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哪里来

来源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b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甜度高,几乎没有热量,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它的发明纯属偶然。
  和朋友一起过生日
  俄国科学家法利德别尔格就要过生日了,他和妻子决定在生日那天请几位朋友共进晚餐,一起庆贺。法利德别尔格当时在美国巴尔的摩大学从事化学研究工作,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朋友还是挺多的。
  法利德别尔格非常敬业,生日那天也不愿休息,照常去实验室做实验。“晚上可要早点回来,不要让朋友等急了。”妻子再三提醒丈夫,怕他和平时一样忘了按时回家。“放心吧,下午5点钟我一定回来。”法利德别尔格说完,匆匆地走了。
  法利德别尔格全身心投入工作,把晚上请客的事情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夕阳西下,实验室的光线暗淡下来,他点上蜡烛继续做实验。
  妻子在家里急得团团转,菜肴都准备好了,朋友们也如约而至,可丈夫还没有回来。不见男主人,朋友们有点纳闷:“不会出什么事了吧?”
  法利德别尔格在实验室忙得火热。实验终于有了点眉目,他掏出口袋里的铅笔,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簿上。正要将铅笔插回原处,他一眼瞥到了墙上的大钟。“不好!已经8点了,我忘了还有生日宴会!”他洗完手,披上大衣急急忙忙向家里跑去。
  “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法利德别尔格一回到家就道歉。朋友们见他回来也就放心了,跟他聊起天来。当聊到他的实验时,他顺手从口袋里掏出那支铅笔,在纸上写下了“芳香族硫酸化合物”几个字。
  “吃饭啦!你来帮帮忙!”妻子喊道。法利德别尔格急忙收拾好铅笔和纸,将饭菜端到桌上。晚餐在欢乐的气氛中开始了。
  意外的发现
  糖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甜度高,几乎没有热量,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它的发明纯属偶然。
  俄国科学家法利德别尔格就要过生日了,他和妻子决定在生日那天请几位朋友共进晚餐,一起庆贺。法利德别尔格当时在美国巴尔的摩大学从事化学研究工作,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朋友还是挺多的。
  法利德别尔格非常敬业,生日那天也不愿休息,照常去实验室做实验。“晚上可要早点回来,不要让朋友等急了。”妻子再三提醒丈夫,怕他和平时一样忘了按时回家。“放心吧,下午5点钟我一定回来。”法利德别尔格说完,匆匆地走了。
  法利德别尔格全身心投入工作,把晚上请客的事情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夕阳西下,实验室的光线暗淡下来,他点上蜡烛继续做实验。
  妻子在家里急得团团转,菜肴都准备好了,朋友们也如约而至,可丈夫还没有回来。不见男主人,朋友们有点纳闷:“不会出什么事了吧?”
  法利德别尔格在实验室忙得火热。实验终于有了點眉目,他掏出口袋里的铅笔,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簿上。正要将铅笔插回原处,他一眼瞥到了墙上的大钟。“不好!已经8点了,我忘了还有生日宴会!”他洗完手,披上大衣急急忙忙向家里跑去。
  “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法利德别尔格一回到家就道歉。朋友们见他回来也就放心了,跟他聊起天来。当聊到他的实验时,他顺手从口袋里掏出那支铅笔,在纸上写下了“芳香族硫酸化合物”几个字。
  “吃饭啦!你来帮帮忙!”妻子喊道。法利德别尔格急忙收拾好铅笔和纸,将饭菜端到桌上。晚餐在欢乐的气氛中开始了。
  “好甜的香酥鸡块!”一位朋友感到有点奇怪。
  “大嫂炸的牛排也甜!”另一位朋友说道。
  “咦,我吃的这两块牛排怎么不甜呢?”又一位朋友嚷道。
  这些话并没有影响大家进餐,也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送走朋友后,法利德别尔格问妻子:“鸡块、牛排的甜味是从哪里来的?”妻子两手一摊,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我可没有放糖,怎么会有甜味呢?”
  既然妻子没有放糖,这甜味是从哪里来的呢?怀着好奇心,法利德别尔格开始寻找甜味的来源。他把朋友用过的餐具和其他值得怀疑的东西都舔了个遍,发现凡经他手的东西都有甜味。他舔了一下自己的手指头,也有甜味,手上的甜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自己离开实验室时已经洗过手了,对了,回家后又接触过在实验室用过的铅笔。甜味难道来自铅笔?
  法利德别尔格急忙从衣兜里掏出铅笔,用舌头一舔,发疯似地大叫起来:“问题出在铅笔上,是它在作怪!”原来铅笔上有甜味,而这甜味肯定是在实验室里沾上的。这个偶然的发现使法利德别尔格异常兴奋,他决定用同样的“追踪法”寻找真正的甜味来源。
  第二天大清早,法利德别尔格便赶到实验室,逐个检查,终于在检测的药剂里发现了一种比糖更甜的物质,甜味就来自这种物质。从此,他集中全部精力研究这种甜的物质,并给它取名“糖精”。经过无数次试验,他解决了从煤焦油中提取糖精的一系列复杂技术问题。
  1879年,法利德别尔格在美国获得发明糖精的专利权。1886年,他移居德国,在那里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糖精厂,开始大量生产糖精。随后,糖精销往欧洲各国。
其他文献
采空区危及民居,就必有迁徙。洛江沟人一直怀疑自己在迁村过程中被耍了。如同“上面一个山西,下面一个山西”,他们怀疑自己的迁徙账也是“阴阳发票”阴阳账,那就是“矿里一本账,县里一本账,村委一本账,唯独村民没账”!  怀疑是在比较中爆发的。随着采空区的逐年擴大,越来越多的村庄加入迁徙的队伍,最近的例子就是侯村。  这侯村和“上党第一村”仅隔一条马路,但除了村庄主干道和公共设施都大大优于“上党第一村“外,
  
牛津大学每年夏天都会举办一个“食物研讨會”,全世界的学者提供论文,从方方面面讲述食物。这个研讨会举办了30多年,历年的论文都结成一个集子,我在网络上找到了历年论文的合集,其中有一年的研讨主题是食物和道德,一位意大利学者写了篇论文,叫“意大利尊重二手面包的传统”。文章说,17世纪和18世纪,意大利有很多穷苦人,他们家里没有烤面包的炉子,只能借富裕人家的炉子,一周烤一次面包。等面包变冷变硬之后,他们就
最近,由大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引起了全世界对核电的恐慌。  韩国目前拥有21座核电站,核能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近1/4,根据韩国国家能源企划案,韩国2030年以前还将在国内建造11座核电站,把核能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比例提升至41%。  到2012年,韩国要在海外承建10座核电站。2030年,韩国要争取承揽到海外80座核电站建设的订单,韩国政府发誓要使核电站出口成为继半导体、造船
古往今来,只要是读书人,都要与文具打交道。古代人用的文具与我们现在用的有什么差异呢?
一壶16℃生水被倒进透明的水壶中,开始烧水。17℃时,水没什么反应;18℃时,水也没什么反应……直到20℃,水壺里的故事开始上演,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个小气泡。虽然小气泡只有半颗绿豆那么大,但丝毫不影响它们进行精彩的表演。  你看,它们连续不断地从壶底冒出来,先是一个两个,接着是三个四个,最后是一群一群地涌出来。它们就像一群稚嫩的孩子,一放学就唱着歌撒着欢儿向教室外跑,一边跑还一边扭动着身子,好不得意
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  如果话筒伸向一对求子若渴的夫妻,他们会告诉你:幸福就是拥有一个宝宝。  按照全世界不孕不育发病率10%—15%计算,每十对夫妻中就有一对会遭遇生育障碍。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除了那些自然法则中的“不幸者”,在中国当代社会,工作压力导致的亚健康、环境恶化、高龄怀孕、人为流产增加等原因制造的生育困难群体,也在逐步壮大。  每一个生育困难家庭,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  生孩子,那么
杞人忧天。晋人忧地。近30年来,山西人都愁着脚底的土地哪一天会突然“一脚踩空”地塌下去。  山西的煤炭产量占中国的四分之一,无可争议的煤都。但“煤式经济”者,昔日为“美”,今日曰“霉”也,背时的挤榨型的卖资源模式,导致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崩溃、安全事故频发、资源日趋枯竭,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渐爆发,尤其令人惊恐的是,长期高强度的煤炭开采使地下矿体层形成巨大的空洞,出现举世罕见的采空区
车道不够多、规划有缺陷、公车太庞大、开车人素质太差……说来说去,哪个是根?一地鸡毛,缘于无人埋单。    堵车是个老话题。  早在2003年,北京便因堵车日趋严重爆发过全民大讨论。献计献策、诅咒骂娘。开车的抱怨行人乱闯红灯,行人抱怨开车的破坏了北京的蓝天。小车埋怨大公交是堵车的罪魁祸首,公交司机又咒骂小车太多。中国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似乎都集中到了马路上。  十几年折腾下来,“审美”疲劳了,道
旧金山的家中,我在餐桌旁这个位置坐了15年。屋子正对西面,因同一街道另外一侧没有房屋,视野较为开阔。因此有三层风景:最远处为大海,次之为大片住宅区,近处是花旗松为主体的绿化带。看够了帘下日影、蓝天、海浪和连绵的屋顶以后,自问:若仿效作家的《张看》, “刘看”可有名堂?    极目处是海平线,看够了非古典的“斜晖脉脉水悠悠”;绿化带后面是连接高速公路的日落大道,日夜交通繁忙,姑且算“看尽千帆”。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