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致病菌,其致病性与自身毒力因子、致病基因及宿主免疫等有关。随着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基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新技术不断运用于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致病性研究中。此文就目前马尔尼菲青霉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机 构】
:
510060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传染病研究所,510060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510060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传染病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致病菌,其致病性与自身毒力因子、致病基因及宿主免疫等有关。随着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基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新技术不断运用于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致病性研究中。此文就目前马尔尼菲青霉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是睡眠期间反复上气道阻塞导致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常以间歇性缺氧、低通气、打鼾、睡眠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为特征.近年来发
目的探讨HCV F蛋白对DC及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构建HCV F蛋白的表达菌株,并表达、纯化F蛋白;收集4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检测血清抗F蛋白抗体的阳性率;分离PBMC,并体外诱导分化DC细胞,用纯化的F蛋白刺激DC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DC细胞表面CD69、CD80、CD95、CD95L的表达情况;用纯化的F蛋白刺激PBMC,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FNγ、IL-12
目的探讨流感病毒感染对再生障碍性(再障)贫血模型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再障合并流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及甲苯法构建小鼠再障模型,观察再障模型小鼠与正常小鼠血红蛋白和血细胞三系的变化,判断造模效果。用微量病毒接种法判断流感病毒对正常小鼠及再障小鼠血细胞及生存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了小鼠再障模型,再障小鼠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 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后Gq/11蛋白在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脑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异丙酚是否通过影响Gq/11蛋白的表达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方法 用尾静脉注射油酸法复制ALI大鼠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LI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气(pH值、PaO2、PaCO2)、平均动脉血压(MABP)以及血浆和脑组织乳酸脱氢酶
肺动脉高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越来越常见,而其机制尚不能明确,预后较差.从传统医学“肺肾相关”,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病因病机,
目的探讨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基因突变的效果,了解绍兴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特征,运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构建特异性的PCR反应体系,并用10株非结核分枝杆菌、3株其他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和1株H37Rv结核分枝杆菌对该反应体系进行验证,同时用该体系对来源于绍兴市立医院的125份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痰液样本及1
目前已经发现的BCL-2蛋白家族按功能可分为2类,一类具有抑制凋亡作用(如BCL-2),而另一类具有促进凋亡作用(如Bax).BCL-2家族调节细胞凋亡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大多认为与BCL-2调节细胞的氧化应激及调节钙离子的跨膜运动有关.近几年研究证明,BCL-2家族蛋白主要直接控制线粒体外膜通透性的改变而引起细胞凋亡,除此之外,尚存在BCL-2不敏感的凋亡途径;细胞凋亡在肺纤维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按2剂次免疫程序(2 d)和3剂次免疫程序(3 d)接种后免疫学效果的差异。方法电子检索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NCBI)、考克兰协作网图书馆(Cochrane)等数据库,将有关比较按3 d和2 d接种HPV疫苗免疫学效果的研究纳入分析。通过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比值来比较按3 d和2 d接种HPV疫苗后产生针对HPV-16和HPV-18抗体的差异。采用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最主要原因.最新的调查已表明,DKD已经超过了肾小球肾炎相关慢性肾脏病,成为慢性肾脏病(CKD)进展到终末
肾脏疾病在进展过程中肾小管间质的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对疾病进程有重要影响.全面、精确、实时和无创的评价肾小管间质的损伤对研究肾脏的病生理机制和辅助诊疗具有重要意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