝)为主。目前,庄园里恰有一个景泰蓝展览,持续到今年12月31日。
最早在庄园过夜的贵宾,当属里根夫妇。1976年初,里根还是加州州长的时候,已经借地利之便,成为庄园的常客。他和夫人逗留的客房,本来是安纳伯格为母亲预备的卧室,老太太在庄园竣工前去世,只好把它改成贵宾客房。
这间屋子,后来又成了庄园的陈列室。安纳伯格夫妇把窗户封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布置展柜和装饰墙,陈列主人与世界政要的合影、书信、圣诞卡。历任美国总统寄给夫妇俩的信件总量,有三千多封;从英国女王那里收到的圣诞贺卡,大概有两打之多。
作为美国外交手段中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美国总统素有在农场、营地、庄园等私人场所会见国外政要的传统。不打领带,不穿正装,是这类私人会谈的“惯例”。 这一传统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外交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总统在宾夕法尼亚州南部的葛底斯堡有一个农场。1959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当年9月,赫鲁晓夫受邀兴致勃勃地来到葛底斯堡农场做客。由于当时正处在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的关系相当紧张,但对于这次访问,赫鲁晓夫觉得气氛相当不错。艾森豪威尔的儿子约翰·艾森豪威尔1984年接受采访时称,赫鲁晓夫当时觉得整个气氛就像一家人似的。卡特
戴维营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西北120公里处的马里兰州卡托克廷山间。1978年9月6日至17日,时任美国总统卡特、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在戴维营进行为期12天的三方秘密会谈。在卡特的一再努力并不断施压下,双方最终达成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戴维营协议》,由此诞生以色列与阿拉伯邻国之间的第一份和平协议。老布什
肯纳邦克波特庄园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私宅。老布什当上总统后,这里就成为夏天的白宫。老布什在这里接待过很多外国领导人,包括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等。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也曾受邀前往庄园,他的这次访问非常融洽,而且对于法国支持美国出兵伊拉克进行第一次海湾战争起到一定作用。小布什
在美国历任总统中,将私人场所运用得最为娴熟的莫过于第43任总统,老布什之子小布什。与前任们喜欢在白宫或戴维营招待来宾不同,小布什自上任后,就把克劳福德农场当成招待重要贵客的特别场所。曾在克劳福德农场做客的外国嘉宾包括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时任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时任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以及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等。
安纳伯格庄园,是已故传媒大亨沃尔特·安纳伯格夫妇的冬季度假之地。2009年,根据老夫妻俩的遗愿,庄园交给非营利组织安纳伯格信托基金和安纳伯格家庭信托共同管理,为大型庆典和重要官员会面提供场地之外,也向普通游客开放。
传媒大亨的“阳光之乡”
1963年,当沃尔特·安纳伯格在加州西海岸、靠近棕榈泉的一大片沙漠中,掏钱买下197公顷荒地的时候,脑子里已经想好如何经营这片不毛之地。
在那个年代,选择这种地理位置购买大片土地,经营超级市场是唯一的选择。当地一家刊物的主编说,那块地大极了,除了盖超市,看不出还有其他选择:“大家非常担心,唯恐他用一个体积超大的丑陋建筑,破坏了当地的美景。”
这片土地的新主人出身犹太商人家庭,父亲是出版业的巨子,经营《费城问讯报》和《每日竞技报》(一家刊登赛马信息的报纸)。1930年代,父亲卷入逃税丑闻,身为家里的独子,沃尔特立志为父亲恢复名誉。
1942年,沃尔特34岁,这一年父亲去世,他接手濒临倒闭的《费城问讯报》。他发现广播和电视前途光明,不顾投资顾问反对,创办《电视指南》。在1970年代,《电视指南》每周给他带来60万到100万美元净利,是他最成功的一项投资。
事业顶峰时,美国销量最大的3家报纸,沃尔特拥有两份。
作为出版业新秀,沃尔特不但眼光独到,而且作风凌厉。1949年,他的《费城问讯报》连续登出报道,揭露当地政府大规模贪腐行径。1950年代,《费城问讯报》成为抵制麦卡锡主义的中坚力量,同时为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大唱赞歌。
最出风头的一次,是1966年。当时,宾西法尼亚州州长候选人,民主党人米尔顿·沙普力主纽约中央铁路公司与宾西法尼亚铁路公司合并,而沃尔特是后者的重要股东,一直是计划的坚定反对者。为了“拿下”沙普,阻断合并计划,沃尔特决定剑走偏锋。
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费城问讯报》记者提问沙普是否去精神病医院接受过治疗,沙普莫名其妙,简单地回答了一个“不”字。第二天,报纸登出头条,巨大的标题是《沙普否认他去过精神病院》。沙普输掉了竞选,安纳伯格用报纸打赢了合并战。
这样一个人,当他拥有197公顷好地以后,会拿来做什么呢?

里根在此度过18个新年夜
沃尔特·安纳伯格的决定,出乎很多人意料。他没有盖超市,而是聘请昆西·琼斯(后来成为南加州大学建筑系主任)担任设计师,为他和1951年迎娶的第二任妻子莉奥诺盖一所舒适的冬季别墅。
他是个结交很广、热心公共事业的人。于是,安纳伯格庄园从破土动工的一刻,已经被设计成公私兼顾的休假胜地。1966年庄园落成,很快就以举办大型聚会、安排政治名人会面闻名,号称“西海岸的戴维营”,四十多年接待过无数风云人物。
艾森豪威尔总统和夫人,是庄园最早的客人,他们喜欢在这里垂钓和打高尔夫球(庄园里有一个精心设计且难度不小的九洞球场)。为款待好总统,庄园的工人在11个人工湖里,提前放满鲈鱼和鳟鱼。
1968年,尼克松竞选获胜,他到庄园里度周末,顺便思考新政府的成员名单。他对沃尔特说,打算请他“就任美国新一任驻英大使”。1972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庄园超过两米的夹竹桃花墙,忠实地为前总统提供保护。
尼克松的继任者杰拉尔德·福特多次做客安纳伯格庄园。他对庄园风景和各种晚会念念不忘,退休以后竟在紧挨着安納伯格庄园的地方置办了房产,方便经常来做客。
庄园主人和美国总统的交情,在里根总统时期达到顶点。1981年到1982年,沃尔特的夫人莉奥诺·安纳伯格担任里根总统的礼宾官,每次大型宴会,“她都安排得滴水不漏”。
总统夫人南希曾说,自己和丈夫从来就不是新年晚会的热衷者,“但是阳光之乡的新年晚会,永远令我们兴奋。”从1974年到1993年,里根夫妇在庄园参加过18次新年晚会,而他任期里的8次总统新年晚会,全部归安纳伯格庄园承办。
1990年,沃克·布什以总统身份在安纳伯格庄园摆下国宴,招待日本首相海部俊树。1995年春天,克林顿总统夫妇和比尔·盖茨一起来到庄园,参加情人节晚会。从2000年到2004年,退休的老布什两口子也经常回来“忆旧”。
庄园的外宾名单包括英国女王、查尔斯王储(据称非常喜欢这里,定期会来庄园过一次周末)、撒切尔夫人等一系列名人。上世纪70年代,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巴列维国王一家匆促间无处落脚,也曾在庄园小住过一段日子。
1980年代中期,沃尔特把手中的出版集团出售给默多克集团,从此专注慈善事业。安纳伯格庄园变成专门的社交场所。沃尔特说,希望自己的庄园“为一小群有相同想法的人,提供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非正式的交换思想的场合”。
2002年,沃尔特去世(去世前,《福布斯》估计他拥有40亿美元净资产),如何处置这份遗产,成为遗孀莉奥诺的一桩心事。据说,她思考了很长时间,最终决定把这片建筑交还给公众。她找来建筑师,花费大量时间商讨改造细节。
2009年,莉奥诺去世,庄园交给非营利组织安纳伯格信托基金和安纳伯格家庭信托共同管理。大家一致认为,这座庄园的首要任务,“是为美国总统和部长们提供一个接待各国政要的合适场所,以便推动世界和平,达成国际协议。”
此外,庄园还可以为慈善家、教育家、医生、科学家、艺术界人士,人道主义者提供场所,“促进公益事业、科学发展和艺术繁荣”。最后,庄园还将向普通游客开放。 2013年3月1日,经历重新装修以后(总经费高达6150万美元),庄园正式对公众开放。对普通游客而言,庄园每个开放周期从9月持续到次年6月。
普通游客的庄园之旅,从紧挨着大客厅的游客集散中心开始。游客每7人凑成一批,每人花费35美元,提前两周预订,在导游的带领下,可以在庄园游览90分钟。庄园每天最多接待15批游客。
庄园里的中国元素
大客厅是一幢面积颇大的新现代派风格建筑。据说,女主人曾想把它的屋顶设计成玛雅文化风格。但是设计师昆西·琼斯是个坚持自己风格的家伙,他固执地把屋子设计成典型的“昆西·琼斯作品”,只肯在庭院里做点让步,布置一个印第安图腾柱。
这座大客厅,粉红色屋顶,墙壁是透明的巨幅玻璃。大屋顶遮住加州强烈的阳光,玻璃墙让室内变得明亮,也为宾主欣赏庭院、池塘和山景,提供了极好的视野。主设计师昆西·琼斯喜欢让作品和周围风景融为一体,在安纳伯格庄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大客厅正中,有一个中央水池,四周种满鲜艳的凤梨。安纳伯格夫妇非常喜欢大自然,女主人更是喜欢欣赏加州沙漠的日出和日落。为了投合她的爱好,设计师在庭院种满粉红色的夹竹桃,而当地日落的“标准”颜色,就是布满天空的粉红色余晖。
参观完大客厅,经过一道走廊,游客开始接触庄园的核心与精华。安纳伯格夫妇钟爱艺术,庄园收藏有五十多幅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名作。过去高朋满座的日子里,欣赏主人的艺术品收藏,始终是客人津津乐道的一件雅事。
2009年女主人去世,大部分收藏捐赠给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据估计价值高达10亿美元)。捐赠之前,庄园已经利用数字技术为这些作品制作了“高保真”的复制品。如今,它们按着老样子装裱在镀金的画框里,不是行家,难辨真伪。虽然把大部分收藏捐赠出去,主人仍然留下一批相當珍贵的艺术品。
从走廊到客房,游客可以看到罗丹的青铜雕塑《黄昏》,在壁炉上,悬挂着梵高的《玫瑰花》(这是复制品)。室内装饰也出自名家之手,亚麻质地的矮沙发上,布满蓝白色花朵图案的刺绣,陶瓷和玻璃艺术品随处可见。眼尖的游客还可以找到中国明代的瓷花瓶、唐三彩陶俑和漂亮的景泰蓝。


安纳伯格夫妇非常喜爱景泰蓝,他们曾对记者说:“景泰蓝有鲜艳的色彩,金属线条也生动有力,它们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们想起梵高的绘画。”他们收藏的景泰蓝作品,以清中期(乾隆皇帝)为主。目前,庄园里恰有一个景泰蓝展览,持续到今年12月31日。
最早在庄园过夜的贵宾,当属里根夫妇。1976年初,里根还是加州州长的时候,已经借地利之便,成为庄园的常客。他和夫人逗留的客房,本来是安纳伯格为母亲预备的卧室,老太太在庄园竣工前去世,只好把它改成贵宾客房。
这间屋子,后来又成了庄园的陈列室。安纳伯格夫妇把窗户封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布置展柜和装饰墙,陈列主人与世界政要的合影、书信、圣诞卡。历任美国总统寄给夫妇俩的信件总量,有三千多封;从英国女王那里收到的圣诞贺卡,大概有两打之多。
美国总统的“庄园外交”
作为美国外交手段中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美国总统素有在农场、营地、庄园等私人场所会见国外政要的传统。不打领带,不穿正装,是这类私人会谈的“惯例”。 这一传统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外交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艾森豪威尔
邀赫鲁晓夫访农场缓和气氛
艾森豪威尔总统在宾夕法尼亚州南部的葛底斯堡有一个农场。1959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当年9月,赫鲁晓夫受邀兴致勃勃地来到葛底斯堡农场做客。由于当时正处在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的关系相当紧张,但对于这次访问,赫鲁晓夫觉得气氛相当不错。艾森豪威尔的儿子约翰·艾森豪威尔1984年接受采访时称,赫鲁晓夫当时觉得整个气氛就像一家人似的。
卡特
在戴维营促成重大协议签订
戴维营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西北120公里处的马里兰州卡托克廷山间。1978年9月6日至17日,时任美国总统卡特、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在戴维营进行为期12天的三方秘密会谈。在卡特的一再努力并不断施压下,双方最终达成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戴维营协议》,由此诞生以色列与阿拉伯邻国之间的第一份和平协议。
老布什
庄园招待密特朗 赢得法国支持
肯纳邦克波特庄园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私宅。老布什当上总统后,这里就成为夏天的白宫。老布什在这里接待过很多外国领导人,包括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等。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也曾受邀前往庄园,他的这次访问非常融洽,而且对于法国支持美国出兵伊拉克进行第一次海湾战争起到一定作用。
小布什
自家农场成知名“外交场所”
在美国历任总统中,将私人场所运用得最为娴熟的莫过于第43任总统,老布什之子小布什。与前任们喜欢在白宫或戴维营招待来宾不同,小布什自上任后,就把克劳福德农场当成招待重要贵客的特别场所。曾在克劳福德农场做客的外国嘉宾包括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时任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时任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以及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