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鲜而食,鲜是一种信仰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iy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百年來,连江人以舟楫为马,海洋为田,他们最拿得出手的,当然是鲜货。最高妙的食鲜之道,也定来自于逐鲜而居的当地人。渔家少年的记忆中,船上的渔获即捕即食,无需过多烹调,历经风浪讨得的天然鲜味,自有不可言说的妙。在黄岐、在奇达,到了海鲜的最优产区,生炊与鲜蒸当然好,海产最原始的鲜味得以保留,饕客一抬筷,便也停不下来:当真鲜的一塌糊涂。
  连江的第一晚,抵达已近深夜。街灯点亮,市声喧哗,一路寻来夜市大排档,只一眼就被气势恢宏的海鲜大军震慑住了,各类鲜货虽被置于箱槽之中,但也掩不住块头与腥气,食客指指点点,一旁伙计眼疾手快迅速选料,或炒或烤。即使独自一人,也被这样的小摊勾住了步子,最后犹豫再三,在摊位边选了锅边糊,因来时路上听人说的那句“不吃鼎边糊,不算真正来过连江”。海鲜菜码被装在一个个小篮里,海蛎、鱿鱼、花蛤、鲍鱼、九节虾,随意挑选,海边人舌尖上的富足令人咂舌。
  铁锅里盛上蚬子、香菇、虾皮、黄花菜等配料熬成的清汤,点火待铁锅上方四周烤热,将预先准备好的浓米浆浇在铁锅边沿,烘干后铲入汤中,稍煮片刻即成。连江人的烹鲜观,多少都在一碗精到的锅边里:切碎的香菇蒂提鲜却不抢味,鱼干碎咸鲜,花蛤、鱿鱼、蛏子的原鲜自不用说,白脆薄润的锅边,大概都沾了海鲜汤头的光。一碗锅边下肚,胃里舒坦,心里也有了小撮的惊喜。


  连江人善食海鲜,也没料想,深夜街头一碗海鲜锅边,多少有些熨帖,也成为这次觅鲜之行的小小引子。

其他文献
中秋节,感受一场  热情洋溢的湘味辣跑  9月16日湖南村跑,来到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因屈原“沅有芷兮澧有兰”流传千古,因抗战受降地的历史蜚声中外,浓厚的侗族文化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一场跨越千里的闽南“博饼”    中秋佳节怎能不“博饼”!村跑带去了福建闽南的特色“博饼”,合拢宴上响起骰子叮当的清脆声音,博饼文化和火辣辣的侗族文化相交织擦出微妙的火花。一位长
期刊
追逐美食,是旅行中一件重要的乐事。  虽然当下物流发达,不用出门便可获得世界各地鲜美的食物,旅人们还是更愿意抵达一个目的地,到美食的产地去充分满足味蕾。前者,美食仅仅是食物,而后者,美食还能是增加了别处风光与气息的复合产物,成了一道可食用的景致。  美食,是旅人了解一个地方最轻松的入口,也是地方文化最诱人的外化。远的,有瑞士的奶酪,德国的啤酒,西班牙的海鲜烩饭,近的,有北京的烤鸭,重庆的火锅、潮汕
期刊
连江的鲜,鲜得透彻、泼辣、痛快,一如连江渔民的性格。他們只赚最硬的钱,只吃最鲜的味,逐鲜而活,逐鲜而食,鲜明又张扬,也成全了逐鲜而至连江的游人。  这一趟在连江的寻鲜之旅,不仅仅是吃这么简单。在这种鲜味的来源与构成中,有上天与自然的馈赠,也有渔民们历险而来的勇气,还包含了时间的打磨与耐心的等待,以及技术的精工细作。这样的一味鲜,实属可贵,也实属难得。只不过,在食鲜之外,若能再多感受一点渔民向海而生
期刊
正是因为这一味鲜,成为了通用的语言,将连江与外界联系在一起。  都说连江是福州的后花园,因为距离只有一个小时车程,每逢节假日,福州人总要携家带口、呼朋唤友,来了连江就直奔黄岐。“黄岐海鲜酒楼”的招牌,在福建早已脍炙人口,其真谛不外乎一个“鲜”字。连江当地的酒楼老板告诉我们,每天天还不亮,他就要搭乘小舢板直接到去渔船上挑鱼。懂行的人第一眼看鱼鳃是否鲜红,老板笑说,现在有的人会把鱼血抹在鱼鳃上装新鲜,
期刊
从整个连江的版图上不难看出,连江有着绵长而曲折的海岸线,从北部的罗源湾可门港,经由黄岐半岛一直延伸向南,直达南部的琯头镇和粗芦岛。长达209公里曲曲折折的海岸线,有一百多个纯渔业村藏身其中。对于连江的海边人来说,捕鱼不仅是一种生计,更像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技能。  位于整个黄岐半岛的最东端的苔菉镇北茭村,是福建最东边的一块陆地,距县城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越接近北茭村,独属渔村的嗅觉与观感互相重叠,扑
期刊
5月12日,在第十三届海峡旅游博览会的重要配套活动海峡两岸乡村旅游论坛上,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唐晓云指出,按照业内“出游超过10公里并6小时”的口径统计,仅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游客总计1.34亿人次,其中乡村旅游人次为0.79亿,约占同期旅游总人次的58.6%。 去年, 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完成投资3856亿元,同比增长47.6%。乡村旅游正以高于国内旅游的发展速度增长,且在国内旅游市场份额
期刊
外地人到海边城市,最忌到海鲜酒楼点餐,总得小心翼翼,生怕被宰。没有菜单,全靠嘴说手点,老板看你支支吾吾说不出个究竟来,大概也能明白一二。第一次到连江,总也但心鱼是否是新鲜,老板心直口快,自信满满“我这里当然是今天刚捕上来的鱼,如果说还有哪里比我的更新鲜,除非你直接到黄岐去。”  倒也不必直奔黄岐,连江的海处处都是新鲜。  离开县城一路向东,随着楼房高度一路走低,视野渐渐开阔,空气中的湿度和海洋的腥
期刊
我们从盘山公路上一路向奇达村前行,远远地就能看到海面上密密麻麻的渔排,沿着开阔的沙澳湾呈扇形向外散开,几乎一眼也望不到边——和其他地方的渔排不同,奇达村的渔排主要以鲍鱼养殖为主。鲍鱼养殖业占全省鲍鱼养殖量的百分之四十,号称“中国鲍鱼之乡”,位于黄歧半岛中部的安凯乡则是鲍鱼养殖最集中的地方,而在安凯乡中,则要数奇达村的鲍鱼养殖户最多。  随着水面上传来越来越近的“突突突”的马达声,一艘小舢板划开水面
期刊
连江自古物饶丰富,海产盛多。千百年来,连江人以舟楫为马,海洋为田,他们最拿得出手的,当然是鲜货。最高妙的海鲜吃法,也定来自于逐鲜而居的当地人。  无须任何烹调,生食海鲜便有难以言喻的鲜腴与甘美。在连片的渔排、渔船与海田中,蚌壳一开,喷涌而出的海水味浑然天成,或肥或脆或甜或咸,那是来自海洋的芳香。极新鲜的海鲈鱼片开后,会有像植物叶子榨汁后的味道,这是船上才有机会亲自体验到的惊艳香味,在渔排上捞起几只
期刊
在连江的地理版图上,陆地面积只有海洋面积的三分之一。陆上的人有地可耕、有山可樵,但对于海边人来说,以海为生、逐鲜而活。不仅是唯一的选择,更是为了生存而生发而出的内在动力。在这种“逐鲜”的过程中,有海洋的赐予,有渔民们在海上捕鱼的向海而生,也需要时间的积淀和技术的打磨。如果说“鲜”是抽象的,那么这种具象的“逐鲜”的过程本身,或许正是连江之鮮最好的代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