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主题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c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消息屡见报端,这一桩桩一件件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让人不得不积极主动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状况。沉重的悲剧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呢?笔者认为,生命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才能珍惜生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引导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让学生明白,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一花一草,一只小蚂蚁,一只飞鸟……它们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它们有活着的权利,也有活着的尊严,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爱护它们,不能随便去伤害它们。我们应该心存感恩,正是有了它们,我们的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只有教会学生尊重每一个生命,学会感恩,他们才会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我们还要告诉孩子:即使再平凡的一个人,也有他的优点,也一样可以发光、发热。海倫、张海迪、史铁生……他们自强不息,努力生活,即使再难,他们也热爱着生活,笑对人生,顽强地表现自己。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播放母亲怀胎十月生下小孩子的视频,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告诉孩子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了,就无法复生。我们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二、学科渗透
  生命教育要取得足够的成效,须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在体育课中,它告诉孩子们运动的重要;在科学课上告诉孩子们身体是如何组成的;在语文课上,它引导孩子们对生命进行层层深入的剖析;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它告诉孩子们该如何健康生活;美术课上,它又让孩子们学会感受美、欣赏美……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塑造孩子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我先让孩子们认真阅读文本,然后通过讨论、学习等引导孩子们知道鲁滨逊虽然面对困境,但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荒岛生活。同时,我也告诉孩子们,我们的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我们应积极面对。我们应学习他那种乐观向上、不畏艰险、正视现实、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课后,我还让孩子们以“生命”为题进行写作。同时,向孩子推荐一些优秀的经典作品,如《轮椅上的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
  三、体验生命
  生命教育,还在于体验。只有用心体验,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缺少体验的真实情境,而大谈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可贵,只会让学生觉得笼统而空洞,进而产生疏远甚至排斥的心理。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创设平台,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成长。如:可以利用班会、队会课,开展“远离校园暴力,共筑美丽天地”“爱你,爱我”“我成长我快乐”“消防安全记心中”“珍爱生命,谨防溺水”“我自信,我成功”“让生命之花绽放光彩”“学会感恩”“珍爱生命,体味成长”等主题班会或队会;开展以“珍惜生命,快乐成长”为主题的演讲会、竞赛、辩论会等。
  每学期,学校要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演练体验活动,如防火、防电、防溺水、交通安全、地震逃生、火灾逃生、应急疏散等模拟演练。通过演练,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家校协同
  生命教育是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利用一切社会教育资源及时教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同时,通过电话、微信等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帮助家长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共同呵护孩子们的成长。
  总之,生命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主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努力地让孩子们珍爱生命,快乐、幸福、健康地成长。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2020年12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回应了社会关切的教育惩戒问题。《规则》进一步明确教师的惩戒权,并对惩戒权的使用提出具体要求和规范。虽然教师拥有惩戒权,但惩戒如何达到教育目的和效果仍需进一步探讨。学生的体验是直接反映教育惩戒有效性的对象性指标,对学生的被惩戒体验进行研究,是一个富有意义的切入点。然而,目前的研究更多从教师角度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实施惩戒,较少从学生体验
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不仅仅被看作一门语言或一项工具,更重要的在于其具有的人文性。  初中英语戏剧化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戏剧创作的真实情境中,以小组合作为形式,把英语学习进行内化。它使学生成为自我表演和他人表演中生成、发展并存在的个体。初中英语戏剧化教学把课文的文本变为实际性的场景,学生在参与剧本的创作、排练和演绎的过程中,不但巩固了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还把课文的文本
巍巍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此燎原;滔滔于都河,中央红军在此踏上了艰难救国的长征之路。山河铸就红色丰碑:红土地上的红色教育之旅就这样循着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一路在江西井冈山、东固、瑞金、于都等地探寻,越走越宽,越走越远,仰望着远方的中国梦。这片承载着初心与使命的红色土地业已焕然一新,红土地上新时代红色教育的壮丽诗篇正在奋力书写,新时代红色教育的美丽画卷正在描绘。  一、与时俱进,更新红色教育理念
初中校园作为义务教育的最后一站,除了要为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初中阶段的学生三观模糊,正需要明灯指引,而开展党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另外,党史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全面地了解党史,才能由衷地热爱我们的国家,提升民族自豪感。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都是初中阶段的重要目标,将党史教育融入到学科教育中,既能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又能宣扬中国的红
期刊
少年时期的我,对文学情有独钟。虽无大量书籍可读,也没名家指引,但却在有限的阅读中找寻到一方乐土,时有作文在语文课堂上被当作范文朗读,也偶有诗文在刊物发表。或许正是因为对文科的偏好,我的理科成绩勉勉强强。初中的时候,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告诫”我:“光语文好,有什么用呢?”无奈当时的我并没有把老师的话听进去,听得多了,反而更加厌恶理科的学习,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到文学阅读和写作上了。当时我心里其实是有点
在经典的小说中往往存在着一类只被人提及却不出场的隐性人物,作家设置这一类人物大大提高了小说的美学韵味,更影响着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审美想象。他们在悲喜剧这一美学范畴中不断地提升作品的心理美学价值,唤起和突破读者的期待视域,防范读者的心理厌倦,引发读者对作品美的心理反应。  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塑造人物自然成了小说创作的基点,小说阅读教学中对人物的分析品悟是一个重点,而对小说人物的理解似乎都有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