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FD患者的躯体化症状以及联合抗躯体化症状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19例FD患者,完成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15项(PHQ-15)和Nepean消化不良指数(NDI)评分,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对采用常规PPI和(或)促动力药治疗后4周疗效差及PHQ-15>4分的131例FD患者,服用兰索拉唑、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抗躯体化症状治疗)4周,而后观察疗效,分析治疗前后躯体化症状及NDI的变化.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9例FD患者的PHQ-15总评分为(5.7±3.4)分,NDI总评分为(42.0±10.4)分,两者呈正相关(r=0.493,P<0.05).胃痛、头痛、胸痛、头晕、气促、感到疲乏或精力不足、睡眠困难、口干等与NDI总评分呈正相关(r=0.262,0.230,0.241,0.243,0.352,0.385,0.266,0.281;P均<0.05).胸痛、胃痛、气促、头晕、感到疲乏或精力不足是NDI的影响因素(t=2.340,2.488,5.278,2.167,2.443;P均<0.05).131例采用联合抗躯体化症状治疗的FD患者中,6例因不良反应而未完成治疗,故最终125例被纳入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125例FD患者的PHQ-15总评分分别为(7.3±3.2)分和(2.9±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53,P<0.01).胃痛、头痛、胸痛、头晕、气促、感到疲乏或精力不足、睡眠困难、口干在患者治疗前后的不同被扰程度(无影响、略有影响和有较大影响)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231,6.796,6.693,15.520,6.698,51.572,44.390,16.506;P均<0.05).治疗前NDI总评分为(44.3±11.7)分,治疗后为(29.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03,P<0.01).结论 FD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如胸痛、胃痛、气促、头晕、感到疲乏或精力不足等影响其生活质量.对于常规治疗效果差的FD患者,通过联合抗躯体化症状治疗可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抗躯体化症状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
【摘 要】
:
目的 探讨FD患者的躯体化症状以及联合抗躯体化症状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19例FD患者,完成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15项(PHQ-15)和Nepean消化不良指数(NDI)评分,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对采用常规PPI和(或)促动力药治疗后4周疗效差及PHQ-15>4分的131例FD患者,服用兰索拉唑、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抗躯体化症状治疗)4周,而后观察疗效,分析治疗前后躯
【机 构】
:
637000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637000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637000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637000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
【出 处】
:
中华消化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34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肠屏障功能不全可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内毒素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并可通过激活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加重肝损伤[1-4].预防和控制IETM的发生是成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关键之一.本研究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采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联合乳果糖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和TNF-α的水平,结合患者病情转归及肝功能变化,探讨
期刊
淋巴上皮瘤是一种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发生于鼻咽部的、非角化的低分化或未分化癌.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是一类发生于鼻咽部以外的、在组织病理学上与淋巴上皮瘤相似的恶性肿瘤,可见于胃、肺、扁桃体、涎腺、胸腺、子宫颈、膀胱、皮肤等部位[1-2].食管原发性LELC临床罕见。
期刊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以肝内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性反应为特征的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可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一、对象与方法1.病例来源:根据2000年美国肝病学会PBC诊断建议[1],①有关胆汁淤积的生物化学指标(如ALP)升高;②超声或胆管造影检查示胆管正常;③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 antibod
期刊
目的 探讨Barrett食管及其相关腺癌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的35例Barrett食管患者、850例食管癌患者和218例食管胃交界处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Barrett食管患者的随访情况.结果 35例Barrett食管患者中,6例(17.1%)有特异性肠上皮化生,均未进展为食管腺癌或食管胃交界处腺癌Siewe
患者男,69岁,因间断腹痛2周、加重伴呕吐1d于2013年12月23日入院.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剧烈绞痛,每次持续数秒后可自行缓解,与体位、饮食、排便无关.1d前受凉后出现持续性脐周绞痛,阵发性加重,伴腹胀.呕吐2次,呕吐物为白色水状物,总量约500 mL.有排气,未排便,无发热.以“腹痛原因待查”入院.21个月前确诊为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
期刊
目的 探讨胰管支架内移位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胰管支架移位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病例均经实验室检查、X线透视、内镜及胰腺CT证实.术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记录取出支架耗时,术前和术后第1、4、7天血清淀粉酶,总结其临床特点、移位时间、临床治愈时间和处理策略.结果 10例患者中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55.9岁.移位的胰管支架均是带侧翼胰管支架,长度为5~7 c
患者男,70岁,呕吐3d、腹泻2d.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胆汁样液体,伴左上腹持续性隐痛.腹泻为水样便,共4次,每次量约100~150 g,无里急后重,无发热.体格检查:体温36.6 C,脉搏92次/min,血压115/67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20次/min,腹平坦,腹壁静脉无曲张,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腹壁柔软,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