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眼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洞成因


  这些神秘的蓝洞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据中国海洋大学杨作升教授介绍,目前海洋蓝洞的成因有两种类型,即石灰岩溶洞成因与珊瑚礁生长结构成因。
  所谓石灰岩溶洞,即冰川时期因海平面降低,石灰岩受到溶蚀作用,在下部发育成为大型的空洞(类似溶洞),当溶蚀空洞越来越大,就造成了顶部塌陷而形成一个边缘陡峭的大洞,称为落水洞。当冰川期结束之后,海平面上升,海水重新灌入这个落水洞,便成了大家看到的“蓝洞”。这一类型的蓝洞存在大量石笋、石钟乳等,裂隙发育,往往形成若干个与外海水相连的通道,洞内水体与外海水存在一定交换,洞底还可能有石灰岩壁或洞顶发生侵蚀坍塌掉落的大量产物。著名的伯利兹大蓝洞就属于这种类型。
  珊瑚礁生长结构型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的,其中最典型的为澳大利亚西南外陆架的豪特曼-阿布罗尔霍斯珊瑚礁蓝洞。自距今1万年的全新世以来,该海域的珊瑚礁生长迅速,许多快速生长的较小尖礁形成棘状突起并聚集在一起,最后形成近似圆形的洞。洞的内部水环境对珊瑚的生长有显著影响,而外部的水环境则有利于珊瑚生长,逐渐发育成水深较大的蓝洞。这类蓝洞内没有观察到石笋、石钟乳等产物,洞内没有和外海水发生交换的通道,底部存在珊瑚砂。

三沙永乐龙洞


  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位于海南省三沙市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礁盘中,深度达300.89米,2016年7月24日由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为三沙永乐龙洞。
  2016年3—4月,研究人员对三沙永乐龙洞开展了全面探查。经初步探测发现,永乐龙洞洞口呈碗口形状,直径约为130米,20米水深时直径缩小为约68米,20米以下为陡峭的垂直洞穴,在160米深度之下有明显的北向转折和倾斜,随着深度变深,洞壁逐渐收窄或倾斜,底部呈不规则圆形,直径约为36米。洞底主要由细微的珊瑚礁碎屑等沉降物覆盖,在洞壁和洞底未发现石钟乳和石笋等类似的产物。洞中约100米水深处的溶解氧趋向于零,也就是说100米水深以下为无氧环境,洞内没有发现与外海的通道,水体基本静止,有大量悬浮物。

延伸阅读:未解之谜


  从目前发现来看,三沙永乐龙洞和世界上已发现的蓝洞大为不同,有着太多的未解之谜等着科研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解释。比如,永乐龙洞的成因、无氧环境下的生物种群分布、洞内水体为何处于静止状态、为何不见石钟乳和石笋等类似产物……目前,中科院深海所已开始对三沙永乐龙洞展开研究工作,并前往龙洞附近进行了实地考察,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谜底都将被一一解开。

延伸阅读:蓝洞传说


  远在古罗马时代,就有人跑到蓝洞内探险,并传出“蓝洞是当代巫婆修身养气、修炼魔力的基地”,这使得蓝洞的真实面貌一直不为人所知,也始终覆盖着神秘的面纱。
  在中国西沙群岛,有一个渔民口口相传的“龙洞”,因为它深不可测,渔民们对它充满敬畏,也有著悠久的传说。有的说它里面有大型海怪,应避而远之;也有人说它是“南海之眼”,因为里面有镇海之宝“定海神珠”;还有人说这是“定海神针”所在地,当年孙悟空大闹龙宫,拔去定海神针作为如意金箍棒,便留下这深不可测的洞。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海洋蓝洞是地球上一种罕见的海洋地理现象,与周边水域对比,蓝洞的海水呈现幽蓝的深蓝色调。

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


  神秘的蓝洞已成为潜水爱好者的探险胜地,世界著名的潜水员纷纷去尝试在蓝洞中潜水的乐趣,这些蓝洞也成为了非常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
  因为蓝洞通常有几百米深,且严重缺氧,因此无法支持大部分海洋生物的生存。此处没有现代生物的活动干扰,有利于科学家在这里研究远古化石残骸及其他沉积物。比如,美国莱斯大学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学者们通过在伯利兹大蓝洞中提取的沉积物样本,研究发现样本年代处于距今1000~800年,与玛雅文明的衰退处于同一时期。通过对样本中元素(钛)的分析,发现这一时期热带气旋数量比以往偏少,干旱比以往持久。伯利兹所在的尤卡坦半岛是水资源比较稀缺的地区,当时的玛雅人大多靠石灰石岩坑中蓄积的雨水度过干旱时期,不过长时间持续的干旱有可能耗尽了储存的饮用水。水资源出现危机后,随之而来的就是饥荒、动荡和战争,这就导致了玛雅文明的衰落。因此,蓝洞被科学家们称为“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
  大自然留给我们无数的宝藏,我们要常怀一颗好奇之心,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发掘它们。
其他文献
上海最新流行短信:近日大盘暴跌,是大面积降雪导致大量股民滞留车站、机场,无法进入股市抄底,家中人员又因停电而无法上网操作,导致大资金无法介入,请大家不要恐慌。据不完全统计,计有60%的基金操盘手被困在机场吃方便面。  上面段落的最后一句话,按相声说法,叫“包袱”,滑稽则叫“噱头”。  上海滑稽源远流长。滑稽给上海创造了源远流长的笑声,也将继续带来意味深长的幽默。上海滑稽特征之一,是表达上的“瞎七八
摘要:本文以课堂剩余时间为出发点,借助重庆市聚奎中学成功实验翻转课堂的经验,通过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比分析,探究其创新利用的方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堂剩余时间;创新利用;聚奎中学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3-0085-04  引言  翻转课堂,从2011年第一次成功实施到现在,发展速度极其迅速并且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翻转课堂之所以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到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再到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一以贯之、不断强化,为东北振兴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这是一片大有可为的热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到东北地区调研,为东北振兴发展倾注了巨大心血。  “东北来得比较多,我十分关心这里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到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再到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一以贯之、不断强化,为东北振兴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这是一片大有可为的热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到东北地区调研,为东北振兴发展倾注了巨大心血。  “东北来得比较多,我十分关心这里
今年上半年,疫情冲击下的中国经济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交出一张令人振奋的答卷:二季度同比增长由负转正,实现快速修复与稳步回升。在境外疫情肆虐、世界经贸严重萎缩的背景下,这样的成绩着实难能可贵,更彰显了中國经济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不仅如此,中国经济在风雨考验中呈现出诸多亮点:夏粮再获丰收,就业形势稳中向好,高技术制造强势回升,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网上零售热度不减,货物进出口好于预期…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2020年全球最大的“黑天鹅”事件。眼下,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已演变成全球性经济危机。时至7月,2020年半程已过。疫情在今年上半年帶来的负面影响超出预期,沉舟侧畔,全球经济能否在下半年重焕生机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期特推出一组报道,就如何把握“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脉动作出分析。
2020年我们什么都没多干,尽见证历史了——这句话,2020届高校毕业生理解起来不难。  按照往年惯例,进入毕业季,各家高校的毕业典礼往往是千人规模的隆重集会。而如今,大多数高校采取了小规模仪式 云上聚会的方式,以求安全、稳妥地举行毕业典礼。  号召千人坐在一起其实并不难,反而是当师生们无法面对面、千人千颗心共同回应时代召唤,才是更难的事。  面对不确定的世界,什么才是唯一的确定性?这道题很难答。
2020年我们什么都没多干,尽见证历史了——这句话,2020届高校毕业生理解起来不难。  按照往年惯例,进入毕业季,各家高校的毕业典礼往往是千人规模的隆重集会。而如今,大多数高校采取了小规模仪式 云上聚会的方式,以求安全、稳妥地举行毕业典礼。  号召千人坐在一起其实并不难,反而是当师生们无法面对面、千人千颗心共同回应时代召唤,才是更难的事。  面对不确定的世界,什么才是唯一的确定性?这道题很难答。
火星,这个让无数人为之着迷的红色星球,即将迎来中国的太空使者——天问一号。  7月23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之旅正式开启。  成功发射,只是天问之旅“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天问一号还要经过7个月左右的飞行,才能抵达火星。  火星,我们来了!从“三环”到“四环”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以太阳为核心公转,形成了8个环形轨道,其中地球位于“三
火星探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0—1975年  火星探测第一次热潮,共进行了23次发射。主要基于政治目的,美国和苏联在包括火星探测在内的许多航天领域开展了激烈的争霸活动,以显示各自的航天实力,同时也取得了不少“探火”成果。  第二阶段 1976—1990年  火星探测进入低潮期,只有苏联进行了两次火星探测器的发射,且均告失败。这一时期,由于美苏竞争战略重点转移,两国大力发展航天飞机和宇宙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