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ei52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中以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合的可行性和价值作为分析基础,切实分析在升本位原则下如何深入挖掘并整合发挥河北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如何突出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促进能力等。
  关键词:河北红色文化 感知教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河北红色文化是在我党领导下,由中国特定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融合而成的特色文化形态,其承载的不仅仅是河北地区革命先辈们挥洒热血、勇于担当、不畏万难、戒骄戒躁、不断学习、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等精神,还包括民主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孕育、传承所需的诸多文化要素。由此,在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工作中,河北红色文化可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改革的素材融入其中,便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有血有肉,也便于教学设计在凸显本土文化优势的同时,更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升华所需等。
  一、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的价值
  1.便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三观提升心理健康性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打破内潦外困的局面,重新迎来东方的启明星,依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念、立场和我党正确的领导。战争年代所传承下来的伟大革命精神,与河北红色文化在现代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各类文化元素,均可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信念、价值观等教育与引导的素材、着眼点、借鉴对象等。比如地道战、地雷战的创新探索精神,西柏坡时期面对敌我双方量的不断变化所出现的敢于斗争和善于胜利的精神,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炸碉堡等大无畏牺牲精神,不仅是我党永葆先进性的重要法宝之一,同样也可作为帮助当代大学生提升抗压能力、坚实毅力、提高学习能力的养料。
  现代大学生作为承载并践行“中国梦”的核心动力,托起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承载者,河北红色文化中各类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事迹,可成为鼓舞并激励当代大学生拥有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无畏的奉献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等的助力,尤其是河北红色文化特有的内在深层魅力,更能成为当代大学生抉择命运,思考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引导。因此,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巧妙引入河北红色文化,借助感受概括引导,
  2.便于思政教师创新教学缩小师生合作障碍
  习总书记曾经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继往开来的承载者,其能否良好的践行历史责任和使命,主要依赖于其理想信念是否正确、坚定,其身心成长路径是否健康、适宜等。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取向错位、抗挫能力差等问题,河北红色文化特有的精神内涵,对人生价值所在的生动诠释,不仅可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且可催动当代大学生“三省自身”,随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按照知行合一的方式践行理想,提升自身的存在意义与价值等。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千教万教教做真人”,无论是河北红色文化传承教育,还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都必然不能脱离以生为本的理念,不能脱离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不能忽视大学生作为生命客体虽然已经具有独立的人格、思想、思维、行为能力等,但是依然需要终身教育引导的客观事实。由此,河北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合,不仅对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具有激励作用,同样还能反哺大学思政教师在核心素质教学改革要求下的教学创新设计。
  二、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的方式
  1.坚持以生为本,发挥感知教育效能
  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且对红色文化认同度偏高,但是在年代、生活条件、方式、环境等差异的影响下学生也仅仅是将红色文化的内容视为可听的“故事”,毕竟“红色文化仅是革命战争时期的产物,在当前社会并不会出现”。 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正处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生活、就业、升学等现实压力的冲击而出现个人利益倾向,即重视物质利益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个人精神完满、文化追求。
  河北红色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必须充分发挥感知教育效能,在坚持以生本位的前提下,找到将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与大学生当前生活和学习可相容、可链接的部分,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熏陶作用,让當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河北红色文化正能量的影响,继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辅助下,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选择。
  高校作为河北红色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主要场所和重要载体,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效能,在直接影响现代大学生行为和思想的基础上,强化河北红色文化的整合力和统领力,将璀璨的河北红色文化与光荣的革命传统引入校园,按照学生能感同身受、诱发思考、受到影响的方式,来营造红色校园文化。红色校园文化宣传活动的展开,要遵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喜好,要听得清、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无论在表现形式的设定,还是在内涵的创意呈现方面,都要按照能为学生接受、产生心理共鸣的方式操作,要保证寓红于乐,寓教于乐。
  2.精耕细作文化资源,学生引导内外兼顾
  虽然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河北红色文化的感知教育融入必不可少,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事实上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河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引入和深入挖掘力度并不高,教师仍习惯于使用传统的课本知识教学,红色文化资源引入的教学方式单一。比如一些教师会采用组织学生到狼牙山、西柏坡等地参观学习的方式来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但是此种教学方式受制于经费、精力、学生与教师时间、交通、安全等问题,因而并不能常态化。高校所提供的红色网站推送、红色电影欣赏、红色革命诗歌诵读等活动也大都集中在重要时间节点,如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庆节、建军节等。此种宣传和教育方式实施时间短,形式不新颖,与学生的生活与生活关联度不大,教育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长此以往,势必减少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创新性与实效性,难以充分发挥河北红色文化优质资源的效能,以及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作用等。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不仅在于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有限,还在于高校和河北区域对红色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研究力度有限,资源开发重视力度不足等。
  从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融合力度和成效的角度出发,高校应该考虑如何拓展两者融合的渠道,如何挖掘整合、深耕细作,最大化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的相互促动性等。此外,高校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除在于提高实效外,还在于能否让教育成为学生行为的影响力和标准。由此,按照知行合一的要求,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的资源整合和教学模式创新,均要以大学生已有的理论认知、知识储备、思维特征等为前提,使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成为具有普适性的教材知识点,在精准把控学生所思所想和社会主流思想脉动的基础上,从学生思想和行为方面,加以更为深入的价值引导和知识传授,并努力提升学生课堂和课外学习、探索的成就感等。
  三、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的辅助
  1.打造理论新高地,实施育人与文化无缝对接
  河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革命历史文化诞生区域之一,其承载的红色文化具有极为深刻而丰富的理论内涵。高校与大学思政教师可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与引导下,不断整合河北红色文化资源,按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的要求,着手于深入的理论、实践研究,才能确保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理论资源的挖掘整合工作与时俱进,且符合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动态变化的培养要求。弘扬河北红色文化精神,可将其转化成能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可搭建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所需的理论研究、成果共享和传播平台,使之成为河北红色文化高校内部传承的理论新高地。
  为充分发挥河北红色文化感知引导效能,在红色文化校内宣传与教育工作必须形成常态。学校可定期选拔志愿生,从奉献社会、服务国家的角度为师生提供革命地支教、做导游等利于学生近距离接触河北红色文化资源的机会,便于学生从个人行为实际经历中来感知发挥个人效能创造价值的意义。
  2.跨学科打造教学团队,发挥学生志愿平台效能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效药按照第1课堂的模式来充分发挥学生第2课堂的作用,按照河北红色文化精神研究基地效能发挥的要求,来创造学生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平台,使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从遥远、空洞、单一变亲近、飽满、丰富。建议鼓励思政教育学科与其他专业和学科整合交叉,形成一支具有高水平造诣深的理论科研、教学力量。
  河北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可融入到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的功能拓展工作中。高校可按照发挥学校特色,深化学生思想,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有选择性的拓展学生志愿服务平台功能,使之服务于各类学生志愿红色教育服务主题活动。借此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帮助其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使其对红色文化的感知从感性向理性方面转变。
  课题来源:河北中医学院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Z2020003
  参考文献:
  [1]董媛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8.
  [2]郭洪生,李颖,李建明.红色文化感知差异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02):109-112.
其他文献
摘要:信访是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重要途径,是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随着人们对自身权益的维护越发重视,近年来信访数量的急剧攀升,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信访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维护自己的利益。基层的镇(街道、园区)既是大多数信访矛盾的发源地,也是解决信访问题的主阵地。各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2019年上半年,镇江市所有镇(街道、园区)建立了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旨在发挥其统筹
在社区治理的进程中,社区义工正不断成为社区参与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增能理论和经验学习理论,以珠海市C社工机构培育社区义工队为例,为提升义工服务队的团结力、凝聚力和专业服务能力,设计并实践了“与\'义\'同行,相伴成长—社区志愿服务管理和培育计划”项目活动,为探索加强义工队伍的培育与管理提供借鉴参考.
摘要:自二战以来,韩国对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外交战略都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革,尤其是对美外交、对日外交、对中外交。当时世界的大趋势是多样化发展,但美国重新回到亚洲,进一步想要强化美日、美韩同盟关系,宣扬“霸权主义”,都使得韩国的外交战略取向发生了变化。但对于韩国来说,其为了保证韩美联盟,又要面对朝鲜的威胁,还要持续注重中韩战略合作关系,维持经济发展,这就要求韩国注重各种关系之间的平衡,与各个国家都建立
摘要:生态文明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参与主体不仅有国家、学校、老师还有社会,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给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态文明的环境;社会可以发挥新媒体的积极宣传引导作用,为大学生树立榜样;社会倡导的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影响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社会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引导大学生以及全社会人民积极行动,一齐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努力。  关键词:社会 生态文明教育 参与方式 
摘要:针对红色家书的内容、学校专业特点及学生情况,探索“四三一”路径建构,将红色家书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到大学生的专业教育、红色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中,探索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有效提高“第二课堂”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红色家书 思政课 “四三一”路径建构  一、红色家书是思政课的宝贵教学资源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要大
摘要:革命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表现在积极认知的导向作用、积极情绪情感的激发作用、积极意志的锻造作用和厚植创新素养的推动作用。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立足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主渠道,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其次要融入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拓展革命文化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第三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助力革命文化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微传播”;最后要结合文艺传承文化,发挥革命题材文艺精品的心
摘要: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关于中共党史相关研究便逐渐出现,而中共党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导并创立。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现阶段社会基本情况与原先出现了一定差异,因此在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党史学科建设、发挥党史的积极作用是现阶段进行党史学科建设工作落实的关键。基于此,要深入分析中共党史学科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表现出党史研究成果在育人方
摘要:深入挖掘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方针,在专业课程中融合思政内容,从而达到对学生全面培养的目的,是现今高校培养德才兼备型人才的重要体现。本文从“三全育人”的教育指导思想入手,结合课程思政这一概念,以《基础英语》课程为例,分析实际课例,阐述在课程中融合思政的方法,分析其不足之处,并提出反思和建议。  关键词: 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 《基础英语》  一、“三全育人”背景下課
中国的对非援助是中国对非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给非洲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本文分析了进入新千年的新时期以来,中国的对非援助取得的巨大成果,同时也探索了对非援助出现的一些挑战以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愈发地重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高校作为建设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有必要从思政教育着手,积极迎接新形势下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培养出高素质型的青年人才。本文对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针对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优化路径。